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校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2019-09-10李柯新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培养核心素养

摘  要: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厅厅长王登峰透露,在未来,人才选择的方向将逐渐从理性思考的单一标准移到德,智,美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学科是学校体育乃至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当前现状对如何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出建议性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1、体育核心素养内涵

素养与素质不同,二者形成时间不同,素质是先天遗传的,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后天培养形成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体育行为、体育品德组成。运动能力是形成体育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是体能,运动认知、技战术应用的综合表现。体育行为包括体育参与、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的核心。体育认识具体表现在有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胜不骄败不馁,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

体育的核心文化的内涵应包括学生在老师教学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自我同化的特殊思维。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的能力,使体育技能可以更好地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达到体育学科所需要的核心运动目标[1]

2、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2.1.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

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形态的可塑性大。经常锻炼可以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使骨骼肌肉强壮,肌肉收缩有实力,有关节灵活,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

2.1.2提高多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进行户外运动,在春夏秋冬季节的更迭中,能够尽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免疫力,降低感冒、发烧等疾病的危害。应对危机也有积极作用,例如体操中的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动作,在一些危急时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

2.2完善学生心理健康

2.2.1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活动可以很好的緩解不良情绪,体育锻炼过程中大脑处于积极状态,体温升高以及脑内某些物质的释放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降低焦躁、缓解不愉悦。

2.2.2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

一项运动技能的掌握除了具备该技能的训练方法外,还要经过自身的艰苦练习,没有一蹴而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瓶颈期,而瓶颈期的度过可以锻炼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过程中取得的胜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3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3.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学们在体育活动中的接触比在教室里共同学习时的接触更加直接,更加便捷。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场地会结实很多有共同爱好的伙伴,有益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开阔朋友圈。也能够改善学生的性格,在与同伴共同活动中越来越开朗。

2.3.2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多项体育运动都不是单打独斗的,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团队在规则的规定下共同奋战取得佳绩的过程,参加群体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考虑他人、考虑团体的优秀品质。

3、学校体育核心素养培养问题浅析与措施:

3.1国家

国家教育行政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执法意识薄弱,随着管理层的下降,功利主义思想严重,注重政绩而忽视学校体育开展的效果,执法意识越来越薄弱,政府部门是有法不依的源头。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应重视少年的全面发展,请相关领域专家做出专业化的解读与指导方向,出台政策后应该明确奖罚措施,身正言行。

3.2学校

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督促学生在校园内加强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是提升中学生体质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对于体育教师师资的投入和体育活动时间的保障上,都不够重视体育,体育设施及场地的不足也导致体育课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体育管理机构。健全安保措施,完善管理体系,比如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考察主管校长的评估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制定相关学校制度的同时,建立检查监督与评估体系。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进而为学生授课时做好模范作用。最后,注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赛常态化、群众化:扩大校运动会的参与力度,弱化成绩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体会到运动会比赛的快乐,活跃学校体育运动生活[2]

3.3家庭

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心希望孩子能够能通过优异文化课知识考入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体育活动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家长担心孩子受伤,也摒弃了体育特长的培养。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家长对于孩子的引领是潜移默化的,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无时无刻不在言传身教。家长应该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做体育运动。也可以关注社会上一些体育活动赛事,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参与体验,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中参与了体育活动锻炼了身体,也可以活跃大脑皮层细胞,为文化课学习作进一步铺垫。

3.3个人

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大面积出现近视、肥胖、肢体不灵活现状,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因学业压力,体育课被占用,学生听从老师对于课程的安排进而减少了活动的频率与次数。

学生对自己的体质是最清楚的,自己的运动能力如何,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应该多去阅读一些体育相关书籍,了解体育锻炼的利弊,形成自己的思考,明确锻炼方式和途径。培养自身多运动,想运动,会运动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在篮球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小学教育).2016.(11):54-55

[2]柳关娥.通过校运会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措施[J].教师傅览(科研版),2016.(10):86-87

作者简介:

李柯新 (1996.09-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聊城,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我们的“体育梦”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