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2019-09-10陈松志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陈松志

摘  要:语文学科是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肩负了打好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任,探究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所有教师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多元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多元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伴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转变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改要求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体,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得到转变,充分激发自主探究能力,成为唯一的学习主体。为此,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我学习的手段,最大程度挖掘学习潜力。

1.多元化教学法简述

多元化教学法是当前广泛应用在教学课堂上的一种高效教学手段,其不仅仅是思维多元化表现,还包括了教学行知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从多个角度、多个系统、多个层面开展教学活动。结合新课改的实施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也不再是传统中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而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1]。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标准要求与教学发展,只有应用多元化教学法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2]。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課堂教学效率。

2.新课改背景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2.1应用生活教学法,善于从生活中取材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又能回归并服务于日常生活,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与学习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只有真正发生于现实中的,才能语文素材的背景,而应用生活知识理解语文知识,才能让学生感悟得更透彻。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应用生活教学法,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产生生活情境,更好地融入到生活语言当中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教材中很多文本内容都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符,比如《看雪》、《荷叶圆圆》等等,学生有亲身的感受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精心为学生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等创设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更好地领悟文本的内容与中心。再比如学习《秋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师,发现秋天的足迹,呼吸秋天的气息,并观察什么是“农家丰收图”。这个过程很好地将学生的生活与语文知识串联在一起。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下的各种多媒体广告,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广告语或招牌名,通过制作板报、春联等方式将所学的语文知识活学活用在生活当中。

2.2应用兴趣培养法,强化学习心理暗示

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选择教学手段前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以及心理特征,结合其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基于学习心理暗示的兴趣培养法得到了不少教师的认可。有效的心理暗示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用在教学课堂上,暗示的手段比较多,比如动作、语言、表情等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者发现,针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学习过程中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及时为其提供心理暗示和有效引导非常重要,这有助于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态度。比如在学习《爸爸的鼾声》一课,熟悉的情境往往会引发不少学生的兴趣,常见在课堂上模仿鼾声的情况。面对这些现象教师不应将其作为扰乱课堂秩序而严加指责,而是要顺应学生的性格转换角度,将学生的模仿作为有用的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如在学生的模仿中将其引入学习内容:爸爸的鼾声——山上的小火车;鼾声断断续续——火车出轨;鼾声停了——火车到站。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情境下融入学习,增长知识。

2.3应用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新课改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长期以来,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且具有成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首先要明确应用的最终目的,将问题提出并激发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比如在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否赞成孩子看闲书”的例子提问,思考“什么是闲书?闲书与学习无关吗?”等问题,随后将此引入到文本当中,活跃学生思维,从看似矛盾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创新意识看待“小苗与大树对话”的问题。

2.4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性阶段,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累积与经历沉淀还不足以支撑其理解一些较深的理论内涵,学生更多地通过形式、颜色、声音、感觉来训练思维,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就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将语文文本的内容与内涵更直观地呈现出来,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比如学习《蜜蜂》一课,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一些蝶蜂飞舞的图片,或是《大自然》中介绍蜜蜂的记录片让学生观看,在了解蜜蜂的习性后开始课文的讲解。学习完毕后,教师还可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比如播放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进行的罗盘导航实验等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去解读文本,收获更多的内在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应用多元化教学法,与新课改的实施理念与要求相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挖掘和应用更多多元化教学法的形式,结合创新的应用理念,将其更好联系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小学语文的教学性质,从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艾学花.刍议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9(201)

[2]吴莹.小学语文课程多元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1(23)

[3]张美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8(17)

(作者单位:桂平市下湾镇邓明小学)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