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经火热的香港保险为何降温?

2019-09-10肖观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银联卡保单降温

肖观

“旅游、购物、打HPV九价疫苗、买保险”,这几项几乎囊括了内地游客去香港旅游的目的。在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时间里,内地赴港买保险的热潮十分“疯狂”,尤其是2015、2016年,整个香港市场都是沸腾的。在香港的代理人大部分客户都来自于内地,年纪轻轻便迎上了鼎盛时期年薪数百万,甚至有人笑称只要走在路上保单就会砸到脸上。伴随着这股热潮,在微信公众平台等其他自媒体平台中,也有数不清的人在分享赴港买保险的好处、攻略。

但是在近两年中,内地赴港投保量持续下降。曾经签单到手软的代理人们,到如今两个月签一单也是常有的事,更有甚者三四个月没有单都是家常便饭。2017年以来,香港保险市场迅速降温,“捡钱”的日子不复存在。曾经火热的香港保险怎么了?

香港保险行业概况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6月30日,香港共有160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当中93家为一般业务保险公司、48家为长期业务(或人寿)保险公司,其余19家为综合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当中,有89家在香港注册成立,其余则来自22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其中以百慕达(12家)排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美国(11家)。

同期,香港共有774名获授权保险经纪及8964名已登记行政总裁/业务代表。而保险代理人方面,则有66341名获委任保险代理人(2410家保险代理商及63931名个人代理人)及25668名负责人/业务代表。

长期业务中,2018年上半年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为2258亿港元,同比2017年的保费总额上升了6.g%。当中个人人寿及年金业务的保费收入为1925亿港元(上升6.2%),而个人人寿及年金业务的保费收入则为171亿港元(上升1 3.3%),退休计划业务的拨款为135亿港元(上升10%)。

一般业务中,2018年上半年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为279亿港元(上升9.6%),净保费则为193亿港元(上升9.5%),期内整体承保利润为3.06亿港元(下跌17.1%)。

直接业务方面,毛保费为210亿港元(上升6 4%),净保费为148亿港元(上升7.2%),毛保费上升主要由意外及健康业务(包括医疗业务)带动,其毛保费达到88亿港元(上升10.8%)。直接业务的承保利润为3.45亿港元(下跌3.2%)。

内地访客数据连续两年骤减

根据香港保监局公布的数据,2018上半年,内地访客在香港一共购买了2065张整付保费的保单,同比2017年上半年下降了接近50%。2018上半年,内地访客在香港一共购买了213749张期缴保单,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微幅上涨不到1%。

2018年上半年,内地访客在香港总共缴付了约45.92亿港元的整付保费,整付保费保单的件均保费大约是222.37万港元。然而这两个数字在2017年上半年则“乐观”得多:整付保费大约是10.98亿港元,整付保费保单的件均保费大约是263.68万港元。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保单数目,还是整付保费的规模,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香港保险的内地业务可以说不甚乐观。而这种不乐观,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已经有所显现。

经过数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期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在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新造保费中占比分别是7.5%、9.0%、12.8%、16.1%、21.4%、24.2%、39.1%、32.6%。在2016年达到巅峰期后,香港保险市场开始降温。

香港保监局方面此前曾介绍:“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自2017年年初的高峰回落后,在2018年首季继续保持平稳,有关新造保单保费较2017年同期下跌37.1%至118亿港元。”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结果,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占香港保险业全部个人业务新造保单保费的比重为26.6%。可见与前几年相比,内地消费者对香港保险的态度渐趋理性,内地访客的投保规模也逐步回归平稳。

香港保险降温原因

那么造成香港保险市场降温的原因有哪些呢?

整体经济形势下行。这几年国内的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经济增速连年下滑。中美贸易战一触既发,也给中国经济前景蒙上一層阴影。拼多多上市、二锅头热销和涪陵榨菜业绩飘红,侧面说明中产阶级都成为消费降级目标人群了,大老远跑去香港买保险的所谓“高净值人群”自然也就少了。

监管政策收紧。2016年4月,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从法律、汇率和外汇政策、保单收益、现金价值等方面进行风险提示。2016年10月,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规定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内地保险优势凸显。近两年来,香港保险的优势也在内地保险的迎头追赶中逐渐消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近两年来内地中小险企的不断创新,内地保险的保障范围及产品种类也在不断拓展。以重疾险为例,市面上不少保险产品的重疾保障种类已经超过100种,而且费率优势不输香港保险。

服务体验难以保障。目前,国内对单一公民的换汇额度上限是每年5万美元,如果保费超出额度,后续保费缴纳体验极差,支付成为一大难题。此外,运气不好遇上理赔也是困难重重,例如有自媒体曾爆料某英国大型寿险公司8个月未给予赔付的案例。在法律体系方面,香港和内地存在一些差异,香港保单并不能受到内地法律保护,而一旦出现问题纠纷,就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维权成本。

TIPS

香港保险仍有其独有优势

例如国内大部分重疾险保额都是恒定的,从保单生效到理赔给付保额都一直是最初约定的额度,而香港重疾险一般具有分红功能,若干年后,保额可能会因分红而增长。此外,香港偏理财性质的产品有着更高的演示利率,且资金可以全球进行配置,较内地被戴上紧箍咒的万能险相比,仍有一定的优势。

猜你喜欢

银联卡保单降温
降温的办法
急用钱,试试人身险保单贴现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