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棘球蚴病发生与防治

2019-09-10马文瑞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防治

摘要:目前在青海地区牦牛规模化养殖中,做好牦牛棘球蚴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牦牛棘球蚴病危害较大,属于人畜共患病,发病后对牦牛正常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其生长速度减缓,对其肉质具有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扩大养殖户养殖经济效益。在牦牛棘球蚴病控制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结合养殖场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牦牛养殖管理制度,强化检疫防疫。优化养殖环境,强化卫生清洁管理。定期对牦牛进行驱虫控制,在养殖中发现有疑似病例后,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选用控制措施,降低牦牛棘球蚴病危害。

关键词:牦牛棘球蚴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0.087

0 引言

牦牛棘球蚴病是在牦牛脑部、肝脏、脊髓等部位进行寄生,诱发各类神经疾病以及肝炎症状等。牦牛棘球蚴病在牦牛养殖中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其中高发时间是在春季,较多寄生虫在牛体内各个部位进行寄生。寄生部位产生囊泡状,在泡内补充透明性液体,外部分布角质层。如果囊泡较大,实际发病危害较为严重。在牦牛放牧养殖中,当健康牛误食了被感染的饲料以及饮用水,寄生虫卵进入牛体后会顺着血液传递到牦牛大脑与脊髓中,通过长期生长发育会发病。

1 牦牛棘球蚴病危害

牦牛棘球蚴病发生后,牦牛实际生长速度会减缓,肉质降低,导致各类器官衰竭。从相关实验调查活动中得m,目前大部分检疫中呈现阴性的牦牛,平均体重都保持为78.14 kg左右,检疫中呈阳性的牦牛,平均体重为76.51kg左右,产肉量明显降低。据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青海省实际出栏牦牛数量为78.20万头,如果以牦牛棘球蚴病50%的感染率计算,单从酮体与器官内脏废弃这2项标准分析,实际产生的损失值能达到650万元。且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当人群患病后,不仅要承担较大医疗费用支出,对正常生产生活能力也会产生影响。

2 发病经过

青海省某地牦牛养殖场养殖牦牛数量为203头,此养殖场在日常养殖管理中严格依照当地动物管理部门设定的防疫规程进行免疫管理,牦牛群一直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但是在养殖中,春季转场放牧中未能采取提前驱虫处理措施。在2019年4月下旬,牦牛群食欲降低,精神沉郁不振,其中出现2头牦牛患病死亡。发病后及时对健康牛群进行各类处理,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清理。养殖管理部门整合疫情将其上报给相关动物监管部门。专业兽医抵达养殖场后进行病情全面排查,从基本检查中发现,此养殖场整体养殖条件较好[1],但是卫生状况有待强化。其次在养殖场中散养了3只大型犬,大型犬在活动中对牦牛棘球蚴病提供了广阔空间。确诊后,引导养殖人员及时拟定针对性防控管理措施,对病情合理控制,避免养殖场经济损失进一步扩大。

3 临床表现症状

在牦牛棘球蚴病发病初期,患病牦牛日常食欲开始降低,精神状态变化较为明显,眼神日渐呆滞,在夜晚睡眠中伴有磨牙现象。低头无精神,行走站立稳定性较差,左右运动摇晃不定,在养殖圈舍中会做转圈运动。对患病牛只体温进行测试得出,其体温能高达41℃以上,呼吸不顺畅,较为急促。其次脉搏跳动频率较快,患病牛只神经系统会出现紊乱等症状,间歇性神经衰弱。在圈养中,会不自主的向前冲或后退,具有不定期兴奋表现,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惊吓,对环境敏感度较高,患病犊牛死亡率较高。

4 病理学变化

对病死牦牛进行解剖可知,在各类病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脑膜炎。此类病症在所有病死牛中都较为突出,在脑膜中还能获取蚴虫移动中留下的弯曲痕迹。病死牛脊髓以及脑膜等多个部位都能看到存在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囊包,在囊包中充斥着透明色液体。病死牛病变发生位置颅骨连接中,骨质疏松性较高,存在不同创口,将会导致局部皮肤不断隆起,其余多数器官内脏没有发生本质病变问题。

5 实验室诊断

技术人员通过实验室对牦牛棘球蚴病进行鉴定分析,得出病死牛或患病牛脑脊髓液、血液中嗜酸粒细胞数量不断增多。借助X光线能进行排查,得出患病肺部、肝脏以及骨骼位置出现钙化问题。从CT检查判断中得出,在牦牛大脑位置存有囊状球病变问题,患病位置与健康位置间具有明确分界线。选用适量囊液抗原,通过皮内注射在牦牛前腿内侧位置,经过20 min反应变化发现在注射位置中产生红色丘疹。同时采取养殖场内部大型犬排泄粪便,应用相应倍数生理盐水对其进行稀释处理后,在实验涂片镜检中能看出存有较多蚴头节,能将其确诊为牦牛棘球蚴病[2]。

6 防控对策

6.1 完善检疫制度,强化养殖环境卫生管理

在牦牛养殖中,要最大程度降低牦牛棘球蚴病发生概率,管理人员要做好预防管理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要全面实施规范化检疫管理制度,实施无公害化管理,从源头对牦牛棘球蚴病发生进行控制。当地防疫管理部门要做好牦牛饲料、水源等要素监管,提升牦牛养殖安全性。在牦牛健康养殖中,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至关重要。要对养殖区域各类排泄物及时清理,提升养殖场通风条件。养殖人员进入养殖区域要佩戴口罩,对衣服等进行消毒,避免携带大量病菌进入养殖圈舍。

6.2 控制养殖场大型犬数量,定期驱虫

在牦牛棘球蚴病发生与传播中,养殖场大型犬是重要传递媒介。为全面控制该病,要对养殖地区犬类数量进行控制。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定期进行驱虫,选取规范化驱虫措施。如吡喹酮或适量的阿苯达唑,此类药物具有良好驱虫效果。对养殖區域产生的各类杂物与排泄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能有效清除杂物与粪便中含有的大量病虫卵,对牦牛棘球蚴病扩散范围进行控制。

6.3 及时应用药物治疗防治

如果牦牛实际患病较为严重,可选取手术治疗措施,全面清除脑补囊包,在囊包位置注射敌百虫溶液,消灭寄生虫。如果牦牛实际患病症状不严重,可让其口服吡喹酮,间隔Sd服用1次,另外,患病后及时进行诊断治疗[3]。从牦牛棘球蚴病药敏试验中得出,吡喹酮、阿苯达唑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让病牛持续服用此类药物具有良好治疗成效。药物防治后,救治活动结束,相关管理部门要全面扩大卫生宣传工作具体覆盖范围,调动当地群众参与到此病防控中的积极性,突出群众力量。牦牛棘球蚴病防控与治疗属于长期性工作,要从各项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这项工作,开展大范围宣传工作,提升牦牛棘球蚴病防治成效。

6.4 加强牦牛肉食卫生检疫

目前要全面强化卫生检疫工作,在牦牛集中屠宰季节,做好肉品检疫。牦牛棘球蚴病对牦牛肝脏进行感染后,要对器官肝脏及时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选用挖坑深埋、药物消毒、无害焚烧等方式,对基层养殖场私自屠宰牦牛的问题进行控制,强化肉品检疫,完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升屠宰肉品的质量。

7 结束语

在牦牛棘球蚴病防控中,相关人员要确定牦牛棘球蚴病发生过程,掌握其临床表现症状,对病理学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实验判断,整合具体病状,采取多样化针对性防控措施。通过卫生管理、药物防治、卫生检疫、定期驱虫提升牦牛棘球蚴病防控成效,保障牦牛群能健康生长,进一步扩大养殖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桑周.提高牦牛棘球蚴病防控效果的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 (9):122

[2]普布卓玛.牦牛棘球蚴病的诊治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 (4):184.

[3]桑巴.牦牛棘球蚴病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 10):109.

作者简介:马文瑞(1972-),回族,男,青海门源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和动物防疫技术。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