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
2019-09-10段静
段静
摘要: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小提琴文献中的杰作,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本文从西贝柳斯的生平及创作特点出发,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的介绍,结合音乐形象及的分析,对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及练习提出建议,旨在能够使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和学习本作品。
关键词: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创作背景;演奏技巧
西贝柳斯(1865-1957年)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芬兰最伟大的音乐家,是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西贝柳斯9岁开始学习钢琴,15岁学习小提琴,自己希望能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但由于开始学琴太晚,加之他的母亲和祖母希望他学习法律,所以西贝柳斯考入了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他在学校期间依然坚持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西贝柳斯最终还是放弃了法律,转为音乐专业。
一、西贝柳斯的生平及创作特点
1889年西贝柳斯结束了在音乐学院的学习,到柏林继续深造,学习作曲理论。之后又去了维也纳进修,1891年回国,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任教,同时进行音乐创作。20世纪初,西贝柳斯辞去了教学工作,专心于创作,同时受邀到其他国家进行演出和教学活动。
西贝柳斯的创作才能很好地体现在了他的交响曲、交响诗和小提琴协奏曲中。他被称为“民族英雄”,其音乐作品凝聚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很多音乐取材于芬兰的民间轶事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描绘。在芬兰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时期,西贝柳斯完成了几部富有爱国热情并鼓舞人民斗志的作品,如被称为芬兰“第二国歌”的《芬兰颂》,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西贝柳斯在音乐上的成就,受到了芬兰人民的极大尊敬。1950年开始,每年会在赫尔辛基举行“西贝柳斯音乐节”,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以西贝柳斯命名。
西贝柳斯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号) 完成于1903年,经过修改之后最终于1905年出版,是西贝柳斯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非常喜欢和擅长在自己的音乐中描绘芬兰的自然风光和文学史诗,在他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中也表现了这些感情。乐曲主题热情奔放,充满了英雄气概,有着浓郁的芬兰气息。
西贝柳斯的民族主义音乐特点也突出的体现在了这首小提琴協奏曲中,在此曲中他运用了很多具有芬兰音乐特点的二度、五度、三全音的音程,使这首乐曲充满了浓厚的芬兰音乐色调。全曲共三个乐章,就像三幅色彩斑斓的芬兰风景画。
这部小提琴作品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同时在乐队部分也发挥了交响特色,摆脱了传统轻巧的、“有节奏的”乐队伴奏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小提琴独奏和整个交响乐队之间的平等地位。整个作品栩栩如生,犹如一幅音画。
二、音乐形象及演奏技巧分析(第一乐章)
d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结构。
乐曲开始描绘了一幅北欧冬日的大自然景象,银白的雪山、苍茫的森林、恬静的湖泊,丝丝寒风吹拂着湖面,冬日微弱的晨光在湖面闪烁,时间好像都舍不得带走这美丽的景色,在此放慢了脚步。此处音乐色彩暗淡,声音飘渺,为了演奏出这种音乐意境和色彩,弓弦接触点应靠近指板,压力小,选择较慢的弓速。随着渐强的出现、节奏的推动、音域的扩宽,音乐情绪逐渐高涨起来,无数条湖泊汇入了大海,在夜晚的海湾上,海水阵阵袭来,用力拍打着海岸,海风呼啸着卷起了层层海浪,这种磅礴的气势突然在第33小节戛然而止,subito p的戏剧性出现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像是从一场梦境中突然惊醒,原来刚才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在演奏这一段气势雄伟的渐强时,弓子接触点应由指板靠近琴马,压力由小变大,弓速由慢到快,到了第33小节的subito p时,接触点马上由琴马转移向指板,右手压力松掉,弓速突慢。整个乐段重点运用到了接触点、压力、弓速的变化来表现音乐形象。
第一乐章有很多在G弦上非常强有力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具有英雄气势,整体音乐热情奔放,音色饱满。应当使用较快的弓速在中下弓演奏,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右手压力的合理使用,“响”不等于“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说过:“手放弓上,弓放弦上,一加一等于二”,意思是右手要放松,将手臂的力量“挂”在琴弦上,然后将声音从弦上“拔”出来,一旦拉动弓子后,力量的方向应该是横向地在弦上推动弓子,而不是纵向地拿弓子挤压琴弦。
乐曲第59-70小节,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仿佛描绘了战场上激烈战斗的场面,渐快渐强预示着战斗越来越激烈,音乐富有激情,充满了英雄气概。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连弓换弦和分弓换弦,对右手的换弦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换弦时右手提前做准备,做到“走—靠—换”,减少换弦棱角,做到换弦平滑、避免杂音。合理安排好弓子分配也是这段乐句的难点,这一段有三种类型的弓法:第一种弓法是普通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分弓,演奏时四个音用相同的弓长去演奏;第二种是在第一种弓法的基础上,在第三个十六分音符上加了重音记号,演奏时为了突出重音,第三个音应该使用更多更快的弓子去演奏;第三种弓法是前两个十六分音符为连弓,后两个十六分音符为分弓,演奏时第一个连弓要比后两个分弓使用的弓段多一倍,所以它的弓子分配就是“长—短—短”。演奏这三种不同的弓法组合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弓子的分配,避免不同弓法的混淆。辅助练习:不加左手音符,右手按照乐谱练习空弦,以便集中注意力在右手换弦和弓子分配上,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右手换弦和弓子分配的能力。
三、结语
学习一首新的作品时,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对作曲家以及乐曲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对乐曲风格有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而不是盲目的视谱演奏。技术服务于音乐,音乐的需求决定了怎样合理运用技术,扎实的技术是更好表达音乐的基础。在表现不同的音乐需求时,掌握好右手五个技术要点—弓速、压力、弓弦接触点、换弦、弓子分配之间的配合,能使音乐听起来更加饱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