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域苗侗寨门考证研究
2019-09-10谭雪露
◎谭雪露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省 贵阳 550000)
苗侗村寨是西南地区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本土文化较为丰富的地域聚落之一。寨门是苗侗村寨聚落的标志空间节点,和牌坊、门楼等其他标识性入口空间建筑相比,它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厚重的轮廓和形体,却是苗侗民族的象征符号,也是苗侗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传承的精髓,更是苗侗民族聚落空间的精神领地[1]。西南地域大部分的苗侗村寨都建有寨门,寨门既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出入村寨必经之地,也是民族聚落心灵认知中“神仙显灵”的场所。
吴良镛先生说过:“一切真正的建筑就其定义来说是区域的。”建筑的形成与建造方式均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苗寨民族的寨门无疑便是受西南地域文化影响较为强烈而产生的特色民族建筑,作为苗侗村寨主要入口的空间建筑,它既是一个聚落主要的交通出入口,又是村寨聚落的标志及地域界定的关键元素,其形成、演变及发展受地域民族文化与聚落发展的影响。对西南地域的苗侗“寨门”进行考证探究,便于当下的民族地域建筑研究者更深层次地理解地域特色空间建筑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特有的地域民族文化及其建造技艺特征。
一、苗侗寨门功能特征
苗侗村寨,逢寨必有门。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中,可以随处看到村寨前面那些规模大小不一的寨门。在古代,无村无寨门,根据苗侗民族聚居的特性及民族的自我保护感,苗侗村寨大多选址在山腰处,其寨门也修建于半山腰,以寨门分隔寨内居民与外面世界,外人想要进入到村寨中,寨门是必经之地。寨门是进出苗侗村寨的唯一通道,整个村寨周边都用土胚墙围砌起来。据民族学者研究,多数的苗侗寨门和村寨一起修建在半山腰,便于寨民从山上眺望四周,随时观察外敌的入侵,防止野兽等攻击。因此,苗侗寨门早期的功能主要为村寨内的居民防御猛兽及外敌入侵,同时也起着通行功能。此外,规模稍大的村寨会设置两个以上寨门,这样的寨门兼防御外敌入侵和迎送宾客的功能,也能防止自己圈养的家禽家畜四处乱闯损害村里庄稼。
而今,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和文旅产业的向前推进,现代的苗侗聚落已与过去有所不同,苗侗民族呈现出开放包容的聚居形态,全然不设防,只有在举行特别重要的祭祀活动时,设有短期的护寨“封门”仪式。大家今天所见的大寨门,多为后期修建,设置在村落的主要出入口处,彩绘明塑,雕栏玉砌,甚是美观。苗侗寨门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逐渐削弱,反之强调的是与外来宾客友好相迎的重要功能,寨门成为迎接苗侗贵宾好友的重要空间场所,每当寨里有重要的宾客来访,全寨男女老幼身着民族盛装齐聚寨门外热情迎接,年轻的男子吹奏芦笙等乐器,年轻的女子唱起优美的敬酒歌,以隆重的民族仪式迎接宾客的来访,而后三声铁炮鸣过,寨民们便热闹地把宾客接进村寨中的鼓楼落座,设盛宴款待。
图1 黎平县肇兴侗寨寨门
图2 雷山县大唐新桥短裙苗寨寨门
二、苗侗寨门建造特征
苗侗同胞,遵循祖规,巧建寨门。苗侗民族对寨门的设计与做工及后期建造等是经过精心考究的,寨门既是苗侗村寨的民族文化结晶,又是民族村寨的重要标志与象征。在所有的苗侗村寨中,寨门有石材的、土质的、木材的、竹编的、土砌或石砌寨门一般为屯堡、营盘村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军事防御的功能。后来厚重的石砌寨门渐渐消失,现代也几乎没有土石材质的寨门,而今的寨门,主要以木材或竹材为主,是全寨寨民齐心协力共同建造而成,无论质量、规模、做工之精细等都远远超过寨民自己的住所,既是村寨入口标志点,也是寨民们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苗侗寨门建造有独立于村寨设计的,也有与鼓楼、风雨桥连接的。全木质结构的寨门既有单层,也有多层,一般为两层。当寨门修建为两层时,首层主要作为进出村寨的重要通道,顶层则用来放置农具等。苗侗寨门多为四柱三开间,也有六柱或八柱框架的,一般以中间的大门为中心,由侧门支撑中心;大门多为两扇,其余则用木板装饰;寨门的高度,有一丈多的,也有两丈多的;寨门屋顶有的上部盖瓦,有的盖杉树皮,有的前后两面倒水,有的四面倒水,有的为人字形,有的为宝塔形,但多数为重檐歇山顶,仿如意斗拱装饰,寓意着三斗三升;苗寨寨门屋顶的四角,有的装四个斗拱蜂窝作为装饰,有的只在门前上方装两个斗拱蜂窝装饰;门柱,门板,门壁,有的雕龙绘凤,有的画鸟绘花;寨门正前放的地面嵌有圆形或方形等中心对称石板,石板上刻有双鱼戏水图案;寨门主要入口与村寨之间设置石板路或花街作为入寨的过度空间,侗族寨门多与风雨桥相互呼应,更多地映射出侗族民族文化的特征[2]。
三、苗侗寨门与村寨聚落的关系
苗侗寨门作为西南民族地域特有的地域性建筑,既体现着作为聚落出入口的空间功能特征,又传承着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及建筑文脉精神。在整个村寨聚落的布局中,寨门一般为首要建造的建筑,且多修建于村头寨尾,既有有形之门,也有无形之门。它蕴含着苗侗寨民千年的民族文化思想,是苗侗民族对地域民族文脉的高度认知和认同。同样,苗侗寨门也糅合了中国传统的道家精神理念,遵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造思想,在寨门的选址及朝向上大部分以向阳建造为主,主要入口面朝向东南,以纳吉气,以此来护佑整个村寨的安详。
四、结语
综上所述,西南地域苗侗民族寨门的产生与发展都经历了复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功能与形式也日益不同,而今苗侗寨门的形象功能虽有部分保留了早期的建造功能与形态特征,但部分寨门在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以“仿古”样式出现,“新式”寨门将传统的民族文脉随意表征出来,忽略真实原有的民族精神内核。因此,对西南地域苗侗寨门除了要具体地、历史地、全面地加以考证探究之外,如何加以保护与传承也是值得当下建筑从业者认真探寻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