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跆拳道训练与比赛负荷的科学调控
2019-09-10黄凡
黄凡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训练;运动负荷
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是不断对机体施加新的负荷,使之不断地适应加大的负荷量。若不按照这一规律逐渐增加负荷的量度,超出运动员本身自己可以承受的能力,不但会造成运动员失误各有机能水平不能增加,更会还会损害其身体健康。因此如果了解运动负荷的原理就可为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决定运动负荷量度的因素
训练时间、训练量、间歇时间和对抗强度,构成格斗项目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要大中小结合,有节奏的进行,既可获得“超量恢复”的效果,这样一来就不会造成因为过度训练疲劳而受到损伤,还可以保证运动员成绩的提高。
二、负荷承受能力检查
进行比较大的负荷训练以后,必须要得到相应的恢复,不能过度的训练,因而要对运动员进行检查和监督,最容易的监督是运动员的自身的观察和教练员的外在的观察。然后就是测量训练过程的脉搏,训练过程中高峰时10秒内的心率为180次/分钟左右,这是格斗项目水平相对较好的运动员的负荷水平,第二天早晨安静时心率为50~60次/分钟,说明前一天的负荷量是正好的。
三、跆拳道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要点
在全年训练过程的不同阶段,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状态、智力水平等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不同阶段训练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安排训练的时候应注意:
(1)安排训练的时候应该在重大的比赛的时候,运动员的身体各个方面都可以处于能表现出最高强度的状态。
(2)安排训练的时候要运动员机能周期的不同变化符合。
(3)遵循负荷变化规律,在各个方面都应该适应运动员体质,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
(4)特别要重视训练后负荷后的恢复,要使训练时候负荷给机体带来的疲劳可以很快得到消除,而且可以出现超量恢复的状态。
(一)跆拳道运动员在准备期的运动负荷
準备时期的跆拳道运动员主要是在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量比较大,而负荷强度比较小。
准备的时候的技战术训练,都是把整体的动作给分成各个小的动作训练,因为时间比较富裕,使原来的不是特别好的技术动力定型之后,还有时间建立起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因此,在这期间,在训练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要针对腿法动作、轨迹、步法的移动等基本动作,进行重复、深造、在负荷上,结合比赛时间,多以2分钟、3分钟为一组间歇,以保障在比赛中能够充分的保持自己的全力状态,且有盈余。
(二)跆拳道运动员在竞赛期的运动负荷
比赛前的训练期训练的特点是负荷的强度比较大但是负荷的量比较小。之前有人研究分析将赛前阶段再次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划分了三个阶段为赛前的准备阶段、调整阶段和临赛阶段。在准备阶段一般为3-4周,总的负荷量是全年最高负荷量的二分之一。调整阶段一般为2-3周,这个阶段的负荷量是全年最高负荷量的十分之三强度,在比赛前的两周可以到最大的值。临赛阶段一般为1-2周,负荷量慢慢的减少到全年最高负荷量的一半,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都需要减小,还要注重运动员的训练后恢复,在比赛时的时候可以出现超量恢复。这样一来可以看出在比赛前合理的安排负荷对运动员的影响十分重要的。
(三)运动员在比赛周的训练负荷
比赛周的任务就是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每一个方面都能表现出最理想的竞技状态来作为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然后参加比赛,努力去创造最好的成绩。比赛周是以比赛当天为最后一天,往后数一个星期时计算的,但一般的情况下,比赛周的训练不能按一个星期来天进行训练的,经常情况下会安排多于一周天或者少于一周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一定要在比赛前一周的时间内激发出来,不然就不可能在比赛的时候表现出理想的竞技水平得到理想的运动成绩。
四、总结
跆拳道训练不管是在日常训练还是全年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与安排,都应该运动员的身体各个方面都可以处于能表现出最高强度的状态。首先安排训练的时候要运动员机能周期的不同变化符合。其次,遵循负荷变化规律,在各个方面都应该适应运动员体质,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最后特别要重视训练后负荷后的恢复,要使训练时候负荷给机体带来的疲劳可以很快得到消除,而且可以出现超量恢复的状态,那样可以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训练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周志宏,何平,贺益成,陈义阶,王学铭.不同运动负荷的力量训练对女运动员激素水平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06:5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