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息:校园传说流传原因探析
2019-09-10龚雅淳
龚雅淳
摘 要:校园传说是流传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大学校园为主要背景或发生在校园中的传说。校园传说在封闭的环境内口耳相传,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校园内广泛流传,本文想要探究其流传广泛的原因。笔者对校园传说的类型进行搜集、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校园传说流传的原因:历史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口头和网络传播推动了校园传说的发展,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是校园传说经久不息的源动力。
关键词:校园传说;类型化;传播;经久不息
关于校园传说的分类,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张敦福在《都市传说研究初探》中提出了以真实性为标准的四级序列分类谱系,将都市传说分为:完全真实,有一定真实性,可能是虚构的,完全是虚构的四类。魏泉更是第一位在本土都市传说中实践真实性划分标准的学者,她将自己近十年来搜集到的校园传说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确有其人其事的传说,有其事无其人的传说和凭空编造的鬼故事,这是中国学者对都市传说划分标准的初步尝试。后来,还有张婷按照文类,将“校园恐怖传说”划分为“传说”“故事”和“传闻”,马星宇按照内容,分为“风水传说”“闹鬼传说”和“现实事件传说”。
一、类型化:校园传说的内容探析
由于校园传说的划分并无统一标准,本文按照布鲁范德在《索引》中的分类,结合搜集到了校园传说,对校园传说进行划分。
1.学生
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扮演着传播各种校园传说的角色。“那些能够被接受,受他们喜爱的,或反映他们心态的便越传越远,可以超越校、市、甚至省的界限,演化出众多的异文。”这些校园传说在某种程度上真实而又客观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在大学期间听到过一则同学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恐怖事件。这位男生2013年暑假在三号宿舍楼整理新生物品,临走时关掉了五楼的总闸,但是当他走到楼下时,发现五楼还有一个宿舍亮着灯。等他再次返回五楼关灯时,他好像看到了飘动的人影,顿时感觉到毛骨悚然,就关了灯拼命地往下跑。回到楼下后,他想起听到的一则传说:三號楼不久前有一位同学上吊自杀,她吊死的地点就是五楼,因为暑假后大批学生放假离校,尸体在宿舍悬挂一周之久。
这则传说在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传播,可能和近年来校园中频繁发生的自杀,故意伤害以及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恐慌有关。传统意义上的民间传说,其主要功能是试图解释自然界不寻常的,超自然的事件,都市传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此功能。但它更主要的功能是,显示当代生活中发生的令人震惊或有趣的事件,而这样的事件通常不存在地理上的距离或代沟,因为它确实发生过,就在最近,而且就发生在讲述者自己身上,或者至少发生在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身上,他们一方面希望这些传说摄人心魄,另一方面又希望从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和结论。类似的传说有很多,山东大学的成仿吾雕塑事件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
2.答题本及其他考试传说
山东师范大学校园里流传着几则保研的传说。
一位女生期末考试时在教学楼里复习功课,被突如其来的吊灯砸伤,因为学校想息事宁人,本想赔钱了事,但是女生家长不依不饶,最后学校许给这位女生保研到某校的承诺。
这个传说还有其他异文,有的把当事人改成了男生,有的把发生的事故改成了在校园里被车撞伤或是在集体活动中受到伤害,最终的结局都是保研。另外,很多学校都有“保研路”,除了对校园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担忧,它也暗示了学生对于学习的逃避心理。随着学习风气的微妙转变,很多高校要求的“求实”“严谨”“勤奋”“创新”在学生看来变得“假大空”,学生试图在学习和考试中走捷径。与此同时,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的社会,竞争机制产生了观念和意识上的冲击。青年人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变得迷茫,不知所措,这种逃避的暗示也反映出人们面对竞争意识的无奈。
3.依托地理环境产生的校园传说
依托地域环境产生的校园传说不仅仅是对“他者”的记录,更是“己者”的表达。每个学校的地理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学生作为“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能够毫无代沟的理解这些或与历史有关,或表现风水的校园传说。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传说是校园传说的生命力所在。
山东师大位于济南西南角,背靠双龙山(又叫饿狼山),校园里至今仍有与之相关的传说。校史馆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过这样一则传说:双龙山之所以又叫饿狼山,是因为山上曾经有狼的踪迹。山上寺里的香火和尚有次出门忘记关寺门,饿狼趁人不注意藏身寺内。狼咬死了晚归的和尚,同时也因为打不开寺门,被活活饿死。因为双龙山是一座未被开发的野山,山上又有一座废弃的土庙,这为传说增添了可信性。以至于校园内有关饿狼山的传说经久不衰,并逐步演变为山上有饿狼嚎叫,有逃犯藏身饿狼山后被吃掉,校园内消失的女学生是进了饿狼山等异文。
依托于双龙山,还产生了与风水有关的校园传说。传说山师的校园建筑是八卦阵,秉承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阵型排列,其中双龙山是重要一卦。左青龙是指位于校园东部的宿舍蜿蜒曲折,犹如一条神龙盘踞,右白虎则是指校园西面一排青灰色是教学楼,前朱雀指的是泰山石在学校前部分伫立,后玄武则是指校园南面的泰山余脉饿狼山,即双龙山。这四类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八卦阵。而这些建筑如此安排的原因,有种说法是因为山师对面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整体的建筑造型像一只蝎子的尾巴,直接插进长清大学城,山师需要摆出应对的八卦阵破解这个格局可能带来的灾害。
由于校园传说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妙趣横生,满足了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奇异的、恐惧的、有潜在危险的事件的求知欲,同时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导致了其在校园内被广泛传播。
二、经久不息:校园传说流传的原因
1.历史因素是校园传说产生的源头
传说总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联系,或者与一定的现实事物和一定的现实活动相关联。现阶段,很多高校选址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被青山绿水环绕,那些和山与水相关的史实便自然而然的演变为校园传说。且很多学校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这同样为校园传说的产生提供滋养。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后面的开山是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坠落的地方,自建校起,学校中就流传了很多与徐志摩相关的校园传说,有人说现在开山上的某处隆起的小山丘就是徐志摩飞机坠落的地方,有人说夜晚的教学楼里有人吟诗,久而久之,就有学生自发地去开山上为纪念徐志摩设立木质牌位,以悼念先生。这则校园传说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这所学校的后山曾经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学生因为身处相同的环境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在了解到这样的历史故事后,不自觉的会把它和校园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添加自己的想象,熔铸进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从而创造出来校园传说。
更多的校园传说和学校内建筑的历史有关。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的艺术楼、保安楼留下了“日军残忍屠杀”的相关印记,这为校园恐怖传说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高校的校园传说都与死亡,坟墓保持联系,其实,很多校园都建在坟地之上,这与这些地方低廉的地价有很大的关系。
2.传播方式的变迁是校园传说的助推器
校园传说具有口头性的特点,在网络还未普及之前,口头讲述是校园传说流传的最重要方式。在历史环境、新聞恐慌、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传说的“母题”被不断地被加工,增添各种细节,从而形成情节完整的校园传说,学生在校园内的各种活动场所讲述,从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说本身具有生动性、传奇性、独特性,能够吸引听众。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通过网络传播校园传说逐步成为和口头传播并重的途径。根据对互联网用户年龄分布的调查,30岁以下的人群占网民群体的52.2%,这正好覆盖了大学生群体。学生在网络这样一个由众人参与的公共空间里,不断传播着校园传说。以山师大的“泰山石”的传说为例,这则校园传说在“百度贴吧——山东师范大学贴吧”、人人网和QQ空间上都有详细的记述和说明,回帖人数和转载量有数百人之多。尤其是校园贴吧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论坛,是对具有相同学生身份认证的一个最好的平台,因此它常常成为学生分享校园内发生的奇闻异事的地方。在贴吧中,一旦有人发布比较新奇有趣的校园传说,就会引发大家的热烈回帖,无论是赞同或是质疑,最终都会激起热烈的讨论。同时网络具有匿名性,有人写了一个故事,有人听,听的人有兴高采烈的感觉,便会添油加醋的把故事传播出去,传的人进行再次创造,使故事更精彩,由此形成了流传广泛的校园传说。
口头传播是校园传说得以广泛流传的根本途径,在讲述校园传说的过程中,讲述发生的方式,讲述时的环境氛围,以及讲述者的神态语气,使传说具有了鲜活感。这种传播方式的优势是及时,方便,生动。当然,网络传播也并不是死板僵硬的存在。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传播力量,迅速扩大民间文学的传播空间,产生大量的当代异闻。网民们用评论、回帖的形式参与到校园传说的讨论当中,这就使校园传说得以丰富和流传,本文搜集到的校园传说大多来源于此。
在校园传说的传播过程里,口头传播和网络传播是相互依存的。学生在听到别人的讲述后,把它编辑成文字发布在社交媒体之上,而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校园传说的人又向朋友口头转述。口头讲述具有随意性,人们在讲述的过程中经常丢掉一些细节,比如在讲述三号楼的灵异故事时,口头讲述者可能会说:“听说有个人在那里自杀了,后来又发生一些奇怪的事,灯总是莫名其妙的亮。”但是这样的讲述缺乏细节,也容易丧失情景感,这种有恐怖意味的校园传说很容易在流传过程中慢慢消失。而网络传播属于书面的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和稳定性,校园传说被详细的记录下来,形成了一个个情节完整,细节丰富的传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比如有关山东大学的校园传说被整理,编辑成了《山大诡事》,在微信,人人,微博等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
3.认同感使校园传说经久不息
校园传说产生于闭环下,会产生一种身份和文化的认同感。
对于一些校园传说而言,有着共同身份背景的人在讲述和传播传说的过程中,很容易就给自己贴上了“山大人”,“山师人”这样的标签,找到属于自己的团体和话语领地。大学生对校园传说充满兴趣,不仅是因为分享这些传说能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更重要的是,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一种只有“山师人”才能享有的“知识体系”,并在与他人分享时让这种身份明确化,这种身份认同带给校园传说更深层次的价值。
同时,校园传说也会带来一种文化的认同感。一个学校的校园传说往往发生在学校中最具有特色的建筑物中,比如山东大学的八角楼,山东师范大学的图书馆等,这些地点集聚了一个学校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这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同样,只要曾经在同一个学校生活过的学生,无论年岁如何增长,社会经历如何丰富,只要和有着同样文化记忆的人交流,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对母校的文化认同,就像黄景春所说:“文化记忆不同于囿限于个体生命局限的交往记忆,它是一种可以对抗时间流逝的、在代际间延传的长期记忆。”
总之,校园传说具有类型化的特征,在各个高校中都大体有类似的传说故事和情节。但是,因为每个高校的地理位置,历史溯源存在差异,校园传说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校园传说之所以经久不息,其流传过程具有独特性。校园传说因历史积淀和地域文化而产生,依托口头和网络的形式传播。学生在讲述校园传说时,获得了一种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这使得校园传说具有长足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美]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M]李扬,王珏纯,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2]程蔷.中国民间传说.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黄景春.都市传说中的文化记忆及其意义建构——以上海龙柱传说为例[J].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
[5]李扬,张建军.都市传说分类方法述论[J].文化遗产.2016年第3期.
[6]马星宇.校园“惊魂”:校园恐怖传说探析——以山东大学校园传说为例[J].民俗研究.2016年第6期.
[7]魏泉.若有若无:中国大学校园传说的个案与类型[J].民俗研究.2012年第2期.
[8]王娟.校园民俗[J].民俗研究.1996年第1期.
[9]王杰文.乘车出行的幽灵——关于“现代都市传说”与“反传说”[J].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