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25+05+N”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与应用

2019-09-10王正万

速读·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我院数字信息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進人才培养改革,带动教育现代化,我院实施基于互联网+教育的“2.5+0.5+N”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两年半的在校教育,而且扩展到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网络继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一、“2.5+0.5+N”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学生在两年半的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养成良好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习惯;半年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和与老师互动,由辅导员、专业导师、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完成实习任务安排、任务管理、任务总结、任务考核;学生毕业后随时登录学校数字校园、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与老师和校友沟通交流,不断完成知识的系统反馈和完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2.5+0.5+N”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特点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学生的在校学习、企业实习和工作岗位实践有效对接,体现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2.5+0.5+N”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实践

1.技术支持。学院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真正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随时可以学,有地方学,方便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信息化教学特色。

2.学生。基于信息化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互为补充的学习条件,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学习进度,结合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学习过程和大家讨论,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知识、技能体系不断补充和完善。

3.教师。教师依托数字校园、教学平台、学生学习空间等,使线下线上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等,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使原来单一的课堂知识传授,转变为不受时间、空间、地域、年龄限制的混合式知识传授。

4.管理者。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智慧数字校园建设,营造有利于信息化教育的环境,通过政策激励学生积极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教师积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使信息技术有利于向教育教学的融合。学院领导及中层干部可通过信息技术和系统全面了解学院的教育教学情况,实施诊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螺旋式提升。

三、“2.5+0.5+N”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

1.依托信息化技术,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全面把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测试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课堂不再是老师自编自演,而是师生互动交流,学以致用,课堂呈现出良好的教学生态。我院当前线上课程已达到1500门,92%的教师开有教学空间,83%的学生开有学习空间,师生线上活跃度达90%以上。

依托学院建成“大数据+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以前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任务管理、考核管理、师生互动已全面得到解决,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有60%的学生毕业后通过数字校园和网络教学平台继续学习和与教师互动交流,数字校园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得以体现。

2.依托数字资源制作中心,促进教师数字资源制作能力的提升。学院数字资源制作中心现有工作人员共14名,校外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家12名。中心有完备的教师微课、慕课制作设备及环境,有录播室工作站、图像自动跟踪辅助定位摄像机、高清辅助摄像机、电子白板等设备,为教师数字资源制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大赛提供技术支持。

3.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提升。2017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我院两个作品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现了贵州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2018年我院5个团队入围国赛资格,获奖数量和等次为全省最高,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

4.激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一是出台激励制度,出台《课程信息化教学认定与奖励办法》,从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教师线上教学活动参与度、课程资源齐全度、课程资源条数、试题库题量、试题题型、课程期末考试及格率、课程测评班级名次分等多维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深度打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示范工程,同时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二是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打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三是逐步实现学院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网络资源共享,打造教师辅导、学生自学、师生互动、在线考试的虚拟学习空间。

四是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空中课堂应用,所有课程资源全部上教学平台,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手段已成为我院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总之,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院基于互联网+教育的“2.5+0.5+N”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使学生热爱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王娟,吴永和.“互联网+”时代STEAM教育应用的反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6(2).

[2]王乔峰等.“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

[3]林业.“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和突破口[J].新课程,2015(7).

[4]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作者简介

王正万(1978—),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课程教学,以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课题项目:2018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课题(基于云计算校本数字资源平台管理与应用研究XXHJS18-0208)。

猜你喜欢

我院数字信息化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