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术后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9-09-10黄飞刘忠富
黄飞 刘忠富
摘要:耳鼻喉科涉及疾病种类较多,患者病情多数较为复杂,且科室内存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相关检查、换药、手术及患者因素均可能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耳鼻喉科院内感染主要发生于术后,以病房感染为主,但也可发生在诊疗时或手术过程中;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可达3%左右,其次为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密度大,医护人员在查体过程中与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接触,且不同医院诊疗环境存在差异,易造成交叉感染。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避免耳鼻喉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对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良好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耳鼻喉科;术后;患者感染;因素分析;预防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诊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范围6~80岁,其中大龄患者(>60岁)30例,小于60岁患者60例。通过回顾性调查和实时监测等方式,密切关注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变化情况,确立感染及时上报,并做详尽记录。本次调查研究的90例手术患者当中,共发生6例术后感染,全部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确诊。
1.2方法
通过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院内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用方法:所有参与患者诊治的医护工作者进行手消毒效果监测;患者诊治的手术室细菌培养(空气中);严密观察手术的操作步骤及过程,同时进行详尽的记录;研读患者病例、咨询相关医护人员、查阅有关资料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本次参与研究的90例患者共发生术后感染6例(6.67%),术后感染单因素结果:手术患者感染与年龄(≥60岁)、手术伤口类别(Ⅲ级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住院时长(平均>9d)、被感染位置(呼吸道部位感染4例,其他部位感染2例)、抗生素应用、术后营养等具有相关性。
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病患术后感染与感染部位、手术时长、手术位置、抗生素合理用药性、住院时长、营养支持等存在相关性。OR值依次为14.420、13.610、13.813、14.127、15.010和13.110。
3讨论
3.1感染因素分析
3.1.1手术时长
手术时长是造成患者术后感染的关键因素。病患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创伤程度加大,造成局部抵抗力降低。并且手术时间长,患者出血量会增加,麻醉时间较长,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
3.1.2住院时长
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患与医务工作者、医院环境及其他病患接触几率提高,加大了菌株的携带率,应用抗生素,未注意营养补充,抵抗力降低,容易造成感染。本次研究表明9d以上感染发生率28.6%,小于9d感染发生率2.6%,可见缩短住院时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概率。
3.1.3抗生素使用
术后应用抗生素合理性、服药时长与感染有直接关系。患者实施手术后出现创口感染,应用抗生素种类、服药时长会相应增加。相关资料表明,过度应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性加大,而种类较多,大幅提高感染发生率。近些年不少医师过度依赖抗生素,盲目使用大量抗生素及新型抗生素,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从而导致换药频繁性。为此,应当适度控制耳鼻喉临床医师对术后患者应用抗生素的监测,应注重控制和术前预防。
3.2强化监、控、管一体化预防管理策略
3.2.1强化入院患者的感染监测
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前瞻性调查,及时患者入院监测。首先,成立医疗小组通过局域网对患者的病程记录、实验室数据等进行查阅,跟进患者病情发展等,给予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其次,对耳鼻喉科的术后感染常见部位、症状、特点等进行研究分析,有效总结经验,从而为监、控、管一体化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3.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每天对换药室、诊疗室、检查室进行彻底、有效的湿式清扫,并辅以紫外线消毒,确保科室卫生整洁;执行换药操作时,医务工作者必须做好一用一消毒、一人一药包,严格做到无菌化;进行专科检查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因近距离接触造成患者发生感染;诊疗工作前后需要正确洗手,杜绝因手卫生造成的外源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诊疗前后须正确洗手,避免手卫生造成的外源性医院感染法神。
3.2.3严格管理抗菌药物及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组建科室监控小组,确定耳鼻喉科一、二、三线抗菌药物,制定准确有效的抗菌药物三级管理目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行性依据。科室主任每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核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指正;依照细菌室检验报告,诊断术后感染、细菌耐药性、病原菌分布等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滥用及经验性用药现象。
结束语
由于耳鼻喉科患者数量大、病情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在诊疗过程中易发生院内感染。虽然,耳鼻喉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无法彻底避免,但采取如加强医院相关管理、组织人员培训等有效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及恢复,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张伟阳,阎晓勤,蒋景华.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2):21-22
[2]李旭征,张淑香.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213-5214
[3]杨翠英.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2):17-18
[4]孙园园.耳鼻喉科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9-360
[5]谭亚荣,孙玉梅,刘发香,等.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險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82- 183
[6]油杰.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