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表演训练的研究
2019-09-10孙璟雅
孙璟雅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需要贯穿或融入塑造角色的形象特征、表演创造的独特特征、音乐情感抒发的特征等表演训练之要点。具体而言,就是在对声乐教学作出充分准备基础上,需要在教学心态上予以适度的情感控制,并要运用姿态、神情和手势来达到声乐教学之良好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 表演训练; 融入
声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来说,与艺术教学具有共同性,即往往都要求示范表演训练,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本文就围绕声乐教学与表演训练的有效结合展开阐述。
一、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表演训练的要点
(一)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塑造角色的形象特征
无论是声乐教学还是表演训练都是在某种意义上是艺术角色形象的再现和升华,虽然这些艺术角色形象往往来源于生活并经过“一次创作”最终形成的艺术作品,但是都始终围绕线索塑造独特的角色形象,唯此才能被观众所接受和传颂。故而,在声乐教学中,就需要对原创的声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进行“二次创作”,让学生领悟声乐作品依赖于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创新,切实使得表演行为最终与作品塑造的角色目标契合。同时,一个作品往往是在特定时代环境下创作,并随着时代演进会对作品中角色形象予以相应的再塑造,这就更加要求表演者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更要处理好“二次创作”,而并不仅仅是忠实于原创作品的角色形象特征,要求在声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原创作品的“二次创作”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始终使得表演与时代并不脱节而达到同一轨道之中。这样,就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塑造角色的形象特征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表演创造的独特特征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之一还要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创造力,表演同一声乐作品所表演的效果不会被同化为同一表演者,而是最大限度实现不同表演者所表演的效果有所差异,这样表演者在以后的表演艺术生涯中才能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当然,表演创造并不仅仅存在于声乐表演中,在所有的艺术表演中都有着表演创造要求,这样才能促使艺术形式被持久传承下去,并结合时代环境下的听众需求创作出优秀的声乐作品。不过,在声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各自條件特别是不同的声音条件、文化修养、性格个性等差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适合其自身类别的声乐作品进行引导训练,使得学生在表演强项或富有个性的表演艺术中实现表演创造。这样,就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表演创造的独特特征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音乐情感抒发的特征
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针对不同声乐作品将作品情感和自身情感完全融入,使得声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完全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进而打动观赏者的心弦而获得精神愉悦感。为此,声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音乐情感的抒发或控制,通过使得表演者合理的情感起伏和张弛有度的表现,将原创作品情感和表演者自身充沛的情感有效结合促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就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音乐情感抒发的特征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表演心态训练
声乐表演的本质就是以音乐、语言为艺术载体,将声乐作品、创作者和演唱者的情感同步传达出来,而要实现声乐作品情感的传达往往是依赖于演唱者的演唱效果,而演唱者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往往依赖于事先的表演准备,特别是表演者的表演心态,但是表演者的表演心态并不是表演者自身具有,往往需要在声乐教学中通过较长时间的表演心态训练才能具备。
(一)声乐教学中需要达到表演心态中的充分准备
声乐教学中促使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演唱音域或适合演唱的歌曲风格,就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演唱风格的针对性引导就需要教学中作出的准备工作较多,毕竟选择适合学生 自身演唱音域或适合演唱的歌曲风格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或教学之后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并从不同的传播媒介中让学生进行声音体验,以便能够发现学生对声音的判断能力,进而在以后的声乐培训课程中使得学生的内部听觉与外界听觉通过练习或调整最终达到平衡。另外,对于声乐作品的适合学生自身演唱风格的作品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等等方面的充分了解,都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进行讲授或引导学生了解,以便促使学生在声乐演唱中切实把握好作品的精神真谛。而这些工作的准备,不同程度上将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达到表演心态中的充分准备工作,才能使得教学效果取得预期目标。
(二)声乐教学中需要达到表演心态中的适度情感控制
声乐教学中在教授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并不十分强调适度情感控制,但是对于教授经验很少的声乐老师而言,就需要注意表演心态中的适度情感控制了,毕竟声乐教学面对的不同演唱风格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适度的情感控制和声乐艺术的讲解是重要的。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学会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排除教学外界环境不利的干扰因素和内在环境不利的紧张因素,使得声乐教学中可能面临的表演过度紧张、怯场等等不良反应负面影响最小化,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上课听讲的兴趣,在声乐教学中始终声情并茂地传授声乐知识,并对教学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思维短路等现象予以情感配合控制,从而达到声乐教学全程高效化和感染化。
三、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表演形体训练
声乐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式的自我传授,而是需要结合实际表演当中的形体训练来促使学生领悟声乐精髓,毕竟声乐表演往往需要表演者的身体动作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声乐效果。正如金铁霖先生曾经说过:“形体语言是歌唱语言直观化、具体化的媒介,是歌唱者内心世界外化的重要手段”。声乐歌唱表演要求形体表演训练融入其中,声乐教学亦是要求融入形体表演训练技能,从而使得声乐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声乐教学中始终贯穿或融入表演形体中的姿态要求
作为声乐教师,就要具备教师讲授应有的行为规范,其中就当然包括声乐教学老师的姿态要求,此处的姿态不仅仅是教师应有的姿态,还指向声乐讲授中示范声乐作品涉及的姿态,也就是声乐艺术类教师的姿态要求往往更多。并且,声乐艺术老师面向的是不同风格的学生,就相应要求老师掌握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而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自然就要求配合不同的姿态以便引导学生领会,譬如悲剧形象的声乐作品就需要配合悲痛的面部表情与形体姿态,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往往需要配合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等之类的姿态等等。总之,声乐教学也是需要始终贯穿或融入表演形体中的姿态,以便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切身领会声乐作品的精髓部分并加以作品二次创作和作品创新。
(二)声乐教学中始终贯穿或融入表演形体中的神情要求
声乐教学虽然是面向学生传授声乐知识,但是作为声乐艺术而言,声乐教师的示范传授是最为基本的传授方式。同理,也就需要声乐教师通过对声乐作品的角色扮演来传授声乐知识,意味着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所要求的角色人物面部表情和神态也是不同的,针对声乐表演中的喜怒、哀乐等系列丰富到位的面部表情来生动再现作品人物。因此,声乐教学中始终贯穿或融入表演形体中神情要求是必然的,也是声乐艺术教师传授声乐知识所不可缺乏的传授工具之一,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声乐教学时间内,及时地透过表演神情来领悟不同风格作品的表演。
(三)声乐教学中始终贯穿或融入表演形体中的手势要求
声乐教学中也是要求贯穿或融入表演形体中的手势,毕竟声乐教师无论是传授知识和示范表演,都要求作出符合教学场景的手势来传递教学注意点,以便丰富整体声乐艺术形象的同时来传导教师的教学目标。当然,在声乐教学中始终贯穿或融入手势,并不是过多强调手势,而是做到协调自然不僵硬的手势即可,也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學会选择手势,不能为了手势而作出一些僵硬的手势,这样就会增强声乐教学的感染力,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不同侧重地掌握声乐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声乐教学时间中事半功倍的学习。
四、结论
声乐教学中贯穿或融入表演训练是必要的一项教学方式,需要在声乐教学全程中适度运用表演训练内容,以便切实实现声乐教学与表演训练的贯穿或融入。
参考文献:
[1]刘璐.舞台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9 (8):55.
[2]王阳.关于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7 (1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