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学的风险识别及对策探讨

2019-09-10张宇

体育风尚 2019年10期
关键词:风险识别中学体育体育教学

张宇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风险识别;对策

体育教学是中学的基础教学之一,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下,体育运动肩负着学生的“体”之发展,同时在学生的学业之余承担着健体强身的作用。有阳光就会有阴影,在体育运动中也会有体育伤害。因此,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提前对造成体育伤害的风险因素识别判定,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对策。以下,本文将通过分析造成风险的潜在因素,提出如何避免风险发生的对策。在此,将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一器材设备的潜在因素,其二不良的运动方式的潜在因素,其三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潜在因素。

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风险因素的成分

(一)体育器材的受损

在体育运动中需要借助器材帮助自己的身体得到舒展以达到运动的效果,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身体的力量是完全支撑在器材上的。若这时器材存在受损的情况,比如,老化、风化、脱落、损坏等等现象,那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可想而知会对学生造成怎样不堪设想的后果。

体育器材的使用在体育教学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道具,正确的使用体育器材,可以使学生得到健身强体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在器材的借助下能更有支撑性。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存在僵硬或使不上劲的情况,因此,就需要器材的辅助,帮助学生达到健身的效果。

所以,器材的受损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伤害的风险之一。

(二)不良的运动方式

体育,是具有科学的、系统的一项活动[1]。该如何舒展肢体、该维持多久的运动时间等等都是体育运动的学问。错误的运动方式以及习惯会造成身体局部的损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应该盲目的锻炼,特别是中学生还在成长发育的阶段,没有一套系统而科学的运动准则,在不正确的运动方式下非常容易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创伤。

体育运动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兴起,它有一套自己的完善体系,该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局部舒展到什么位置,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等都是具有科学规范的。不良的运动方式只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给自己的身体机能带去影响。

因此,不良的运动方式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伤害的风险之二。

(三)身体素质的差异

在体育运动中,需要结合身体的实际情况,再执行有效的方针,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育运动准则[2]。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年龄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不一样造就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差异。在这样的客观差异因素下,学生的运动量以及运动项目的一式一样,很容易给身体素质差且运动量小的学生造成严重的身体损害。

差异,是形成风险的根本原因。依照上述的运动方式补充说明,当不良的运动方式建立在身体素质的差异上时,就会造成伤而又伤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不仅违背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反而更加造就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是以,身体素质的差异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造成体育伤害的风险之三。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避免风险形成的对策

(一)积极换新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分为固定器材和活动器材两个部分,固定器材有单双杠、跳远坑、跑道等等,活动器材有铅球、撑跳杆、保护垫等等。体育器材因属于公共用品,所以是全校的学生均在使用的器材设备。随着使用的时间过长,器材难会免出现暗里明里的损伤。这些损伤若是不引起注意,在给学生投入使用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外,带给学生的就是或小、或大的身體伤害。

体育器材应当认真保养,积极维新。当发现一点损伤时,就应该及时的补救。若是发现损伤过大,即便是维修了,也无法保证其稳定性,那么,就应当适时舍弃,购买新的体育运动器材填充进来。切莫为了节省费用而将就,一旦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其影响只会更大。

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之初,体育教师应当先备好课,在此节体育课程之中,先确立好需要进行的体育项目以及相关器材。之后在学生上课之前,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检查器材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受损的程度,教师在一旁观察补充。如若发现了受损严重且稳定性较低的器材应当弃之不用,换成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参与器材的优劣检查,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器材的使用性能之时,同时能分辨器材为何还能投入使用、为何不能投入使用的区别。

特别是室外固定器材,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其损耗程度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学校组织学生定期的检查,将受损的室外固定器材的受损程度、受损情况等等,一一注明,方便进行维修时能更准确的判断维修程度。

只有做好了体育器材的检查工作,才能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因为器材的受损而遭受身体损伤的风险。

(二)运用正确的运动方式

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肢体运用方式。当学生用了错误的运动方式时,体育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告诉学生使用错误方式的后果,之后再辅导学生怎样正确的运用肢体动作,以及怎样调节自己的呼吸,使学生在避免伤害形成的同时,能够节省体力并且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体育教师需要在学生的体育运动中规范学生的运动方式,从细节观察学生的动作,再予以矫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以免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自身又偏向了错误的方式而不知其对错[3]。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明白错误造成的后果,及时给予自己正确的调整,才算是掌握了正确的运动方式。

教师还可以结合讲座的方式,为学生科普体育运动中使用正确姿势的方法,以避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伤害。教师可以请学生上来示范,通过示范学生的肢体摆动,告诉学生正确运用肢体与不正确运用肢体对身体形成的危害,以及对体育运动本身带来的不良效果,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运用正确的运动方式,才能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因运动方式不恰当而遭受身体受损的风险。

(三)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是把握学生个体的特征,有的学生经常运动,身体素质较好,有的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作个性化的体育运动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将运动质量及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上升。

由于学生的差异特征,统一化的运动方案,对于经常运动且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而言会显得很轻松,甚至反而达不到运动的效果;而对于缺乏锻炼且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运动目标压力就过大了,强行达到目标的后果就是使学生的身体受到损伤。因此,这就需要将运动目标依据学生的差异化制定个性化方案,使运动量及身体素质较好和较差的学生都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体育素养提升。

只有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避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因为身体素质和运动量的差异而遭受身体受损的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体育器材的受损、不良的运动方式、身体素质的差异三个风险的识别,用积极换新体育器材、运用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三个方案化解,给予学生安全而又健康的运动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培养优良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文明.试论中学体育教学的风险识别及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 (31):191+193.

[2]袁忠明.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意识培养及对策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7(8X):139-140.

[3]章正超.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8):1.

猜你喜欢

风险识别中学体育体育教学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