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

2019-09-10李川

大东方 2019年1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途径

摘  要:民间手工艺的保护研究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广受各界关注。而如何保护这些老手艺、怎么保护老手艺成为关注的焦点,倡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民间手工艺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危机和机遇,提出用生产性保护理论来指导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讨民间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系统的构建和发展逻辑,以及如何对民间手工艺进行有效的价值转化,促进其传播与开发。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活态传承;途径

一般来说,民间手工艺是指具有一定历史的、手工制作的、为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而自发创作并进行生产的实用物品;而狭义的是指民间劳动人民创造并生产的手工艺。民间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历时性显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从广义上来看,民间手工艺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同时它又依附于民俗活动本身之中。

一、民间手工艺的现实形态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切入,农耕文化解体,民间手工艺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民间手工艺由于失去了原来赖以依存的农耕文化土壤,民俗事项在流变中淡化或消失,其实用性失去了市场,娱乐性也受到了现代文化和强势流行文化的冲击,民间手工艺的品类、质量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民间手工艺的不重视,导致其发展缓慢就在所难免。到了近代,随着对民间艺术的再认识,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意义产生了新的判断,并逐渐被社会群众所认可。但普通大众甚至包括手工艺艺人本身,对民间手工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却明显不足,对手工艺的真正价值的估量依旧是落后的。

在生活方式上,由于物質水平的提高,剪纸窗花、棚顶花等手工艺不再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导致民间手工艺的实用范围不断缩小,甚至许多有特色民俗涵义的民间手工艺在大量的、快速的消失,并逐渐丧失实用价值,导致其在市场上要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二、民间手工艺的当代传承问题

传承是民间手工艺术活态存在的生命原力。传承的本质就是文化的延续,这种延续内蕴含着民间手工艺在传承实践中构建的稳定性和创新性,而传承人则在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体系的运转中基于核心地位。传承人的艺术特长和技艺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特定区域,艺人们在长期的相互接触、交往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而形成某一区域的特定风格。但同时,这种传承方式也导致了手工艺题材和样式的局限性,在创新方面表现比较迟缓,使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兼具了很强的继承性和顽固性。

大部分的民间手工艺只能借助于“口传心授”的师徒教学,手把手的把手工技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民间艺人的创意大都源于生活,给自己生活增加乐趣。所以说,民间手工艺创作的根本是民间艺人为了更好的生活的一种谋生辅助手段。

随着保护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活态流变性是民间手工艺的基本特征,只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真正地保护和延续这些传统技艺。

三、民间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传承、保护和发展,达到活态的、自觉的、积极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使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并与当代社会文化进行良性互动的一种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是切合手工技艺存在形态和传承特点,可以不断‘生产’文化差异性的一种生态保护方式,这是努力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的社会文化实践。

与工业化开发不可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不同,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主要利用当地的再生资源,靠“体力”和“技巧”生态地开发物利,而不破坏和污染环境。正因为如此,其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特点,都是可“生产”的文化差异性的体现。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民间传统手工艺进入市场已成为一种必然,因此转被动为主动,通过生产性保护能更好地保护其多重价值。

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对其作品、艺人的平面保护,也不能只局限于对于手工艺历史、风格等理论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在纵向上去关注民间手工艺的整体生命。一直以来,我们在民间手工艺的研究上重保护、轻开发,然而作为一个活态文化表现形式,在其本身传承中,必须为社会需要才能继续存活。农耕文明的解体和市场化的进程对民间手工艺既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也是一个转型的良好契机。生产性方式保护,正是通过市场化、规模化的营运模式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挖掘民间手工艺的内在信息和价值,确保我们能够把传统手工技艺的精华部分呈现在世人面前。只有适应现代市场的手工艺产品才能凸现手工艺生存价值,才有能力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并为手工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具有生产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其在现代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才是治本的手段,如果不能和市场链接,仅仅依靠国家的维护,最终也会僵硬或失传。传统手工艺必须被市场认可和接受,拥有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才可以真正达到保护技艺的目的。

四、结语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并记录下来固然重要,但说到底,做成标本存入库房并不是传承的最终目的。通过生产性方式保护,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资源,汇集人才,在具体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内为人们分享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提供一个平台,在各种人才的帮助下,让传统的民间手工艺走向现代化。采取有效的途径让民间手工艺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其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源远流长,才是我们保护它的最终目的。从民间来回到民间去,只有这样,未来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才拥有一片广阔的前景。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成果(L17BMZ002);2017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成果(17047);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WQN201722)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邱春林.中国手工艺文化变迁[M].中西书局,2011.1.

[3]戴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制度环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许宪隆.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赵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产性保护[J].文艺研究,2009,(5).

作者简介:

李川,1979-,河北丰润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途径
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实现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