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类APP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2019-09-10张燕

体育风尚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影响

张燕

关键词:运动类APP;高校;体育教学;影响

近年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随着手机智能化的运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APP随之产生。现在手机不仅能发挥通讯功能,同时也集合了娱乐、教育、支付等内容,是综合性工具。由于目前高校体育传统教学模式落后,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在探索新途径时将运动类APP引用到体育教学中,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展开切实有效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校体育课教学打好基础。

一、关于运动类APP

(一)运动类APP的概念

APP是Application的缩写,即手机软件,一般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或应用软件。运动类APP是指可以提供运动锻炼数据记录、指导用户运动参与、激励用户运动锻炼、引领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运动监督智能手机软件或可穿戴设备的第三方、运动监督应用程序。[1]目前运用较广泛的有“咕咚”、“KEEP”、“悦动圈”、“乐动力”等。

(二)运动类APP的功能

运动类APP各项功能的设定目的就是服务于群众的体育锻炼。从目前市面上的应用程序设计来看,运动类APP的功能主要有运动记录,记步,卡路里计算,安排训练计划、目标设置和监控,分享运动记录和用户激励。[2]其中最为普及的是:运动记录,目标设置,监控以及分享运动记录。除此之外,还具有社交功能,反馈功能,趣味功能等。

二、运动类APP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监督与评价方面的影响

1.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标准来安排,长期都是同一个内容,内容单一,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应该因材施教,采用规定内容跟运动类APP内容相结合,针对学生自身不同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女生就可以安排瑜伽、舞蹈、健美操等课程;男生就可以安排武术、搏击、各种球类课程等。但是由于各个高校资金、器材以及师资条件有限,因此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运动类APP上有丰富的体育课程,并且有专业的教练指导,因此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正好解决了高校无法开展这些课程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引用运动类APP,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据调查了解到,运动类APP上除了有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视频外,还有许多科学的理论知识,这正好弥补了高校体育教学只注重技术教学而忽视了理论教学的缺点。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遇到不懂的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学校也可以针对性的开展理论课程教学。

2.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都是采用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學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据现实情况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运动类APP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前在APP上学习相关内容,等到上课的时候分组展示,再有教师进行纠正点评。这样既可节约教学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给了充分的时间展示自己,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3.对教学监督与评价的影响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能看到学生的锻炼情况外,其他时候根本就无法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学生在课下是否有进行锻炼就无从所知。现在大家都沉迷于在寝室玩手机,玩电脑游戏,很少出去,更别谈运动,这也是造成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的原因之一。将运动类APP引用到教学中,可利用其运动记录以及监控功能,督促学生走出去或者在室内进行体育运动。在最后的期末考核中采用课堂评分加运动APP评分,这样便有效完善监督与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二)对教师的影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同一套教学方案要教几个年级甚至几届学生,不免让学生觉得很老套,很枯燥。运动类APP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以后,由于上面的内容丰富多彩,不时更新,使得老师也不得不不断去学习,提升自己。通过学习运动APP上的优秀资源,从而辅助体育教师开展工作,使老师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通过运动APP的监控与反馈功能,能有效促进教师对学生课下运动的监管,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三)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据调查得知,现在很多同学除了在体育课上锻炼外,在课余时间也积极结合运动类APP进行锻炼,其中跑步占的比例最多,还有就是进行室内无器械健身运动。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将运动类APP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运动类APP内置有个人记录、运动指导等功能,大学生通过使用运动类APP作为运动的辅助工具,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几大因素,从而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3]通过使用运动类APP进行锻炼,学生锻炼次数增加,锻炼时间延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有效的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强体质。与不常使用运动类APP进行锻炼的学生相比,经常使用的同学体质健康普遍较好。

2.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生的运动兴趣、情感体验、运动效果克服懒惰的自制力、坚持不懈的毅力及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决心都会影响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4]

以往大学生不能坚持运动的原因大多是三分钟热情,过了那段时间后便放弃了。运动类APP具有记步,运动记录,卡路里计算,安排训练计划、目标,以及运动分享等,能合理有效安排运动,运动完后有运动记录和运动总结,还可以将结果分享给好友及运动圈,学生有了成就感,也能看着自己的改变,于是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从而进养成了锻炼的习惯。通过应用运动类APP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实现对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习惯的有效促进与培养。

3.对学生社交的影响

大部分的运动类APP都具有社交功能,上面有许多的体育运动达人起榜样作用,可以和专业的体育人士交流。通过使用运动类APP记录自己每天的运动情况,进行分享,通过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关注和鼓励,来督促自己进行锻炼。在锻炼的同时又结交了新朋友,还可以和同伴一起进行运动,大家互相比赛,互相激励,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更多的动力以及运动乐趣。

4.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和師资的影响

许多高校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也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开设那么多种类的课程,而运动类APP提供的锻炼方案可以是室外锻炼,也可以是室内无器械运动,丝毫不受场地的限制。还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来选择。其中还有一些身体健康状况的提醒,提示锻炼者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选择锻炼项目。

三、建议

1.将运动类APP引用到体育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运动类APP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防作弊系统还有待改善,还要加强手机的监控,多方位保持数据的真实性,让学生本人真实的锻炼。

2.提出科学合理的锻炼处方。多数运动类APP软件只能反馈出跑完的公里数、时间、消耗大卡等一些简单的数据,如果可以通过跑步后的数据整合,给出一定的建议或运动处方,将和体质健康达标锻炼完美的结合起来。[5]

参考文献:

[1]周姝熠.运动APP对大学生运动社交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2]刘炘玥.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18,37(01):53-54+57.

[3]宋琦.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钱锋.高校体育课外开展校园运动APP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及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0):131-132+14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校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