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比较分析
2019-09-10杜昊阳
杜昊阳
摘要: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由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演变而来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弥补了传统金融学对个体行为研究的不足。风险管理理论作为金融理论的研究重点,将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应该明确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与内涵,并分析与对比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分析与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从而获得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传统金融学;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启示
风险管理理论作为目前金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直占据着金融理论研究的核心位置,随着金融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壮大,风险管理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均得到了不断的补充。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对两种金融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金融学的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
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依据是有效市场假说。传统金融学中认为市场的价格变动不受市场摩擦力的影响,而是单纯地反应资产的相关信息。同时传统金融学理论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视为理智的行为,不存在盲目的投资,认为投资者们是不愿承担风险,并且期望投资能得到最大的收益。在这种假设的情况下,证券的价格就是投资者意愿以及受欢迎度的体现,但是價格的发展仍存在不可预测性。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学者提出了相关定价公式。该定价公式认为可以预测出存在的风险,同时预测出未来市场的发展状况。这一理论对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与理论基础。然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对风险管理对象的范围较窄,主要以金融资产的客观概率为基础,无法有效反映经济主体的风险。
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凭借其理性原则对市场行为提出了理想假设,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为金融决策提供了逻辑科学的数据参考。然而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对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异像和问题无法全面的解决。行为经济学家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到了对于金融投资者的行为分析中,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变化,得出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促进了风险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进而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理论。之后经济学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
二、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同点
(一)理论来源相同
行为组合理论是由传统资产组合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演化而来的,是对传统资产自合理论的延伸。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同样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并不是独立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而是对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不足与缺陷的外延和有效补充。例如,对于理性人假设理论,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理性的一面与非理性的一面并存。
(二)切入点相同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对于风险管理理论具有相同的切入点,比如对市场行为的判断、市场的运营状况、市场活动以及证券价格浮动等。其次,传统金融学以及行为金融学都认为人是主导市场活动,影响市场活动的因素之一,并且是影响市场活动的关键因素。人是市场活动的核心,任何市场活动都将以人为中心开展,说明了人在市场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市场风险管理的量化方面,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也都采用理论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市场变化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把握。
(三)研究手段相同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手段,都是在一种经济学假设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模型,从而预测出金融风险。所参照的假设条件是否接近市场实际情况,决定了理论模型的可信度。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方向均是从个体到整体的过程,从对市场个体的决策行为,到个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再到市场整体,且二者的依据均是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而对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凭借这种方式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不同点
(一)基本假设不同
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以市场有效性假设与投资者的理性假设作为其理论依据,认为投资者依靠理性可以在市场中抓住任何一个投资行为所带来的机会,从而导致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投资中利益受损,最终被竞争市场所淘汰。然而行为金融学则与其角度上有所不同,认为非理性投资者与理性投资者之间的差异原因在于市场信息披露不均衡所产生的,使两者所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平衡。因此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市场有效性假设并没有满足成立的条件。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是非有效性。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市场中所有参与的投资者均是理性的。理性的投资者以多种资产定价理论和定价模型作为决策依据,在资本市场中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则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的行为受情绪与心态的影响。投资者由于不同的情绪因素,进而影响其在市场中的投资决策,使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具备一定的个体差异性。这些特性导致投资者往往不愿意按照金融学上数学模型所推算的结果进行投资。因此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中投资者是理性的假设不能成立。
(二)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包括: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假设投资者是在风险规避、理性预期的前提下,将预期收益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者决策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则在此基础之上,借鉴并融合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理论。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决策行为与心理因素等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理论模型不同
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而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理论模型则以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主。行为资产定价模型是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一步发展而来,但不同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是: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投资者并不都是理性的。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可以被分成两种类型,分别为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与提供信息的市场投资者。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不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往往会导致其出现各种认知上的错误与偏差,进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提供信息的市场投资者则是在严格遵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关注投资,不会因为投资认知偏差对自身的投资产生影响,所以其投资决策是理性的。制造噪音的市场投资者与提供信息的市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定价趋势。
四、启示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过程结合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同时依据了现实中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己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结合自身投资决策手段在市场中实现了一定的收益。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投资者处于被动面的不足,对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决策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才能对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金融市场的投资管理、金融资产的创新经营带来正面与积极的影响。在实际的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往往受自身心理、环境、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需要对自身的情绪与心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清醒的认识到不利的影响因素将导致自身的利益损失。投资者在面对每一次决策时,应充分的做好风险预测与风险控制,对自己的情绪与心理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非理性的错误决策。
五、总结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并不是相互对立存在的,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互相融合与互相补充的关系。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相对于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更符合资本市场的实际,因此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还要不断发展其理论,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银屏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与启示[J]科技资讯,2018,16(24):191-192
[2]兰筱莉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及启示[J].新商务周刊,2017 (23):81.
[3]郭奕汛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及启示[J].新经济,2015 (7):56-57.
[4]冯卓.试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J]经贸实践,2018 (5): 346
[5]纪又琳浅析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 (16):108-109
[6]王卓基于行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6 (10):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