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2019-09-10张文博
张文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思维活跃的小学生尤其是喜爱玩乐,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便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其中。如果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学生便会因兴趣而对数学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因此,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積极作用。
一、结合生活常识,辅助学生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理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倘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生活实际,只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刚刚步入课堂的小学生肯定会觉得极具抽象性的数学学科与自身所接触的生活距离遥远,从而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对他们周边事物的热情,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常识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观察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可以是抽象的符号,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倍感亲切,充满乐趣。例如,在教授《测量》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仅仅将课本上所举的测量单位板书出来:“测量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一米等于十分米,一分米等于十厘米,一厘米等于十毫米。”再将所需的测量工具、所写的测量方法一带而过:“常用的测量工具有直尺、卡尺、皮尺等”,然后简单公布所列的测量数据:“据测量,xx的厚度是xx,xx的长度是xx。”小学生便会被这一系列抽象的概念与大量枯燥的数据绕得晕头转向,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测量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各个测量单位的换算比例,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自主选择测量对象的测量工具,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根据生活常识自主学习,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数学的兴趣。
二、举办课堂竞赛,激发学生热情
别林斯基曾说过:“生活就是行动,行动就是竞争,竞争带来动力。”对于数学这一十分注重推理性与逻辑性、极具抽象性的学科来讲,如果教师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按部就班地先讲解概念,再布置作业,最后讲评作业、答疑解惑,不论听懂与否、掌握多少,学生只需完成作业即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在讲解完概念之后,根据课本内容适当安排课堂竞赛,并对积极参与者与优胜者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例如,在教授《加与减》这一部分内容时,在讲解完“加”与“减”的概念与用法后,如果教师直接布置大量作业以巩固知识,小学生便会觉得枯燥无趣,十分痛苦地埋头做作业,丝毫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给其他小组出题,之后随机分发学生自己出的试题,再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评出答题数量多、准确率高的小组,并给予适当奖励,学生在好胜心与团体意识的驱使下肯定会踊跃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又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
三、课堂游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
小学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因此喜好玩乐的小学生很容易被游戏等一些有趣、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喜爱新奇事物的性格特点和小学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游戏,将课本知识融于游戏情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享受数学学习。例如,在教授《购物》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购物故事,像听故事一样,小学生可能听完就忘记,感触不深,也不会因此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将各自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再给学生分发游戏样币,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课本上的购物情节。
四、利用信息技术,简化数学知识
对于习惯了形象化形态的小学生来说,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板书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应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罗列知识点,学生在笔记本上埋头记笔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概念,这样不求甚解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原本复杂难解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图形的变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采用“板书教学法”,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变化前的状态与变化后的形状,空间立体感不太好的学生就会因看不到变化过程而无法理解,更无法体会到图形变化的魅力。如果采用“直观教学法”,带领全体学生将每个图形的变化过程都一一操作一遍,学生的兴趣会因此提高,但会耗费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图形变化,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原本复杂抽象的变化过程,知识简化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加了,兴趣也逐渐培养了起来。
综上,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应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把自己放在教授者的位置上,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学习者的位置上,而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优势,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巧妙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简化数学难点重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结合生活实际,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逐步培养起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