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阅读

2019-09-10张玲玲

速读·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议题文本情感

张玲玲

古人观书,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悟,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找到“源头活水”,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可是,纵观如今的校园,尤其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实在是不容乐观。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面对浩若烟海的各类文本,却又感到迷茫而无从下手。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再仅仅局限于课本是根本不可能改变这一现状的,因此多文本阅读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模式也就势在必得。那么如何进行多文本阅读?在进行多文本阅读中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获益呢?作为农村学校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挥多文本阅读的实效性,我觉得关键在于要用心选对文、选好文。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选择文本。

一、表达方式

以表達方式为中心来选文,关键是应确定所选的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我们所需要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描写往往是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描写的鉴赏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让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不再言之无物、乏味空洞。

二、表现情感

古今中外的名家的作品,不管语言运用的怎样巧妙、谋篇布局的怎样精妙,最终都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在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爱国情感”为议题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看看所选取的文章是否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选用都德的《最后一课》、老舍的《第一堂课》、杜甫的《春望》《登岳阳楼》等作为一组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在上被普鲁士勒令停止的法语课、改学德语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他的语言、衣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他悲伤的爱国情感,通过分析线索人物小弗朗茨的变化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通过分析《第一堂课》中祁瑞宣老师在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上课时的种种痛苦的表现来感受他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品读《春望》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及《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来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感情。

确定以“谈谈乡愁——以具体物象来寄托”为议题时,我们就不能选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虽然也塑造了“游子”的形象,但更多的表达了孤寂愁苦之情。我们可以选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归雁”、崔颢《黄鹤楼》中的“烟波江”、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故乡水”这些物象来让学生了解诗人把思乡的情感寄托在这些物象上,让后来的人通过这些赋予了诗人情感哦客观外物来体会作者的眷恋的故乡情。

除了这些常见的、让学生容易理解的情感之外,还有别样的“深情”: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贝尔曼对朋友付出生命的深情;《麦琪的礼物》中为对方付出最宝贵东西买礼物的深情;《慈母情深》中特殊年代、特殊生活中的母子深情。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抒情方式上

从抒情方式上来说可以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几种。以“融情于景”为议题来选择文本,我们应该首先明白融情于景是指通过描述景致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景物的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饮酒》。《小石潭记》中作者感情由乐到忧的变化是通过对小石潭景物的描写上表露出来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露出的作者的恬淡、宁静的隐居乐趣。

2.表现方式上

从表现方式上来说包含有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物喻人、想象、联想、象征、以动衬静等。欲扬先抑是为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在转变的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恍然大悟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欲扬先抑”为议题时就可以选择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现代文以及古诗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3.结构特点上

从结构特点上来说有前呼后应、结尾点题、伏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用典等。在文章中恰当的运用这些结构,可以让文章“骨架”结实。做铺垫是先对次要的人、事、物进行描述,突出后面的人、事、物。以“铺垫的作用”为议题选文时,我们可以选择鲁迅先生的《社戏》、朱自清的《背影》、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通过品读文章中有关句子充分理解铺垫的作用。

当然,多文本阅读的选文方法有多种,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虽然语文教材的课堂使用限制了我们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多文本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仍然要重视教材的作用。把我们自己化身为一个编者,一个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的课堂中释放自我、展现自我。最终让学生们拓宽知识面、丰富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要求,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阅读面,在多文本阅读的选文上多下功夫,备好课,为学生提供精彩的阅读素材,选择名家、经典文学作品,使文章难易适中、阅读性强,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切实、高效地落实多文本阅读。为了语文前途的一片光明,我们应勇于做“天降大任”之人。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中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实效性的研究》(立项编号:dwbyd18011002)”。

猜你喜欢

议题文本情感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感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