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筝曲《广陵散》作品分析

2019-09-10肖竹鑫

大东方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广陵散嵇康

肖竹鑫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筝曲《广陵散》背景,结构,技法与情感。使得我国传统民乐更为广泛流传。

关键词:广陵散;嵇康;古曲

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是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前记云:“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間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六年矣!”。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这个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而对于嵇康的音乐思想我们可以看出,嵇康音乐思想的基础是他的养生论,它注重的是个人的养生角度,嵇康的音乐观点主要集中在《声无哀乐论》中,讨论的主要的问题是音声究竟有没有哀乐这一中心问题。从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方面来讲,嵇康认为:“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一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1]这就是说,音乐本身有它的自然属性,而和人的哀乐情感无关。所谓哀乐,是人的内心先有所感,然后才在听音乐时表露出来,至于情感因何而生哀乐这与声音本身无关。当然嵇康也并不否认音乐能唤起人们心中的哀乐情感。但他认为音乐的本体是高于哀乐的,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不会因为听乐人心中的爱憎和哀乐而改变的,这也正是他提出的音乐本体论的特点。既然音乐是人精神本体自然的产物,没有情感的内容蕴含其中,那么,人们在听音乐时表现出的种种情感,就一定不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听乐人原先积淀的一种心境在起作用。正如他说的“声音以平和为体,而感物无常,心志以说俟为主,应感而发”[2],即声音并无定象,因而感染事物也就没有一定的必然原因,人的心境以自身原有的经验感受为基础,相应的被感染而流露出来,形成悲哀或者快乐的情感。

在嵇康的音乐理论中提到了“和”,而嵇康的“和”与儒家的“和”也是不同的。儒家所说的“和”是与他们提倡的政治、伦理相关联的个体与群体的和谐,这个个体一定是服从于群体的。嵇康的“和”却是要达到个体的自由无限——即超越哀乐的境界。正如他因为“痛魏之将倾,其愤恨司马氏之心,无所于泄,乃一寓于《广陵散》,不悲不壮”,嵇康痛恨司马氏的专权统治但却无力反抗,他内心所有无奈、愤怒、悲哀的感情全都表现在《广陵散》这首乐曲上,其中蕴涵着无主哀乐、深沉强烈、微妙复杂的感情,这和他的音乐理论“和声无象,哀心为主”有着密切的联系。

嵇康音乐思想与《广陵散》也有着紧密的切合点。《广陵散》这首乐曲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至今已经1700多年,是我国中古时期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一曲,从各段标题来看,描写的是战国时代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肯定是充满了反叛和反抗的精神,那嵇康的反叛精神是怎么出现的呢?反叛的对象又是什么呢?在司马氏专政以前他的性格是平稳静淡的。嵇康的性格与性情的转变是在司马氏集团夺权的时候开始的。嵇康生活的时代,是魏晋交替之际,曹魏政权日渐衰败,司马氏集团为了夺取政权,大肆杀害曹魏集团中人。嵇康身为曹魏的驸马,自然是置身在猜疑之列。言行若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在这人人自危的时候他却一改故辙,不再单纯的超脱于修身养性,寄情山水之间。对于司马昭的专权、打击敌对势力、凌辱同臣、欺霸朝廷,他很为不满,且毫不妥协,而是奋起抗争。因此,他写出的诗文锋芒毕露,反对强权,反对司马氏提倡宣扬的封建礼教。嵇康的孤傲刚烈以及反对黑暗势力统治的坚决,为他的蒙冤入狱乃至被判处死刑埋下了伏笔,最终难逃刑场抚琴的结局。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六个部分。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全曲的主体情绪显得激昂、愤慨。开指一段从容自由,可视为全曲的引子。贯穿于“正声”和“乱声”部分的主要音调在这里有所提示。小序和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氛中,布置了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正声是全曲的核心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结束语

《广陵散》作为古曲,在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音乐的思想,情绪的起伏,演奏的技巧等都值得我们去参考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嵇康.声无哀乐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

[2] 刘义庆.世说新语.[M]台湾:智扬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韩国首尔建国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广陵散嵇康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赏析之《广陵散》与《酒狂》
曲艺中的“广陵散”——张派京韵大鼓“重声”记
绝版的竹林之二 嵇康的广陵散
嵇康·绝响
什么样的《广陵散》,什么样的嵇康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