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园竞赛机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2019-09-10陈洪欣
陈洪欣
关键词:创新;竞赛机制;中学生;体质健康
学生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竞赛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扩充与检验。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体育比赛很难达到发展全体身心的目标,竞技体育“拿名次、争冠军”的思想影响着学校体育,加上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使得学校体育越来越集中在个别“尖子生”上,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校园体育竞赛离广大学生群体也越来越远。
一、校园竞赛的意义
(一)健身价值
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帮助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了在运动竞赛上有更好的表现,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会利用体育课上、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无论是训练期间还是比赛期间,都会产生相对于平时运动量来说更大的运动负荷,而这种运动负荷会刺激学生的骨骼肌肉神经发展,使得机体的不断强大。由于中学竞赛活动的竞争性与目标性,会激发更多的学生的热情与好胜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激发一些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的积极性。
(二)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中学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体育竞赛能培养法规意识与和谐的心态,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体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体育竞赛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团结、竞争的体育道德,更能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坚持到底、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锻炼学生意志品格,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体育竞赛活动无论在锻炼身体上还是心理发展上都对中学生起到了正面的影响。
(三)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中学体育竞赛活动是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观众在观赏优秀选手比赛时,会自然地产生自豪感,更加热爱生活,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校内体育文化节的各班之间的体育比赛,会吸引许多热情的同学来观看助威,场上场下的参与氛围汇成了热闹场面,学体育竞赛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校园体育文化是每个学校独特的风景线,促进了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提高,塑造了一种的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此外,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形成了积极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品德意志。
二、创新校园竞赛机制
(一)改进竞赛理念
学生体育竞赛发展的理念需要突出参与的主体是全体学生,提高比赛的关注度、参与度、体验度,体现“人人有项目”。组织者应改进竞赛理念,不要唯竞赛“成绩”论,不再看重名次、金牌、荣誉,看重的是竞赛过程中生命力的勃发,以及在这过程中人所享受到的快乐与满足。
(二)创设综合性运动会——体育周(体育节)
学校可以以体育节的形式,创设综合性的运动会。体育节,可以为期一周甚至一个月,每天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开设小型竞赛,改变以前的传统的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少,参赛人数有限的弊端。体育节以运动会为主,将趣味性的项目穿插其中。学校教师也在运动会上与学生同场竞技,突出体育节人人有项目的目的。在项目设置上多设置集体项目,如:拔河比赛、集体接力比赛、班级跳绳比赛等。
(三)因地制宜开设运动比赛
组织者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环境,挖掘可利用的运动资源,组织体育竞赛。如校园冬季长跑比赛改成冬季环湖跑,或者环公园跑比赛,单纯的围绕操场跑圈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到校外进行长跑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积极鼓励家长参与,亲子跑步,增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运动比赛。
(四)校园“吉尼斯”破纪录争霸赛
学校可以将“吉尼斯”与校园体育竞赛相结合,“吉尼斯”破纪录争霸赛,是一种不断挑战与打破最高纪录的比赛,只要有能力展示自己、敢于挑战纪录的学生均可报名。如:引体向上挑战赛,实心球吉尼斯挑战,一分钟投篮挑战赛等。“吉尼斯”破纪录争霸赛,通过对最高纪录数字与挑战者的积极宣传,在学生心里树立最高数字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参与度,促进学生成就动机的提高,学生会利用课内外不断学习与训练,以期待挑战“吉尼斯”目标,打破纪录。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帮助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研究面向全体的校园竞赛机制在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同时,也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激發进取心、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等优秀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曾智.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会的价值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25.
[2]史为临,毛丽娟.我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的发展现状、改革与实施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