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美术课堂

2019-09-10蓝小露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术德育课堂

蓝小露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學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美术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专业化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本文将结合亲身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和探讨如何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美术;课堂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美术课堂不仅仅是进行专业美术教学的主阵地,还应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西方经典文化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许多美术教师仍然只注重美术专业技能、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育,而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在导入新课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用生动的语言、图片、道具等内容将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主动思考问题,快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例如,我在讲授《校徽的设计》这一课时,在引入新课的环节,我问学生对国徽的了解有多少?知道国徽的设计分别代表着什么含义?国旗的设计又有哪些内涵?面对这些提问,学生开始相互讨论,汇总答案。紧接着,我向同学们说明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国徽是一个国家的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的代表国家的标志。中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国旗的设计理念是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在了解了这些涵义之后,我提议大家在对校徽进行设计时,要将学校的历史,标志性建筑物等融入到校徽设计中。学生在了解这些内容后,我开始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等材质,通过学生剪一剪、贴一贴、捏一捏,设计出各种带有学校象征意义的标志。这样的课程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通过了解国徽、国旗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此外,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设计校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绘画课中渗透的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课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德育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在绘画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如果教师生硬刻板地进行德育教育,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在心理上抵制美术课堂。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绘画课中的生动形象的内容,对学生逐渐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例如,我在讲授《妈妈的节日》,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妈妈的工作与爱好,收集妈妈的照片,帮妈妈做家务等活动,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在课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同学讨论妈妈的“节日有哪些”,“妈妈是怎样过节的”,“我为妈妈做了什么”等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情,增进对妈妈的关心与了解。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去感受母爱和父爱,鼓励他们将感受到的母爱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表现出来。此外,我鼓励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生日的时候自己动手绘画或做手工礼物送给父母,感谢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教会学生尊重和关心父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由此可见,美术课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小学美术教师不应放过任何一次德育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通过美术的形式、方法,塑造学生的人格,懂得感恩。

三、通过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传播正能量

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时期。教师可通过美术课本中提到的艺术家,讲授艺术家的励志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家的优秀品质,鼓励他们像榜样学习。例如,画家齐白石在抗日战争时,为了不和日本人打交道,他特地在沦陷的北京住家前张贴告白,拒绝接待日本人,不卖画给日本人,并画画讽刺日本人和汉奸。这个故事表现了一个画家的气节和爱国之心。例如在讲授《美术的节奏》这一课时,我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除了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外,我还为学生们讲授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同命运做抗争,追寻自己的梦想,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紧接着,在学习《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时,我鼓励学生可以采用各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特长,独立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德育素材,使得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

四、在美术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实践课作为美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道德的陶冶。因此,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多参加一些美术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创造作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元宵节里挂彩灯》,我让学生们提前收集整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利用废旧材料分组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彩灯。课堂上,学生通过讲故事,做彩灯,猜灯谜等一系列活动感受元宵节的热烈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彩灯,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在讲授《变废为宝》这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废旧材料制作剪贴画这一实践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废旧材料形状、颜色,损坏程度,合理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剪贴画。其次,我引导学生思考家中都有哪些废旧物品,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其他物品,让这些废旧物品重新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实践课,学生不但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树立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与德育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丽. 融德育于美术教学,让课堂更精彩[J]. 美术教育研究,2015(06):96+98.

[2]李炜. 浅议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J]. 中华少年,2017(22):204-205.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课堂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美术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