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浅析

2019-09-10张丹枫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情感化多样化生活化

张丹枫

摘要:德育工作向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开始接受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从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德育过程的情感化、德育方式的多样化、德育评价的多元开放性四个方面入手,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有效性;生活化;情感化;多样化;多元开放性

德育工作向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接受的信息量与同时期的父母辈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所见所闻并不能做正确的识别与筛选,因而更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关心,学校、家庭、社会在这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然而,单纯的说教和空洞的理论谁喜欢听,谁又真的听得进去呢?大部分学生平时在学校所听的理论、说教多了去了,但他们并不能把理论转化为道德行为,知行的背离还是不能说明德育的成功。人的道德是在人的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抽象,过于单一,忽视了德育主体自我完善的情感需要,其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

所以,笔者认为德育应该重归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体验,判断,内化,然后落实到行动当中。

一、德育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家杜威强调了“教育即生长”“生活即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追求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接受活动的,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杜威强调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反观现在的小学德育,不知是因为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太少还是其他原因,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轻视了。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只要求学生在升国旗时要肃立敬礼,每天佩戴的红领巾成为应付检查的必需内容;每个学生都知道要尊重长辈,但事实上学校、家里做得都很好的学生并不多。学生在校园里看见现在的老师打打招呼,看到以前的或者是不认识的老师就当没看见。在家任性、随意向父母发脾气的孩子也很多。孩子产生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是因为德育的缺失和失效。教师总将“道德”变成一种“知识”去传授,这样的道德教育肯定是缺乏感召力的,因为它忽视了人类作为道德主体的无限可能性,忽视了学生精神上的自我满足需要。德育工作者应该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地把德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心坎上。比如,我们对学生进行尊重父母长辈的教育,不能光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利用教材来讲理论,还应该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相关活动,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曾在母亲节那一天,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进行“护蛋行动”,让它们在正常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同时保护好这个蛋,放学后再带回家烧给妈妈吃。此举的目的是让学生用一天的时间来体验母亲当年怀孕的辛苦,感受到一份责任。学生积极参与,在日记中写下了很多的感想。

生活时刻都在进行中,学生的烦恼、困惑就是教育的契机,只有教师用心了,德育才能让学生动心,动情。

二、德育过程的情感化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常言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情感,德育才不至于成为空洞的说教,才不至于过于抽象化和机械化。如何抓住学生的情感?关键是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在交往中体验,在体验时进行价值的判断。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利用生活化的情境,通过日常生活事件的捕捉,通过德育氛围的创设,给学生大量的实践和体验机会,来提高他们的理性判断选择能力和行为实践能力。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体验到,感悟到,用通俗的话就是说“真正地触及到人的灵魂”,这样的德育才是有效的。比如,我让学生进行“我当家”的实践,感受父母的辛苦,换一个家庭角色进行认同体验,用一天或一周的时间全面体验一下家庭的琐碎家务,父母给予必要的简单的协助。一周下来,学生都能体会到平时没有意识到、忽视已久的亲情和家庭观念。

三、德育方式的多样化

当孩子对某些是非观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之前,适当的灌输是必需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但仅仅靠灌输和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单一、单调的教育方式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德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首先,教师、家长可以抓住生活中日常的情境进行随机的教育。比如师生一同外出,看见有人把瓜皮扔在了垃圾桶外,清洁工把瓜皮清理干净,教师就可以结合情境对孩子进行公德教育,让孩子体会清洁工的辛苦,懂得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义,顺便消除学生的职业歧视观。其次,我们要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某些有争议的言行举止、思想动态进行关注,带领他们进行讨论思考,以明确认识。第三,让孩子从自己切身的体验中受到感染。我让孩子去访问老红军王霞芳,从老一辈身上感受那无私的精神力量;去福利院看望那些同龄人,感受同一片天空下的不一样人生,懂得爱的给予;在组织的一次次捐款活动中,体验当爱充满世界时的美好。德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就会乐于思考,受到熏陶,并付诸实践。

四、德育评价的多元开放性

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不同,如果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丰富多样”的孩子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他們往往喜欢用简单的“好、坏、对、错”对某事物加以定论,因此成人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比如某个同学最近经常迟到,同学就批评他不愿早起,睡懒觉;但事实是最近他爸爸出差、妈妈身体不好,所以他要给妈妈和自己准备早饭。现实中,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我们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时结论不是最重要的,“明理”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明理”能让孩子有所得,让他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

目前,学校里往往用整体印象、操行评定等“硬指标”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认定,这种传统的品德评价方法在实践中仍居主流地位。新时代的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多多关注德育评价的多样性,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用评价助诊断,用评价促发展,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其实,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以自己的社会良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观念上、在行动中做出表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就会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去做,必须去做。让德育开展得更有实效,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 德育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班华. 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戚万学,唐汉卫. 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檀传宝.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情感化多样化生活化
面向青年“蚁居族”的交互艺术装置情感化设计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感化办公空间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用情感化设计点燃学生设计热情
用户服务门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