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双重轨迹的生活创作
——《百姓足迹:生活在1979-2018》编辑手记
2019-09-10◎刘音
◎刘 音
(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广东 广州 510045)
2018年,正值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历程的展览、图书成为热点。影像作为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一系列展现改革开放成就的影像唤起了人们重温历史的记忆。中国南方以深圳、广州为早期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作为当代艺术纪实影像最早发声的广州,曾举办了当时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摄影展“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展览奠定了中国当代艺术纪实摄影发展之初的走向。此后,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将历史与时代、社会与生活作为纪实拍摄的创作题材,他们摒弃了弘大的叙事场景或事件,投身于城市里每天发生的平凡小事的记录与拍摄,他们以个人的生活轨迹为基点,反观社会万象,为城市造像。这些影像包含着摄影师、被摄者的个体生活轨迹与大时代的社会发展轨迹,它们如同重叠、交织着的双重轨迹,融合成实体影像的生活创作及具有社会影像文献价值的人本记录,展现了广州、深圳等地在这四十年间值得记录的时代节点与城市记忆。
于此,此套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丛书的策划和编辑,紧紧抓住“时代足迹、平常百姓、本真生活”的主题,出刊《百姓足迹:生活在1979-2018》,重点突出每位摄影师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与社会人文纪实性的考察,记录社会大时代背景下他们所经历和关注的改革开放时代印记,用几百幅作品穿连起大时代的城市与群像组镜。
在编辑之初,设定入选的摄影师都已有几十年拍摄的作品素材,2-3万张摄影作品,涉及面广,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筛选体量都相当大。要在有限的图书框架里设置影像作品的主线,提炼出核心主题并以理想的图文关系加以呈现,使影册既不仅限于作品展示,增加影册更为丰富的内涵表达、反映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百姓生活的全貌,又能凸显出此套当代影像纪实类的图书的文化推广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像文化传播影响力,编辑在策划过程中侧重于从几个方面去找准这套丛书的主题定位和合适的编辑形式。
1.抓住摄影师的个人生活半径与城市的文化属性,从摄影师个人经历中具有时代印记的点切入。安哥的摄影作品“充满市井温情同时不乏平常的生活幽默”,拍摄的多是城市大街小巷、各阶层小人物的生活,能够贴合广州作为南方城市的开放、包容与接地气的特点;深圳则因快节奏、时代先锋的角色更为突出,外来务工者、文化艺术青年、舞者、不同身份的都市从业者等,他们具有个性的众生相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深圳地缘文化的特点。余海波有着长期生活在这些群体中的生活体验,能够挖掘不同群体的精神特质。
2.影像作品在编选内容上没有表现宏大的叙事,而是撷取改革开放具有节点意义的生活场景和百姓故事,来揭示时代背景下不同人物的命运与精神上的转变过程,这些故事的引入为影像作品打下了一个厚重的底色。著名影像批评家邓启耀认为安哥“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的镜头就对向了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瞬间。不是光辉时刻,也非突发事件或特殊群体,都是你我天天都见的世俗场景,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每天过的日子,琐碎、日常,从来没有想到它们也可以‘上相’。安哥却锲而不舍地盯着,一看就是大半辈子。积累40年,这些习以为常的瞬间碎影,渐渐化合为一幅转型期中国社会百姓百态的长卷。”而余海波则把大量的镜头对准了那些在工业区的女工宿舍、城中村出租屋、孤儿院、收教所、临终老人医院里的人们,以及那些风雨中的工棚,那些在再就业招聘会拥挤人群中普普通通的面孔,记录了进入城中村的酒吧、大排档、录像厅、卡拉OK厅等。这些若不留意也都是寻常小事,却又在摄影师一个个场景的艺术攫取和提炼中透出不平常的生活气息和艺术化了的内质。这确是由生活走向影像表达的一条艺术创作路径,尤其多幅影像并置起来,更能产生重叠交错的生活情境的叙事感,以及形成时代线索下多元社会情状与人们精神上的种种呼应。
3.主体影像作品部分将各大板块贯穿以内在的主线,由时代节点的交代到变化的过程,由社会热潮到生活的内质呈现,由典型人物群像到平凡的个体,来回切变影像,在时代中变奏,更深层地反映历史场景的交错叠换、人物在社会折射下的内在关系。每本影册设定的内容版块各有特点:安哥影册精选了十几篇他多年从事拍摄工作时的新闻采写稿,每一篇的主题都具有时效性和阅读亮点,其后再以“历史瞬间”“开放百态”“时代风潮”“市井生活”“表情记忆”为内容主线用影像作品串连起来,每一板块按时间编排,不同特点的题材作品相互并置穿插,让人可以在图文故事中找到时代的共鸣感。余海波影册则更多地体现摄影师的个性经历,他从南下深圳到从事深圳新闻工作,接触到许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更能深入地了解到不同群体的精神世界,开篇则以摄影手记的形式,讲述他的南下从业工作等经历,以及其在摄影中不断转变的创作观念及对社会的思考,从中可以解读其生活创作的初衷与艺术境界上的探索与追求。他的作品则按大的时代划分成改革开放早期、中期和发展三大板块,每一部分着重记录不同的社会焦点与生活群体,有早期的农村体制改革、农村务工者的城市生存、引领潮流的时尚人群、忙碌的城市白领……城市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飞碟,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发展联接在一起的,摄影记录着不同人的生活轨迹同时也记录着时代发展的轨迹,交织着双重的历史与情感,汇集成了改革开放时代最具书写记录价值的影像图史。
4.摄影师的人生烙印凸显出鲜明的时代个性与纪实影像的艺术魅力。安哥“草根”式的平实拍摄充满着市井的温情,让我们感受到他幽默之间传递的达观生活态度。他讲述的故事能紧扣当时的新闻热点,切入的角度往往有很强的大众认同感,他拍摄的主题大多都有较长的延续性。婚礼类的拍摄主题,《大龄婚礼》中一对岁月沧桑的新人,让许多刚刚由下放转回城市的大龄青年感同身受;(图1)(图2)《小巷婚礼》则让小巷偶遇中装扮时髦的新郎新娘时尚出镜,突出了城市本土生活的习俗与特点;(图3)还有开着劳斯莱斯豪车送亲的婚庆车队,体现了社会流行的婚礼风潮。而关于选美时尚活动的几个经典作品抓住了开放时代中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诸多好奇与向往,(图4)无论是眼神露怯的清纯女孩还是身上透着摩登气息的女郎,勾起了人们对时代流行文化的怀旧记忆……从不同社会现象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余海波则个人长期的新闻摄影关注深圳的艺术群落,坚持几十年拍摄大芬油画村的不同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他们大多属于深圳移民,以艺术名画复制为生存的支撑,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轨迹和生存诉求,也有现实中遥远的艺术梦想,他们生存与创作的状态通过摄影师的截取与艺术化的提炼,增强了影像对观者的震憾与感染力。总而言之,这些延续性的拍摄与记录,体现了摄影师在时代社会环境中所触发的不同思考,也是他们个人生活轨迹的一种影像转述。
图1 1983年 广东广州首届大龄青年集体婚礼上的一对夫妇/安哥摄
图2 1987年 广东广州泰康路木排头的小巷婚礼/安哥摄
图3 1996年广东广州出租给市民作接新娘花车的劳斯莱斯轿车,它曾是1986年英女王来访时的座驾/安哥摄
图4 1985年 广东广州“青春美大赛“初赛在回民小学的教室里进行/安哥摄
5.紧扣时代的发展大潮,影像反映了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转型对人们精神和观念上的各种深层变化与影响。安哥拍摄的《高第街》中小心翼翼躲在摊档下的年轻女个体户,(图5)把当时市场化经济发展之初即受到多种争议与怀疑的个体经济现状刻画得十分深刻。余海波镜头下在白天高压生存下的都市白领深夜里寻求释放宣泄的场景,多少都能体会到开放发展中人们具有个性解放要求、找寻生活寄托的一面。深圳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内引领着前沿潮流,许多最新的时尚讯息都集中在都市文化中体现出来(图6)这些时尚元素也为深圳注入了年轻而创新的活力。这些作品囊括了城市生活的各种味道,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品对揭示社会深层维度下人性表达的无限张力。
图5 1982年 广东广州高第街时装摊档的女老板怯生生地躲在档口下等待买主/安哥摄
此套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丛书的策划与编辑,更多地从当代城市阅读视角来编选图片、撷取内容,抓住当代人对改革开放时代的怀旧记忆,通过时尚风潮下的众生百态,那些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轨迹,小人物身上所历经的悲喜与欢乐、彷徨与迷茫、释放与激情、无需遮掩的烟火人情……所记录下的百姓日常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显得那么生动而鲜活,不同人物在特定场景的瞬间折射着时代情感的烙印,也融入了摄影师的共鸣与思考,呈现出大时代背景下于平凡而不乏力量的百姓足迹。
图6 2006年 深圳时尚青年举行发型创作派对演绎新潮时尚风采/余海波摄
两本影册所精选的几百幅影像是“时代、本真、生活”的写真,通过摄影师纪实而具生活诗情的影像手法,让我们可以重温那些普通人生活中曾经历过的值得留存的故事。这些经典纪实影像的力量在于:用本真的生活体验、艺术化的表达来唤起人们过往时代的情感与记忆,将富有新时代正能量的文化情怀感召和影响当下的社会,出版只有抓住影像的艺术内核才能适合时代阅读审美的需求打造出具有人文艺术价值的文化品牌,围绕其文化内质加以宣传与文化传播,传承中国改革开放的智慧经验塑造文化产品,从而更广泛地进行有内涵、有情怀、有时代责任感的文化艺术输出。同时,这些珍贵的时代影像也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纪念与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