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肢体残疾学生排舞教学策略初探

2019-09-10张军鲍永清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策略

张军 鲍永清

摘要:排舞运动因简单易学、便于推广而广泛开展。本文从职业院校肢体残疾学生的排舞教学实践入手,从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康复的角度分析了肢体残疾学生练习排舞的价值,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  排舞  教学策略

引言

排舞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流行以来,因舞曲丰富、风格多样、流行时尚、简单易学等特点,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排舞自2004年作为新型的健身项目引入我国以来迅速風靡各地,不仅成为老少皆宜的健身舞蹈,而且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肢体残疾人口2412万左右,约占全国残疾人口总数的29.07%。其中,大量适龄学生将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各类职业学校就读,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对他们克服身体的障碍,顺利完成学业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务院于2016年颁布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创编、推广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项目;加强特教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目前,关于排舞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极少从职业学校肢体残疾学生体育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立足我校排舞教学实际,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肢体残疾学生练习排舞的价值体现

1.实现肢体残疾学生运动参与的价值

肢体残疾学生的残疾部位及残疾程度千差万别,例如:有脑损伤引起的脑瘫、偏瘫,脊髓灰质炎导致的小儿麻痹,各种原因导致的截肢等。通常,无论特殊教育学校还是其他各类职业院校,招录的肢体残疾学生在残疾部位和残疾程度上都是各有不同的。而肢体的残障导致他们无法参与许多运动。例如:在篮球运动中,没有双臂的学生无法完成运球及投篮;在排球或乒羽运动中,脑瘫引起的共济失调学生难以准确地触碰到球,技术动作的质量更是难以提高。现行职业学校的体育教材是以肢体健全学生为教学对象编制的,没有针对残疾学生的身体状况编制教学内容。面对各种类型的肢体残疾,使用现行的教材进行统一的教学是不合适的。这也导致时常有部分肢体残疾学生在体育课上只能充当“观众”的角色。排舞融合了多种时尚舞蹈元素,虽然每首舞曲的舞步有统一要求,但上肢动作及其他部位的动作可以灵活发挥,难度可以控制。可针对学生的残疾特征,创编适宜学生运动的排舞动作。可以让更多的肢体残疾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体验运动的快乐。

2.促进肢体残疾学生身体康复的价值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康复事业,2017年新颁布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设立康复场所,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组织,组织开展康复指导等社区康复工作。由于许多身体康复运动需要在专门的康复机构借助于专门的康复器材才能开展,而在校就读的肢体残疾学生在时间、便利性及经济条件三方面都没有保障,所以他们的身体康复运动主要在校内因地制宜地开展。排舞运动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要求都不高,一般的学校都可以满足。排舞练习需要全身各个部位协同配合,一首舞曲在3分钟左右,能够有效促进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机能的改善,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灵活性,从而收到改善体质、促进康复的效果。

3.促进肢体残疾学生职业发展的价值

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学生最终的“出口”还是就业,肢体残疾学生通过学得一技之长,走向社会谋得一份适宜的工作,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肢体残疾学生练习排舞不仅能增进身体健康,适应今后就业岗位的要求,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还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学生还可以通过练习排舞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团结协作能力,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二、肢体残疾学生排舞教学策略

1.信息化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一般是教师示范动作技术、讲解动作重难点,学生理解动作概念、模仿练习。整个过程教师在主导,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练习。学生少有时间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学习兴趣往往难以提高。肢体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障碍,对肢体运动技术的掌握还是较为缓慢的,有时一节课甚至难以掌握16拍动作,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排舞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排舞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比如,在课前将所学舞曲的动作,每个8拍录制一段微课视频上传到“超星学习通”或班级微信群,教师做正面、背面、侧面动作示范,讲解动作方法并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所学内容,熟悉动作。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由于排舞没有严格固定的肢体动作,因此舞曲的选材较为广泛,舞蹈动作的设计灵活多变。在教学中,可结合残疾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特点因人而异地编排教学内容,即使同一首舞曲也会有不同的动作版本。例如:对于手臂残疾的学生,为他们安排步法变换较多的动作,多用漫步、锁步、藤步和踢换步等动作增加舞蹈的观赏性;对于下肢障碍或坐轮椅的学生,主要安排上肢动作和躯干动作;对于脑瘫共济失调的学生,安排动作节奏较慢、动作变化较少的舞蹈动作,可将一两个动作重复做2~4个八拍,以促进动作成形;对于一些残疾程度较轻,协调性、灵敏性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熟练掌握了示范动作后,发挥想象力,自己创编动作,展现新时代残疾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3.适宜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由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构成,排舞练习中的运动量由练习持续时间和重复次数决定;运动强度则受练习密度、节奏快慢、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的影响。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对立统一而又相互制约的,一般情况下,从对身体器官组织的刺激效果的角度来说,运动强度的影响要大于运动量的影响。但是考虑到肢残学生的身体状况,比如:佩戴下肢假肢的学生练习步法时间稍长就可能导致残肢被假肢接受腔磨破。所以,在刚开始练习时,安排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应偏小,以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可选择轻松愉快、动作简单、难度较低的排舞。随着动作技术的熟练,可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和负荷。这样循序渐进地练习,既能保证学生练习的安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

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最终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在排舞教学中,教师既不是“包办一切”的主体,也不能任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是要明确提出一节课或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劣势,将残疾学生均衡分组,让他们对所学的排舞动作进行讨论,通过发现问题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如何将两个方向的动作改编为四个方向的动作?通过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最后实现目标,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对排舞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还能够有效帮助残疾学生克服自卑感,使他们敢于走到人前,积极与人沟通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社交能力。

5.经常性的比赛激励

为了更好地巩固肢体残疾学生学习排舞的成果,展示残疾人排舞的魅力,给肢体残疾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学校需经常举办或参加排舞比赛。例如:在进行64拍的《墩墩舞》教学时,可安排几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比赛,每学完一个8拍便在课堂上随堂考核;在学校每年举办的运动会中设立团体排舞项目,分设规定动作项目和自编动作项目,在开幕式上进行评比;以排舞爱好社团的形式,利用大课间举办比赛以及参加校外各级竞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进一步培养了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终身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专业化的教师培养

排舞运动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尽管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已经举办多次全国排舞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但由于学校基数的庞大,大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师还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系统培训。所以,为了提升体育教师排舞教学水平,更好地指导肢残学生的排舞练习,各职业学校还需加大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学校应为排舞师资的培养做好协调与保障,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聘请专业的排舞教师来校授课,或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排舞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动作,掌握最前沿的排舞资讯与最新的排舞技术,并与肢体残疾人康复理论、实践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排舞运动在肢体残疾学生中的普及和发展。

结语

从我校肢体残疾学生排舞教学的效果的角度来看,排舞运动正逐渐被学生们接受和喜爱。对排舞动作的合理改编、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身体运动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易于学习,便于推广,在肢体残疾学生的身心康复方面,排舞运动较之其他运动项目更具优势。广大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将排舞与残疾人运动康复有機结合,积极创编适合肢体残疾人练习的排舞动作,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残疾学生终身康复的理念,让排舞融入残疾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春丽.排舞概述[J].体育时空,2017(2).

[2]李小妮.排舞的健身价值与推广[J].大舞台,2013(9).

[3]谢月芹,祁秀娟.排舞课实施“反转课堂”的意义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1).

[4]王玉梅.浅论高中体育课堂推广排舞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7).

[5]连仁都.传统理论视角下的校园排舞开发[J].体育教学,2018(1).

[6]何凯,赵建强.合作探究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7).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