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2019-09-10张枝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测试素质教育

张枝丽

摘 要: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所携带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因为高效课堂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火花。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率课堂

多年来,课程改革对高效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減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分钟增加效益,提高质量?看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我们作为老师的重要一个任务。作为我们语文老师肯定也是一直在不断的摸索着、探索着、实验着。下面是我对上语文科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兴趣导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万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高效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一堂课的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那么怎样的导入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石呢?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直观导入法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优化中段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策略。

1.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投入学习

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顺利开展新授课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导入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情感共鸣,带着疑问与欲望走进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在情境创设中对所学内容在认知上形成知识建构,方法上主要采取谈话的方式,教师通过问答、谈话.小组探讨等,带领同学走进预设的情境,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感悟情境,深层感知学习内容。

例如:四年级下册《走,我们去植树》这堂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环节。师:“3.12”植树节快到了,你们喜欢这个节日吗?老师准备和同学们一起举行一次植树活动。要举行活动,我们得把活动所要的工具都备好!大家说说看,我们该怎样准备呢?(学生踊跃发言)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有的说要锄头.铲.桶.小树苗等等(学生踊跃发言)师:这么多的主意啊!老师想听大家的意见,该怎么做呢?(引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顺势揭示课题《走,我们去植树》,从而顺利有效地导入新课的教学);在这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充分利用“3.12”植树节,这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作为载体,学生们自然很乐意很积极地参与到“植树节”,这个时候,教师因势利导引出课文的重难点。

2.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3.巧设悬念进行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使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真实、生动、有趣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5.通过直观感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

这种导入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教具或投影等的演示,创造出有意义的语言情境,达到引起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目的,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维,进而学习新的知识。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教具或投影等,还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快速方法。通常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先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了教材知识;通过教师的“后讲”,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形成体系;通过训练巩固了所学,提高、强化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进行阶段性的测试

很多老师认为现在进行的是素质教育,还测那么多试干嘛。那不是和现在的素质教育唱反调吗?依我个人认为:虽然我们进行的是素质教育,不代表就不进行测试,只有测试了,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对知识是否掌握,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是否会应用等等。从而我们通过测试这一面镜子知道好和坏在那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当然,在测试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的能力。我们知道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所以我们采用测试这样一种手段来使学生提高某方面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不可能进行高难度的,繁,难,怪之类的魔鬼训练。总之采用阶段性的测试是必要的。并不是和素质教育矛盾的。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育中,要有效地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意识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并注意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堂兴趣导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采用分层教学及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当然,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更高效的,进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还有待我们这一代不断的,更深入试探和研究……才可以更完善,更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苑凤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5.

[2].苏碧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探究[J]课外语文,2014.1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测试素质教育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心理测试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心理小测试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