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19-09-10郑芊

体育风尚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新时代改革

郑芊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曾长期受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为核心,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的首先的第一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体育的行为养成。所以我国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应包含一般国人所具备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另一方面还应该包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高水平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素质。曾经我们培养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当做提高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从加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需要进行部分调整,那么调整的原则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

建国初期,我国体育教学从小学体育到高校体育教学,基本都是从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基本技能、体育基本技术出发,比较重视体育技术的传授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评价也是多从生物学角度或从体育技术的掌握方面进行,如体育合格标准、体育技术评定。目前,高校体育考核中体育理论所占比例仅为百分之十。由此可看出,虽然在强调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能体现出来,关键问题是体育课程设置与现实社会脱节,不符合新时代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已经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迁,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家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能力逐渐提高,人们对个人健康的标准更是提高了很多,国人对于体育项目的了解已经远远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或者几个常见的体育项目,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域需要,不同年龄针对的体育项目锻炼程度也不仅相同。针对人们对体育教学的新诉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针对新时代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对体育技术教学,体育与健康意识、能力和行为的培养做出调整,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开发体育项目的选修课程。

二、高校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与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课程设置相符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二十七 条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共中央《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 化的重大任務。”从文件的要求我们可以了解,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中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进行体育课的教学,这也将成为绝大部分大学生人生当中最后两年体育课,如果能在这两年形成对某一个体育项目的热爱并坚持锻炼的话,将会最终成为体育爱好的几率增大,对于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将受益终身。高校体育要顺应和服从这一总体目标,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服务。高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育“美”,要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调整,也应与这一培养目标的精神相符合。

三、体育课程改革要提高实用性和适应性

按照我过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一般情况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每周一次,每次课是90分钟的时间,每个学期一般按照十八周,绝大多数高校公共体育课都是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开展体育课教学,大二以后不再开设体育课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体育项目较多,常见的体育项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在大学四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理论课一本书只有十几个学时,而且是在雨天上,计划性不强,影响上课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对于有体育爱好的同学到大三和大四的时候开始体育技术选修课程,对于基础的体育课程进行巩固的同时再加强技战术的培养,提高技能水平。所以建议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逐步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加强突出实用性、适应性。这既有利于在体育教学技术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体育兴趣和爱好的交流学习,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保持持续的体育能力,终身受益。在 体育理论教学中,应使大学生对现代体育科学和现代健康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对体育与健康的 丰富内涵有较深的理解,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指导体育锻炼,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 应的体育与健康行为。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转变思维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时长等方面出发,不断开拓新项目、新技术,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身体素质,这才能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宗湖,郑厚成,张燕.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曲体育科学,1998 (04).

[2]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新时代改革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