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传统音乐文化,打造学校特色艺术教育

2019-09-10王莉莉

速读·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豫剧音乐教学

摘 要:河南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河南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原文化传承发展挥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阐述将豫剧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剖析豫剧引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总结教学与探索中的实践经验,为豫剧这一文化瑰宝走进校园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豫剧;戏曲艺术;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但如今,传统文化却面临被遗忘的危机。河南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河南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让学生们认识豫剧艺术、了解豫剧艺术、热爱豫剧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将豫剧引进音乐课堂,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又能引导学生热爱本土音乐艺术,普及推广优秀的地方戏曲,一举而多得。为此,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

一、河南豫剧的发展简史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倍受人们的喜爱。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二、学校音乐课堂引进豫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突显了课标理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豫剧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开展豫剧进校园,不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河南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而且是取得个人文化自信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的需要。因为将豫剧引入学校音乐课堂,突显了课标中的基本理念。

2.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最新人教版的小学音乐课本为例,来看戏曲音乐所占的比例,老版本的12册音乐教材里共有曲目160首,只在第二册、第八册和第十册中共出现四首戏曲作品,占总曲目比例1.88%;最新版的12册音乐教材里共有曲目421首,只在第一册、第三册、第九册和第十册中共出现七首戏曲作品,占总曲目比例1.66%。虽说新版本中戏曲的数量增加了,但由于教材作品总量的提高,使得新版本教材的戏曲所占的比例反而是降低了。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担忧,所以让豫剧进入课堂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豫剧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随着音乐商业化的发展,各类传播媒体让学生把注意力过多的投向流行音乐。对地方戏曲的了解几乎是零,甚至从心理上排斥地方戏曲。虽然在新课改中强调,将本地区本民族的地方戏曲补充到教材里,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乡土音乐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乡土音乐的教学相对薄弱,戏曲河南豫剧亦是如此。

2.相关教学资料十分缺乏。现在社会上(包括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处)有关河南豫剧的书籍是少之又少,几乎找不到正规出版社发行的相关书籍,目前可了解的途径仅有网络,但网络上的豫剧戏曲知识不宜找全、不够系统,这给学生自学、探究活动及老师的提高都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困难。

3.教师示范能力不足。现有的音乐教师有很大一部分在戏曲方面滴知识与能力是十分薄弱的,无法做到对知识的应用自如示范表演,生动,直接影响到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豫剧教学策略

针对豫剧在教学中的难点,笔者进行了教学探索:

1.巧借课程建设之东风。我校是课程建设试点校,音乐学科的拓展课程应该拓展什么内容呢?经过慎重考虑,多方征求意见,并积极取得了中心校及市级领导层面的大力支持,在2016年9月学校就把戏曲作为音乐学科的拓展课程进行教学。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体系、课程评价对戏曲课程进行合理开发,巧借课程建设之东风,推动了戏曲课程的教学。

2.“戏曲月”刮起戏曲飓风。学校一直尝试用活动来推动“戏曲进校园”这项工程,推出了“戏曲月”活动。学校把每学期的4月份和10月份确定为戏曲月。在戏曲月里,音乐课上教唱腔、欣赏精彩唱段,学习戏曲知识;美术课上画戏曲人物简笔画、画脸谱;课间操的音乐也改成戏曲唱段;各班级黑板报也是以戏曲为主题的;在教师例会上音乐教师王莉莉教全体教师演唱《刘大哥讲话》,做戏曲知识讲座……这一系列活动的密集开展,在校园里刮起了戏曲之风,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升级活动,让戏曲“在校园”。

(1)健全戏曲社团相关制度,做好时间保证。以兴趣、爱好为引领,组建戏曲社团,健全规章制度,确定固定的活动场所,明确活动时间、课程安排。坚持每周三次,每次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

(2)校外专业人士定期做客戏曲少年宫。我校长期聘请一位素质较高的戏曲爱好者——娄霞老师担任学校少年宫戏曲社团辅导老师,同时定期邀请济源豫剧团晁寒梅老师到学校指导,组织学校音乐教师同步学习戏曲的相关知识与经典唱段的演唱。

(3)戏曲操入驻少年宫。挑选了有舞蹈功底的学生参加戏曲操社团,在全校进行推广戏曲操。

(4)加强宣传推广。学校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制作戏曲赏析光盘,利用校园、学校网站、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宣传戏曲知识和资讯。

河南豫剧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培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责无旁贷。豫剧如此,其他戏曲音乐亦是如此,愿这朵美丽的豫剧之花在校园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1]廖奔,刘彦君著.中国戏曲发展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周育德著.中国戏曲文化[M].中国友谊出版社,1995.

[3]张庚,郭汉城著.中国戏曲通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豫剧在农村学校有效推广的策略研究》编号:17-HJYY-678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豫剧音乐教学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