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术创新的地铁传媒互动升级研究

2019-09-10余巧倩

文化产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乘客受众服务

◎余巧倩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2)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新型方式,连接了乘客不同的生活坐标,交织出庞大的城市出行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地铁传媒技术的创新,人们对地铁环境的定义不再是单纯的工具空间,而是期望其以科技化、多元化的互动性功能满足大众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地铁场景正逐渐转变为内涵型的媒介空间。

“互联网+”正在融入地铁领域,以人工智能、AR、VR、物联网和传感器、光影声电为代表的创新技术,从票务系统、导航、广告到公共艺术方方面面打破了传统的地铁传媒形式,凭借高度互动化的机制,影响了地铁人群的媒介使用习惯,实现地铁传媒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提升。

一、基于智能票务系统的精准信息服务

如表1,在湖南大学中国轨道交通文化研究院的“中国人的地铁生活”调查中,1864份有效数据显示,乘客选择地铁的首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是不堵和方便,分别占79.0%和73.1%。然而传统的票务系统存在操作手段复杂、查询反应迟钝、线下排队耗时长等问题,与地铁受众追求便捷出行的意愿相违背,浪费了乘客大量时间。因此刷手机过闸、刷脸进站的服务满足了广大地铁受众的需求,以二维码支付、NFC识别、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智能票务系统推动了地铁APP的发展,将其建构成庞大的线上流量聚集平台。

流量的累积为地铁传媒公司开辟了线上广告的投放入口,如表2所示,45.0%的被调查者希望地铁APP具备站点周边促销功能。因此在商业服务层面,地铁传媒公司应通过数据分析受众的出行时间、出行路线及APP的使用习惯,依据地铁人群画像为品牌商提供精准的广告投放服务。同时,受众也是接受精准信息服务的一方,免受无用信息的干扰,与关联广告信息产生强互动,产生了消费的欲望。

表2 地铁生活APP或小程序功能偏好

数据的跟踪与统计为国家地铁安全服务提供了数字化的信息支撑,地铁APP安全信息服务系统为受众提供站点人流量、拥堵指数、出行指南等服务,以此来确保实时更新又不放弃其精准度。随着人脸识别新型闸机的出现,乘客行为可与个人信用系统挂钩,国家通过分析地铁人群的移动模式,能有效地预警安全问题,防范信用不良者的潜在危险行为。地铁人机互动将走向智能化、数字化与安全化。

二、基于场景导航的位置信息服务

由于城市布局、地铁结构复杂,二维地图导航的空间感较弱,受众在地铁出行时易迷失方向。然而,以VR与AR技术为基础的手机场景化地铁导航服务打破了这一困境。北京地铁APP的VR实景导航复刻了北京15个地铁站点的实景信息,受众可转动地图,对地铁站内部构造进行720°的了解。在广州地铁APP的AR导航中,受众以第一人称视角获取近地铁站、出入口、方向与距离等信息,仅需跟随屏幕上的黄色箭头就能找到地铁站点。VR与AR导航以真实场景为基础将辅助信息处理得更直观化,通过简单的互动增强受众的沉浸感与方向感。

场景化的地铁导航是对真实世界的虚拟映射,无法避免现实中的商业信息,相比传统的导航模式,受众接触商业信息的范围更广。智能手机与地铁导航系统的融合满足了SoLoMo模式的基本条件,集社交、定位与移动一体的位置信息服务功能将提上日程。SoLoMo模式中“Lo”是指本地化,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地铁VR与AR导航区域性广告,可作为地铁商圈招揽顾客的全新方式,推动020的商业发展[1]。

基于地铁场景导航的位置信息服务有两大特点:一是,广告转化率高。例如受众接受到的广告是以自己为中心外延500米的商铺促销活动,可直接跟随导航的指引去该地点消费,便捷省时。二是,广告形式多样有趣。例如,在地铁导航的过程中,受众可以发现与挖掘隐藏在VR或AR地图中的商圈优惠券,从而受众的参与度变高,对广告的厌倦度降低。在未来,地铁传媒公司应加大挖掘地铁导航的附加价值,基于场景特点引入商业合作,带动地铁经济发展,打造集多元服务为一体的虚拟互动地铁城。

三、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广告娱乐服务

地铁通勤是无聊的,乘客在等候与乘坐地铁时往往会自发的搜索信息,消遣时光。如表3所示,73.0%的乘客选择玩手机度过地铁时光,接近一半的乘客会关注车厢广告和车内电视。为了更好地将受众的注意力转化为流量与货币,地铁传媒公司应把握住乘客无聊的等候心理,通过娱乐化的广告形式为受众提供消遣服务,依托混合现实技术促进乘客与商业广告之间形成强互动关系。

车厢、站台、站厅是乘客停留时间较长的场所,所以地铁媒介装置有必要从车载媒体、站台广告牌、站厅LED屏等开始技术创新,将更多受众的注意力从手机中转移至互动广告中。瑞典地铁站台的电子广告牌互动装置,通过监测列车超声波,感应地铁进站而吹气电子屏中女子的秀发。媒介装置的升级赋予了洗发水广告灵动性,构成现实与虚拟世界、触觉与视觉的联动,以趣味性的广告形式影响受众。

2018年,杭州地铁站台的LED屏新增了AR功能,服务爱奇艺品牌方投放广告。乘客路过屏幕时,被捕捉到的身影将跟随着一条标签,如“强势围观”等网络视频热词。AR技术有效地融合了线下地铁场景与虚拟社交场景,通过娱乐化的体验服务迎合爱奇艺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将“我是VIP会员我骄傲”的品牌价值观深入人心。伯德·施密特曾指出感官、情感、思考、关联、行动是设计体验式营销的五个重要角度。在感官层面,AR技术赋予受众强烈的视觉刺激;在情感层面,娱乐化地铁广告能消解受众排队、候车的无聊情绪;在思考层面,广告商的品牌价值更易被消费者接受认可;在关联层面,混合现实技术能充分利用地铁场景的特点;在行动层面,AR的娱乐互动性诱导受众参与体验[2]。

四、基于光影声电技术的公共艺术体验

随着地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的作用,地铁公共艺术俨然成为传递城市文化与精神的符号。然而局限于站厅空间的二维壁画或三维浮雕的可互动性太弱,乘客没有深入了解公共艺术的意愿。地铁公共艺术应基于光影声电的技术创新,如传感互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数字影音等技术,促使其从观赏性转向实用性、从单一感官转向通感,实现多元化互动,强化城市与地铁人群的精神交流。

为了提高地铁人群的公共艺术参与度,地铁公共艺术的互动建设可与地铁通行融为一体,有利于乘客潜移默化地接受地铁公共艺术的影响。郑州地铁曾安装了钢琴楼梯,光控感应装置识别乘客的脚步后,台阶将闪烁并播放钢琴音乐,吸引了大量乘客。匆忙拥挤的地铁人群在光影声效的吸引下,试着感受爬楼梯的乐趣。

光影声电等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地铁公共艺术的通感化互动进程,为受众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全方位感官体验。例如,2016年广州地铁配合灯光节,打造了互动钢琴灯光装置,演奏家的音乐变幻莫测,灯光也随之舞动,为乘客展示了声光交融的视听盛宴。在地铁独有的地下封闭环境中,光影效果不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搭建互动型公共艺术的绝佳场地。

地铁公共艺术是城市生活与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多元化的互动技术赋予了公共艺术向乘客对话的机能,提升了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五、基于地铁传媒互动升级的价值提升

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地铁传媒互动升级,其价值提升在于提高了地铁传媒与地铁人群的沟通效率,打造了智慧地铁生态圈,促进整个地铁媒介环境的和谐发展。

地铁传媒的互动升级,优化了地铁传媒公司传递信息、地铁人群接受信息的效率,减少了无谓的资源浪费,从信息交流层次,增加了受众与广告商线上的二次沟通与信息再传播机会。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提出“场所精神”的概念,认为场所精神是某种环境的特殊氛围,具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特性[3]。当创新技术融入地铁建筑时,地铁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通过多元主体的融合互动弘扬城市精神,强化乘客对地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互动型创新技术正逐渐构建起一个智慧地铁生态圈,将地铁人群、媒介生态与商业业态有机结合为一体,互利共生。从地铁人群的角度来看,未来人们的地铁生活会更依赖线上的功能性服务,通过一体化的智能平台获取全面的地铁信息,自由化、个性化的互动模式让乘客深感便捷与省心。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在创新技术的扶持下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整个媒介生态环境将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局面。例如,地铁站的立柱广告、车体海报、灯箱广告都能借助AR技术在移动端呈现特殊效果,原本二维的广告变得立体化、互动化,提高了地铁人群对广告的接受度,提高了城市商业效益。从商业业态的角度来看,导航系统和咨询系统中人工智能的精准推荐,媒介广告的强互动性,都为地铁商圈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地铁人群导流作用,并且推动了地铁加旅游、房地产、教育、娱乐、美食、服饰等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会刺激更多的人出行与消费,形成生态循环。

六、结语

技术创新将成为地铁建筑数字化、媒体化发展的主要潮流,其互动性为地铁人群出行增强了便利性,同时给予了地铁传媒更多的传播机遇。在未来,地铁传媒技术的创新应用将逐渐成熟,推动地铁广告形式、地铁文化传播策略、地铁商业模式的革新,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联动经济、文化、社会的共同发展,绘制出一个智慧城市地铁生活图景。

猜你喜欢

乘客受众服务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风的乘客”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