APP下载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研究

2019-09-10王秀华褚池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王秀华 褚池 马克思主义研究

[摘 要]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在于党的干部,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在于选人用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干部选人用人,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过重要论述。其主要内容:一是从干部的职业性质、选人用人的作用以及时代所需的角度表述其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根本地位;二是用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和正确用人导向原则来把握干部的选任方向;三是通过“从哪里选人”、“选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选用人”三个问题导向,推进选人用人建设落在实处。

[关键词]习近平;党的干部;选人用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2]归根结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党的干部,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在于选人用人。

一、坚持选人用人根本地位,提高干部队伍建设质量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3]。在时代的需求中,从干部自身职能把握,深刻认识选任规律,真正领悟选人用人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根本地位。

(一)由职业的性质决定的。干部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干部推动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落实,是一种可以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职业,而在此工作的過程中拥有权力。因此,选拔和任用什么样的人来使用权力,始终都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4]。古今中外,选贤任能是国家选用人才的永恒话题。在我国古代,官是作为一种维护国家封建剥削统治的职业存在,去除封建糟粕的部分,在选用官员方面仍有其可借鉴的智慧,例如察举制,侧重于对官员的德才品行考核;科举制,不看出身、门第,选用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而共产党的干部,职业性质是可以代表公众行使权力的公职人员。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因此,选的人用的人首先要认同“人民公仆”这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然而,单单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列宁曾在《给代表大会的信》等著述中,对领导干部的选择任用的条件要求更加具体,即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业务素质、良好的大局观念、优秀的个人品质。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6]领导干部要具备优秀的条件起到带头作用,才能形成“头雁效应”。

中国共产党对于干部队伍选人用人的职业要求上,坚守“人民公仆”的根本定位并吸收了先贤智慧和经验。毛泽东领导时期,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制定“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五湖四海”的干部路线。干部选人用人丰富发展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并首次提出以干部建设为核心的组织路线,在干部政策、干部制度、干部路线、干部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要求,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能选出好干部、用对好干部提供了新的指导理论和行动指南。

(二)由选人用人的作用决定的。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干部队伍的选用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选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它决定了一支干部队伍建设的性质和基础;用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选出符合时代所需的人才之后,如何用好这支队伍将关乎干部队伍建设乃至党和国家建设的整体质量。准确认识选人用人的重要作用,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是“为谁选人”问题,检验一支队伍的政党属性是否明确。一支干部队伍的政党属性是由选拔干部所遵循的原则决定的。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必须认清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7],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因此,检验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就要看其选拔干部是否始终按照党和人民意愿,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事情的原则。

第二是“从哪里选人”问题,检验一个政党的视野眼界是否宽阔。从一个政党选人用人的视野眼界中,能反映出一个政党的胸怀境界。境界决定眼界,胸怀决定视野。检验一个政党是否有足够的胸怀,习近平指出:“公正用人,公在公心。公平对待和使用干部。”[8]要看它选拔干部是否具有公心,能够做到广开贤路、打开视野、不拘一格,从拓宽选拔人才视野和畅通选拔干部渠道等方面入手,把干部从不同方面选出来、使用起来。

第三是“选用什么样的人”问题,检验一个政党的作风党风是否良好。选用之要,重在导向。习近平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9]干部队伍的选用标准直接体现了一个政党的党风。是否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好干部选用“标尺”,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的政治文化和良好的政治生态的最好体现。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需要一个好干部“标杆”的引领。

第四是“如何选人用人”问题,检验一个政党的选用体系是否完善。选人用人程序是规避选举规则中存在漏洞的第一道关卡,选人用人制度是遏制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最后一道保障。习近平讲道:“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10]是否具有规范的选人用人程序把干部选出来,是否具有严格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考核机制把干部用起来,是检验一个政党的选用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

(三)由时代的要求决定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多极化格局和经济全球化让国际竞争和融合都发生了深度的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原有的政治经济联系被打破,新的稳固联系未形成。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无论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在经济上不断试图进行全球范围的扩张,都使这个时代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新时代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升级。不仅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也走向复兴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都事关新时代新使命、新战略新部署的创新和实施。

对中國共产党而言,党内正在经受“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挑战,亟待一批优秀的干部带领党和人民走向伟大胜利。而现如今,党的干部队伍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11]

新的时代、新的情况、新的隐患相互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不可预测的潜在风险明显增加,防范与突破的任务已是迫切需要。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2]面对如此的世情、国情、党情,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第五代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而一支能够担当大任的干部队伍是带领人民前进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指出:“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13]与此同时,时代所需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理论也应运而生。不辱使命,充分发挥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前提在于选对人用好人,选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领导干部,有效地使用起来,才能在国家和社会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二、坚持选人用人原则标准,把握干部队伍建设方向

领导干部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国家不断前进的伟大使命。其建设中,选人用人的作用关系重大。要切实做到选好人用对人,关键是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铭记党史,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选人用人根本原则。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党管干部的思想;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党管干部的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阐述。回顾党的干部工作历程,即在党管干部的工作中,党的领导越是坚强有力,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就会大量涌现,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在最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把党管干部摆在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的多项原则之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4]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核心原则,是党的领导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党管干部的主体在党,要把干部管理放在党的领导之下,严格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安排,从而保障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凸显了干部队伍的政党属性,具有明确的标志性和鲜明的导向性。

党管干部原则的现实体现就是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这是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15]在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衡量上,首要考量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1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关于建设好党的创新成果,是检验对党忠诚、牢固党的领导的重要理念,牢牢把“四个意识”作为政治“标尺”对于干部群体的选任至关重要。明确要求我国干部队伍选用之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的保持政治信念,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时刻与党和国家政治立场保持一致,在政治立场上保持正确站位。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17]干部的选人用人“德”的地位放在了重中之重。干部队伍的“德”一直是我国各届领导人对干部选拔任用评价的核心问题,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干部队伍建设中德与才两方面十分重视。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德与才成了干部选拔的标准;自新世纪开始,干部队伍建设中对德的要求更加突出。胡锦涛明确了干部选拔标准中德的重要地位;在2019年最新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原本在第三位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经被放在了第二位上,习近平要求德与才二者不可或缺,又突出德的主导地位,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坚持以德为前提和基础。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干部,拥有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而官德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的作用关系重大。习近平曾在2004年指出,“共产党人的官德,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18]继承发展了胡锦涛同志的官德理论,这个“德”侧重于对领导干部“为官”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领导干部要认清权力是人民赋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站在人民的利益上想问题。履行职业道德,踏踏实实做事情,不做“面子”工程,用实绩证明干部的能力。绝不滥用职权,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习近平在2018年参加重庆代表团的审议上提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道德做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他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习近平的选人用人在于两个“德”,以讲“政德”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修养,用立“官德”为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指导,必须牢牢抓住这两个“德”,才能打造一支新时代“以德为先”的干部队伍。

(三)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原则

选人用人导向就是干部队伍的作风和党风的风向标。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能够科学的选拔使用好干部,防止在选人用人上出现不正之风,是规避好干部选用偏差的重要保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19],从三点选用原则把握。

坚持公道正派,突出实绩公认。用人以公,方得贤才。坚持公道正派,是选人用人的核心所在。只有坚持公道正派,用好的作风为准,才能选出作风好的人。这就要求选人用人必须克服一切私心杂念,排除一切“关系网”和“潜规则”,不讲私情私利,把有问题的干部“拒之门外”,着力解决“带病提拔”等问题。贤必公,公生贤。公道才能选贤,正派才能服众。因此,公道正派要体现在“服众”,群众公认原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办事的基础与目标。在选人用人的建设中,既要注重实绩又要看群众公认程度,多角度的进行干部考核。

坚持五湖四海,突出任人唯贤。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坚持五湖四海,是选人用人的活力源泉。一个政党只有广开贤路、广纳英才,才能为干部队伍提供源源不竭的活水。首先要坚决防止“朋友圈”“同学圈”“老乡圈”带来的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打破区域壁垒和条线梗阻,在更大视野、更宽领域广纳群贤。其次要以事择人,增强人岗匹配度。通过对干部个人信息的专项调查、观察干部一言一行来了解干部的工作能力、德才实绩、专业特点,让人与岗位高度契合。最后在选用领导干部时应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打破地域界限,突破单位划分,打破狭隘思维[20],把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坚持事业为上,突出以事择人。坚持事业为上,是选好人用对人的根本出发点。领导干部要牢记使命,把国家和党的事业时时放在心上,心系百姓,勤勉敬业,忠诚履职。此外,在干部选用工作中,除了参考干部的资历之外,选人用人更要看事业发展与工作需要的联系,要求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合适的岗位才能给予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坚持根据事业需要择人、依据岗位缺失补人,在满足基础条件中选优,在优秀队伍中择岗,切实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选人用人机制,坚决破除潜规则,大力选拔政治坚定、本领高强、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三、坚持选人用人问题导向,精准干部队伍建设落实

习近平新时代的选人用人的主要内容要从三个问题入手:“从哪里选人”、“选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选用人”,弄清楚这三个问题就会更加准确地发挥选人用人的重要作用。

(一)从哪里选拔干部队伍?这是对“五湖四海”干部路線的具体实践。新时代选人用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主要从视野和渠道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习近平新时代的选人用人视野不断的开阔,打破了党派、民族、地域、出身、性别和年龄等限制,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实实在在的用五湖四海的能人贤士,干五湖四海的事业。

合理搭配选拔使用党外干部。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选拔任用中,合理搭配选拔任用好党外干部,整合党的执政资源。选拔党外人士干部时,注重优先在专业领域、身份地位和贡献影响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选择,高效地整合执政服务的资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同时,重视党外干部反馈。党外干部的参政是我国执政系统的重要内容,各界人士从自身渠道了解,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社会动态和民意,提出不同角度的意见建议,有利于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不断进步。

加大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力度。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力量,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新时代中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执政地位更是不断提高。新时代在选用少数民族干部时给予了更高层的政治身份,推动更多少数民族干部走出民族地区。与此同时,也在选用时给予了少数民族干部更核心的职能部门,要求他们肩负整个民族的责任,挑起民族的大梁。

从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实践出真知。习近平视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为锻炼干部的“练兵场”、考验干部的“检测仪”。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待遇低、环境差、压力大,是对一个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的实践考验。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期,脱贫攻坚工作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奉献精神的、了解基层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干部加入,才能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习近平的选人用人论述中,注重基层一线的实践经验,选用干部向基层大力倾斜,重视基层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和群众影响力。

增强女性领导干部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性别歧视问题的观念淡薄,逐渐意识到女性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女性干部比例仍处于严重失衡。在新时代的干部选任中,要求增加女领导干部数量;合理分布放宽使用领域以及提高正职任用的机会和比率。

选拔培养年轻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需要聚焦长远,做大建优“蓄水池”。年轻干部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敢于锐意改革。新时代要求选人用人,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育,畅通年轻干部的选用渠道,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提倡德才兼顾,破格提升。与此同时,对年轻干部选起来,培育尤为重要。要让年轻干部在牢固理论学习、投身基层艰苦磨练、担当关键岗位历练、掌握群众工作本领的使用中不断成长,培养选拔一批有干头、有奔头、有希望的年轻的后备力量。

第二,细化了选人用人的渠道。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能下”做出了具体规定,以此严厉整治选人用人中的不正风气,切实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对于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新风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2019年最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指出,可以从党政机关之外选拔任用,更加细致、具体的规划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中进行干部选拔任用。

(二)选用什么样的干部?习近平指出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一是落实好干部标准。习近平指出:好干部标准,往大了说就是德才兼备。新时代的好干部标准,概括地说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树立多个好干部形象,不断的为新时代的好干部画像,这些新论述、新观念在精神实质上都与这二十个字标准相通。

信念坚定,是好干部标准的前提基础。习近平曾指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21]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干部的灵魂所在。唯有坚贞不移的跟随信仰,才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面对政治立场的问题上、政治原则的问题,坚定信念、勇于说不、敢于担当,才能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新时代的发展和建设当中。

为民服务,是好干部标准的根本宗旨。党性与人民性是相统一的,党的干部就是要摒弃官本位思维,从自我定位上解决“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清醒的认识党的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选用的干部,应时刻牢记人民的信任和重任,根植于人民当中,以服务群众为基础,努力完善和保证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每个环节来减小人民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人民最终获得理想的美好生活。

勤政务实,是好干部标准的基本要求。“勤”是履职尽责之本,“实”是成事之基。一方面是要求选用的干部要工作扎实、敬业勤勉、精益求精,勤于学习,从理论中、实践中、工作中汲取营养;勤于研究,到基层、一线、社区发展真问题。另一方面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深扎在群众中,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求真务实,不要成绩、不要业绩,要看实绩。

敢于担当,是好干部标准的职业素养。“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有多大的担当,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担当不能坐而论道,而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人用人上,拒绝为人圆滑、做事虚伪、不愿承担,注重敢于啃硬的骨头、挑重的担子、接烫手的山芋,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亮剑,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开创工作新局面。

清正廉洁,是好干部标准的政治底线。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依旧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丢失政治底线,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因此,在选人用人上,要选择能够坚持原则,坚守政治底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洁身自好,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依法用权、以德用权的领导干部。

二是建设专业化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这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导向,更是党的各部分建设的基本遵循。

推进伟大事业,需要一流干部。新时代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需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2]。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选人用人上,重视选择既有能力过硬,又要本领高强的领导干部。选干部配班子既要有驾驭全局、综合掌控的复合型干部,又要业务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专家型人才,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整体的决策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怎么选用干部?干部队伍的选用重在科学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要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1. 科学的选用方式。干部选用程序方式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规范,会直接导致“突击提拔”“暗箱操作”“凡提必竞”“唯票取人”等现象的产生,要突破解决单纯唯票、唯分选拔干部,就要设计改进选用方式环环相扣、紧密科学,才能逐步减低选人用人的风险。

(1)动议。动议是2014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新增的一章,其义是指党委或者人事部门对选任干部提出的建议,经过一定程序的酝酿而成为正式提议。作为选任干部的第一门槛,动议旨在“唯需不唯人”。它使干部选任程序更加具有逻辑性,能够因需选人、人事相宜,避免因人设岗,根据干部的履职表现、队伍结构、职务情况,摸清干部的思想状况,掌握班子建设的结构状况和发展需要之后,建立优化干部队伍的“大数据”。同时,在选任上更加公开透明化,选任干部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时间等事宜做出明确规定,避免存在暗箱操作、裙带关系等不良行为;还要广泛听取对选拔任用的职位、条件和意向性人选,制订合理人事选拔任用方案,设定“定向式”的动议程序。

(2)民主推荐。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民主推荐有效避免“海选”带来的无序与分散的问题,充分体现群众路线在干部建设中的作用,合理缩小了干部选任的人员范围。新时代的干部选任在此基础之上,强调“唯德才不唯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拔干部当然要广泛听取意见,但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23]參考“票”“分”,不能依赖“票”“分”,时刻警惕贿选拉票的恶劣行径,避免“老好人”的不作为情况,引导干部沉下心来实干,凭工作实绩晋升。

2. 健全全面的识人体系。用人首在知人,知人重在察人。选任干部推荐之后进入考察环节,要着力做到标尺精准、对象精准、方式精准、结果精准,充分利用好能够精准识别好干部的“指挥棒”,对考察对象做出完整准确的评价,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1)重视日常考核。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围绕领导干部和班子的日常表现,通过巡视组巡查、个别谈话、专项调查等方式,在日常增加考核频率。注重在应对重大事件中、重大任务中,跟踪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工作能力、自我要求等表现,增加平时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考核的精准性。

(2)重视分类考核。破除“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惰性,体现分类差异才能精准考核干部。根据主体分类。对考核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指标要不同,领导干部在于全局驾驭,普通干部要重视具体工作能力体现。根据单位分类。机关干部考核在于日常事务,基层干部在于群众。根据职能分类。对于专业技术型干部、综合管理型干部和理论研究型干部要有不同的考核方式。

(3)重视全面考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动态地看干部。一方面在于范围的全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对干部进行:政治标准、道德品行、专业素养、工作实绩、作风考察、廉政情况等六个方面的考核,有针对性的考察党的干部所需素质。另一面在动态考核。要把各个线上的考核结果整合运用起来,加强日常考评、定期考核、专项工作考核、重大事件考核之间的相互补充,通过动态考核调动积极性,充分利用考核的结果,形成多角度、全方面的综合评价。

(4)重视近距离考核。近距离考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每一个干部都是复杂、多变、独立的个体,一锤定音是不科学的。明确近距离观察的内容,通过长久看、经常看精准考核,对干部做到心中有数,知长知短,因事择人。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24]这也要求我们多从实践业绩中、从群众口碑中看干部。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336.

[2][3][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2.

[6][14][15]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当代党员,2018,(19).

[7]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002).

[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06).

[9]习近平.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J].党建,2013,(08).

[10][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11]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057.htm.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1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

[1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7,(1).

[17]李东.习近平在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8-12/27/content_17019008.htm.

[18]习近平.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J].求是,2004,(19).

[20]常言道.选人应划“最大的圈”[N].解放军报,2011-09-19(005).

[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22]王新堂.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根本遵循[J].行政管理改革,2017,(11).

[2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45.

[2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43.

(责任编辑:木 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