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口蹄疫病诊断方法与治疗

2019-09-10巨晓青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诊断方法预防治疗

摘要: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养猪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猪养殖中要尤其注意猪口蹄疫病,该病传染性极强,是一种危害极重的疫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在猪饲养中,要及时观察猪的日常状况,一旦发现疫情立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控制疫情的扩散,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口蹄疫病;诊断方法;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10.069

0 引言

猪肉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随着人们对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多,猪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在规模化养殖中,养殖户最担心的是猪感染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口蹄疫病。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极快,我国将该病归为一类动物疫病。猪口蹄病在一年中都会有发病情况出现,而春冬季则为发病高峰。因此,需要对该病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人畜损失。

1 流行特征

猪口蹄疫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和热性以及高接触性病毒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冬春季节,而且疫情一旦扩散就难以控制,多发生于城郊、集中饲养的以及交通沿线的猪场,通过人和其他动物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传播广速度快,对养猪行业损害极大。

猪口蹄疫病短时间内可在猪群中迅速传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染病猪即使还未出现明显病症,但其体内的病毒通过血液和粪便及唾液排出体外,猪群在猪舍中接触到这些病毒就会感染,因此该病致病性极强[1]。该病在冬春季发病较集中,主要是由于这2个季节交替时,温差较大,猪群免疫力普遍较低,生猪也就极易感染该病。同时该病为周期性流行病,流行周期通常为每1-2年或者每3-5年一次。

2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口蹄疫病后,通常有1-6d的潜伏期,最开始的症状为猪蹄部出现水疱。初期发病症状为病猪的体温升高,体温为40 - 41℃,食欲差甚至不进食,精神不佳,活动量骤减;出现走路不稳,甚至跛行,猪蹄的蹄叉、蹄踵及蹄冠产生局部发红的症状;病猪蹄间隙处、鼻盘上以及猪蹄边缘部位逐步形成米粒大小的水疱,水疱破裂出血后糜烂,不发生细菌感染约7 d即可痊愈。否则将会溃烂,更严重的会使蹄壳脱落,导致病猪卧地无法站立,并且病猪的鼻盘以及乳房也会出现烂斑。

3 诊断

3.1 病料采集

对感染猪口蹄病的猪群进行肉眼观察,可作出初步判断,再通过将猪体皮肤表面的水疱皮进行采集,为病情的进一步诊断和分析提供病样。

对病猪的猪体染病区域的表面进行全面消毒。第二,用已消毒的剪刀剪下大小适中的水疱皮,装入青霉素瓶中,冷藏保存后运送至检验室。第三,进行病样采集时,要同时对3-5头病猪进行采集,这样可确保诊断信息的准确性。

3.2 病样检测

病料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科学检测。针对口蹄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补体结合試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及乳鼠血清保护试验等[2],这些方式已应用多年,方式较传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经过实践应用后,证明其准确性高、易操作,而且成本较低、自动化强,同时其试验速度快,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实验室检验工作中。该病在国际上主要是通过液相阻断试验进行检测,并且这种方法对抑制病毒扩散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病样检测时,也要对猪群感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抑制扩散速度,通过试验检测方法及时发现病情,并迅速防治,使病情发展情况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控制感染源。饲养员在日常饲养工作中,要仔细观察猪群的日常状态,一旦发现疫情,需立即将病猪隔离,进行独立繁殖及日常的饲养T作,在源头上控制疫情。猪场在选购仔猪时,要做好猪仔的健康检测,确保其并无染病。猪场在进行配种工作时,尽量推行白主培育,可以降低外来种猪带入疫病的风险。在将病猪隔离后,要全面进行猪舍消毒,并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同时也要进行驱虫作业和药物净化。

落实隔离检疫工作。当发现病猪时,立即对猪场进行隔离检疫工作。要全面检查猪场内部,发现疑似病猪要仔细观察,如果确认患病要及时进行隔离,控制病原体。养殖人员要意识到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出现疫情时及时控制。首先,禁止发生疫情的区域内的病猪及被病猪接触过的相关产品流出,已经流出的要及时追回.控制疫情的传播;其次,在疫区内若发现疑似感染的生猪,要密切监视,一旦确定染病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疫区内限制人员进出,并对必须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检查,做好预防工作,控制疫情扩散。

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工作。饲养员加强对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日常饲养及消毒工作,将会有效避免猪口蹄疫病的发生。首先,发现疫情后,需要使用3%的火碱水对猪舍和喂养工具及病猪的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避免病毒通过食物、空气及生猪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其次,通过对猪口蹄疫病毒的研究,证明该病毒对消毒液抵抗力极强,外界环境对其影响也极小,因此在消毒产品的选择方面要针对这种病毒进行筛选,如将醛类消毒液和普通的化学消毒液按比例混合后使用,即可有效防治该病毒。

免疫接种。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是饲养人员普遍使用的防治手段,使生猪的抗体力提升,降低该病毒的传染范围。在接种疫苗时,要确保猪体温度和疫苗温度以及猪舍温度三方温度相似,然后将疫苗注射于生猪的耳后肌肉内。

4.2 治疗

封锁猪场。猪场内发生疫情,就要立即进行封锁。随后将疫情状况向动物卫生部门进行汇报,再使用1% -3%过氧乙酸对猪群进行全面消毒,同时使用戊二醛对整个猪舍进行为期2-3d的全面消毒T作。

针对疫情,合理用药。目前针对猪口蹄疫病的治疗方法中,特异性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将已经康复的猪的血清或高免血清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给仔猪或种猪[3],剂量为1 -2 mL/kg。另外,当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将0.25%的奥德曼A添加入饲料中,可有效提高生猪机体的非特异性抗病力,治疗效果和控制疫情的效果都极好。

对已染病的病猪治疗时,要依据病情状况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当病猪的水疱破溃时,要对破溃面使用0.1%高锰酸钾或2%喷酸进行清洗,然后再涂上青霉素软膏,这样的用药治疗对口腔和蹄部最有效。在治疗中应用林可霉素等其他抗生素可有效避免发生感染。肌肉注射O.1 mL/kg的口蹄疫外源性抗体也可起到避免感染的作用,并且在用药后还可控制心肌炎,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5 结束语

猪口蹄疫病是猪在养殖中的常见疾病,该病还极易引发大规模的动物疫情,且易扩散难控制,对人畜危害都极大,因此必须做好该病毒的防疫工作。养殖人员要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和饲养工作,对病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做好隔离和防疫工作,进一步控制疫情的扩散。

参考文献

[l]李晓娟.猪口蹄疫病诊断和防治探索[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 (7):99.

[2]郭世栋,王俊峰.猪口蹄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J].新农 村:黑龙江,2017( 20):133.

[3]李剑平.猪口蹄疫诊断与管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 版),2019(1):125-126.

作者简介:巨晓青(1966-)女,汉族,青海乐都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基层畜牧兽医门诊、畜禽防疫、动物检疫、疫情排查及监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方法预防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PLC技术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方法研究
儿童腹痛门诊诊断方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