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颠覆与重构:迷你电视剧惊爆眼球的“改编实验”

2019-09-10李昕婕

环球首映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编

李昕婕

摘要:正如福尔摩斯所酷爱的化学实验一样,《神探夏洛克》的主创们正是在不断颠覆原著、重构原著的“改编实验”过程中——将时代感的碰撞、经典人物的重设、流行文化的借鉴与传播糅合在一部剧中,同时配合着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的催化作用,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此发生。

关键词:神探夏洛克;侦探片;改编

《神探夏洛克》是英国广播公司自2010年出品的迷你电视系列剧,每季三集,每集九十分钟左右,目前已出品到第四季,第五季仍在创作中。该剧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却将原著的时间背景从19世纪的英国搬到了21世纪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中,讲述了以“顾问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约翰·华生所遇到的一系列危险而非比寻常的冒险破案故事。《神探夏洛克》系列在英国首播收视率达到28.5%,第三季第一集收视率更是达到33.8%,刷新了英国自2001年以来的收视纪录,并在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片中塑造的“卷福”、华生形象更是别具特色,深得大众喜爱。

侦探片,几乎伴随影视艺术创始即诞生的经典类型,盛行于各类影视作品当中,通常围绕侦探人物对刑事案件的侦破推理过程展开故事,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悬念取胜。福尔摩斯系列是侦探片改编的热门,福尔摩斯系列故事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更是成百上千。在众多福尔摩斯系列影视作品中,《神探夏洛克》不仅没有淹没在福尔摩斯系列作品的洪流之中,或因过于炫技而为人诟病,反而由于其独特而另类的改编原则、快速而幽默的叙事模式,以及风格化的艺术特色,一经播出就备受关注、饱受好评,进而风靡全球,使其成为新编福尔摩斯剧的标杆之作。

《神探夏洛克》每季三集,既无法做到完全复制书中的众多案件,也不可能将整部小说的内容搬上影像屏幕中,因此如何巧妙地对原著故事进行解构,重新排列组合,将最经典、精华的内核部分进行提取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破案手段转换

诚如《神探夏洛克》编剧所言,福尔摩斯系列难以言喻的魅力之一,在于其不可思议的现代性——在原著的那个时代,福尔摩斯就开始利用起了当时几乎很难为人知晓的科学知识,用他超前的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解的谜案。

这次,编剧们将故事背景搬到了21世纪,意味着大量的故事情节、细节、破案手段等都要跟著更新换代。基于此,编剧们可谓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仅汲取原著精华,处处充满了对原著的暗示和致敬,同时又将细节进行现代化处理,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如第一季第一集《粉色的研究》改编自原著的长篇探案集《血字的研究》,同样是两个主人公相遇,尽管凶手的杀人动机略有改变,但谋杀手段大抵相同,赌徒一般的凶手用两只看似一模一样的装着药丸的瓶子让被害人选择,其中一只是有毒的药丸,而凶手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自己身患绝症命不久矣。由此可见,新版《神探夏洛克》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情节线索,而细节的改变在于——“城市中最不起眼又遍布各个角落,无论去哪儿都不招人怀疑的人”——由原著中的马车车夫改为出租车司机。剧中诸如此类的现代化呈现比比皆是:华生怀表主人的推理改成了对他所用手机的推理;华生关于福尔摩斯探案的描写,从公开发表的小说,变成了网络博客的写作;犯人常用的电报、信件等联络方式,改为了手机短信的及时联络;福尔摩斯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变成了小型可抽拉的迷你卡片凸透镜;福尔摩斯遍布伦敦的线索提供者——卖报童,变成了强大的流浪汉军团……正是在此类充满时代气息、与时俱进的破案手段的重置过程中,观众的兴趣点——无论是真正的原著书迷所能感受到的“互文性”快感,还是一页书纸也未翻看的观众所能领略的科技元素刺激,都为《神探夏洛克》带来前所未有、超乎寻常的创新,使其成为引人瞩目的影视剧焦点。

二、多维重构的人物形象与关系设置

人物形象是影像作品的灵魂,谈及改编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物形象的重构。与原著中中年主人公形象有所区别,追逐时尚感的21世纪夏洛克·福尔摩斯更为年轻,瘦高且冷峻的外形下掩藏不住灵动、鲜活与生机。夏洛克在原著中标志性的烟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贴在手臂的尼古丁贴片;经典的猎鹿帽也变成了一头极有特色的卷发(猎鹿帽甚至在第二季第二集才开始出现,还被福尔摩斯所厌恶,吐槽两边帽檐的奇怪和难堪),而被中国广大剧迷起着“卷福”的昵称;立领大衣与围巾也是标配,在现代都市感极强的伦敦既不显得突兀,又呈现出与众不同气质。

如果说在原著中福尔摩斯最令人感到惊异之处在于其先知般的行动,那么在BBC的《神探夏洛克》中,福尔摩斯则一改沉默寡言,成为敏锐观察力与高速表达力的结合体。他的高傲气质不断夸大,等待被表扬吹捧的优越感,不断寻求冒险的心理动机,对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幼稚,时而刻薄厌世呈现反社会人格,时而活蹦乱跳带有某种“朋克”般神经质,他视自我为一台高速运转的推理机器,有时又有人类普通感情的微妙流露,一度还成为被捧为网络红人……主人公性格的小缺陷被不断曝光,优劣并存的品质被持续刻画,这种多重维度构建人物技巧,去英雄化的人物处理方式,似乎更“真实”——全新的福尔摩斯形象,获得了全球观众的偏爱。

作为夏洛克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与探案搭档,华生的形象沉稳、憨厚、忠义,改编幅度虽不大,但加大了华生故事参与比例。一方面华生的性格的重情义、深谙世事,似乎与夏洛克的低情商、神经质反差极大,从而形成互补的性格气质,造成人物形象的反差和人物关系的冲突;另一方面二者共同的冒险气质、对正义感追寻,也成为他们在剧中发展为战友关系的必然结果。二人的身份关系如伙伴、如战友,更是彼此的拯救者。如第一季第一集开始,华生的身份设定是由心理问题造成腿部残疾、拄着拐杖的孤独退役军医,而自从遇见夏洛克,被其点破同样“迷恋战场的危机感”,其心理问题在疯狂的冒险中得到解决,身体残疾也在无意识中恢复正常,可以说夏洛克是华生的身心治愈者;而当夏洛克只身前往陷阱时,华生又化身枪法奇准的营救搭档,成为夏洛克在危难中的拯救者。二人相互拯救、相互依存的拍档关系,情感的不断发展与升华,也成为剧中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之一。

三、英式幽默与卖腐并行的文化传播

《神探夏洛克》基于原著的改编,除了费尽心思地打造现代犯罪、精雕细琢地进行人物重构之外,主创团队可谓博古通今,不仅将一贯的英式幽默元素融入剧情,更是敏锐把握当下流行文化,将其渗入到人物与细节之中,使得该剧在播映一段时间内值得炒作的话题不断,传播亦卓有成效。

当前国际流行的审美取向仿佛就是调侃男人间的“Bromance” (Brother + Romance),所谓的“浪漫兄弟情谊”,也被称之为“卖基”、“卖腐”,即依靠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模糊恋爱感情等断背话题为炒作点吸引眼球的招数。事实上,这些招数甚至成为某种创作趋势与潮流被欧美电视剧(尤其英剧)不断渲染,屡试不爽。在这一点上,BBC制作的《神探夏洛克》可谓是其中的完美表率。

剧中不断出现的语言幽默,主人公之间的互动、讽刺、调笑的幽默戏份已然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恶趣味”,于是主创团队在夏洛克的模糊性向,以及他与华生之间的暧昧关系上下足了功夫。福尔摩斯与华生被网友戏称“CP感十足”,剧中“基情”火花无处不在:不但房东太太对他们的关系不止一次表示怀疑,询问他们是要一间还是两间卧室,并暗示他们同性恋在英国已经可以结婚;两人一起在餐厅也被老板调笑,误认是在约会;甚至连角色自己也常拿彼此的暧昧关系说事,如华生尴尬地追问福尔摩斯是否有男朋友,两个人单独在泳池边的时候还怕“别人会说闲话”;两人被手铐铐在一起等待被拘留,反而牵手逃脱警方追捕……

除了福华二人的“基情”桥段外,福尔摩斯与剧终大反派莫里亚蒂也成了编剧笔下可以发展浪漫关系的组合,如在第三季第一集,福尔摩斯迷俱乐部中就有一位女士对于福尔摩斯诈死提出自己的想法:福尔摩斯故意跳楼假死给华生看,为的是甩掉华生,而楼顶上嘲笑华生的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最终竟深情对视,一吻定情。

此类官方制作的“卖腐”戏份不一而足,可见,主创团队的立场相当鲜明——制造“闲话”就是他们终极目的!与此同时,观众对此也十分买账,《神探夏洛克》在网络视频平台播放的过程中,滚屏弹幕中一半以上的内容在谈论福华、福莫等男男CP的暧昧关系,福尔摩斯更被网友笑称为“护妻狂魔”。

四、創新大胆的“高速”艺术风格改造

不可否认,《神探夏洛克》在艺术风格上的大胆尝试突破了以往任何一种侦探片的风格框架,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其创新型的艺术风格改造——“高速”化处理影像节奏——其速度之快,相比其他欧美电视剧中的快速节奏处理更加简洁、省略、高效,具体体现在其叙事节奏、剪辑手法、字幕呈现等方面。

“高速”叙事节奏——在叙事节奏的处理上,一是依靠主人公夏洛克的快速对白,用来呈现推理之精妙,凸显主公敏捷的推理思维,例如在影片伊始夏洛克第一次遇见华生时,对他身份背景的推理,夏洛克在短短17秒内,说了76个单词,平均每分钟270个单词的语速,比正常语速将近快了一倍左右,主人公的超高语速也成为个性化人物塑造的有效手段;二是利用省略化的叙事方法,同时将几组案件融入一部影片,打破了常规侦探推理片一集一案的模式,这种叙事特征在第二季的三集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每集开篇部分设置几个小案件,埋下伏笔,随着主案情的展开,再逐一将开头的案件们解谜,通常一集可破3-4个案件,极大提高了叙事速度;三是多重线索设置,除了每集破案剧情的线索设置,还隐藏着诸多暗线——片中反派莫里亚蒂的犯罪阴谋几乎在每集都透露出来,共同推进了《神探夏洛克》的主线剧情的发展,形成整部电视剧剧情的连接线,省去了主线剧情的背景篇幅,进而达到提高叙事节奏之效。

“高速”剪辑手法——本剧剪辑堪称经典,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快切-停顿-快切”的剪辑方式,一方面快切加快了叙事速度,另一方面其中的停顿式剪辑起到调节节奏、强调关键信息及侦探剧经典的恐怖悬念氛围塑造;还使用到了同画框复现的剪辑手法进行叙事和转场,较为经典的片段例如第一季第三集当夏洛克在河边提到“格木”的巨人杀手形象时,伴随他的介绍有“格木”的黑影环绕在他周围,再如第二季第一集,夏洛克对着艾琳完成河边抛锚车主目击的河边人意外死亡的推理桥段时,夏洛克和艾琳在室内场景的沙发直接搬到了案发现场,这种将几个镜头融入同一场景中,不但将推理信息可视化,便于观众理解,还缩减了多场景叙事带来的时间拖延与重复。总之,本剧依托特效和剪辑高效地完成了推理叙事。

“高速”字幕呈现——每每谈及此剧,最常为人称道是剧中的“悬浮字幕”,即将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推理过程进行可视化处理。夏洛克敏锐的观察力用浮动的字幕呈现出来,用跳跃的字幕模拟人物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同时表达人物内心想法与推理思路,甚至引入了福尔摩斯的“思维殿堂”——实际就是演员的面部表演,配合字幕与特效将其思维过程呈现于屏幕之上,可以说,“悬浮字幕”的创新运用不仅大大加快了剧情叙事节奏,更是刷新了观众的观剧认知与体验,获得了广泛赞誉。

事实上,正如福尔摩斯所酷爱的化学实验一样,主创团队正是在这种不断颠覆原著、重构原著的“改编实验”过程中——将时代感的碰撞、经典人物的重设、流行文化的借鉴与传播糅合在一部剧中,同时配合着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的催化作用,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此发生,成就了今日被各国观众争相追捧的改编经典——《神探夏洛克》。

参考文献:

[1][英]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伍心铭等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王帆.英剧<神探夏洛克>影视改编的传播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4.

[3]徐雪婷.福尔摩斯想说的影视改编研究——以<大侦探福尔摩斯>和<神探夏洛克>为例[D].苏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改编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网络小说改编的现实意义
浅析话剧改编中的中国式喜剧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