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2019-09-10章睿齐

家长·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原稿复印件小亮

章睿齐

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学校召开家长会。

有家长问: “请问老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老师: “您复印过文件吗?”

家长: “复印过。”

老师: “如果复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复印件还是改原稿?”

教室里立刻響起雷鸣般的掌声,有人答道: “改原稿。”

老师: “应该原稿和复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则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是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自己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提高孩子。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的言行常常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再现。家庭环境的恶劣,家长素质的高低,对我们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抽样统计的结果表明,七成以上的父母并不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孩子生下之后心理状况如一张白纸,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总是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家长应相互信任

读初一的小星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上小学三年级时,缺乏信任、互相怀疑对方有外遇的父母离婚了。他与母亲生活,每周到父亲处住一天。但是,每次到父亲家,父亲都会问他“你妈最近有没有出去” “有没有男的来家里,或者来电话” “你妈的穿着打扮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回到家里,他母亲又会问他类似的问题。

由于内向,小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父母所提的问题。后来,每次去他爸爸那里之前,他就心神不定,非常焦虑。上了初一,由于心理压力太大,他给母亲留下一份遗书,准备自杀,幸被母亲及时发现。他母亲意识到他存在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后,将他带到了心理咨询门诊。现代心理学发现,如果一个人有了心理疾病,很可能是他的家庭在生活中出了问题,只有对这个已经“生病”的家庭进行治疗,才能解除病人的心理疾病。

父母如果能够心理相容、和睦相处,并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就容易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父母离婚,通常是由于感情不和、心理不容、矛盾无法解决所导致的。离婚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离婚的后果往往会祸及子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许多不良的性格特点。因此,离婚的夫妻在教育孩子时,要先将夫妻双方的矛盾搁置一旁,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灵上倍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表示理解,帮助解决,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对待,尽量弥补孩子缺少的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

让家更完整

小亮刚上小学,但每天早晨他都大哭大闹,坚决不肯去上学。他的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可“虐待”他的人正是他自己。

小亮的父母均为公务员,双方都要应付激烈的工作竞争,父亲是本地人,朋友多,应酬多,母亲是外地人,喜欢去酒吧,爱跳舞,他们都在各自的圈子里活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还经常为谁该在家陪孩子而争吵不休,这些事情也逐渐影响到夫妻的感情。

之后,小亮的父母一起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经过耐心的交谈,小亮告诉心理医生,父母很少一起带他出去,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觉得他们在一起不快乐。当时,孩子不想去上学,这对夫妇的第一反应是问题出在学校,可经多次与学校联系,找不到校方的理由。心理医生问小亮: “你希望做什么?”小亮说:“我想要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玩,我不想他们单个和我在一起。”其实,小亮父母正在发生的“战争”,与他不愿上学有很大关系,而且他还用自残这种特殊的方式试图帮助父母,小亮发现,当自己病了、受伤了,父母都会放下各自的矛盾,以孩子为第一位,表现出一种亲密的关系,一起为孩子考虑,一起商量事情,一起跟孩子吃饭,这时,争执少了,意见容易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只有在小亮病态的情况下,家才像个家,小亮弄伤自己,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来维持父母的关系。

心理医生告诉这对父母,孩子不去上学、弄伤自己,只是表面现象,反映的是家庭的内在问题,孩子以障碍的方式在帮助父母,维持家的完整性。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过高会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有位家长把一个七岁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等,结果孩子由于过于紧张造成抽动综合征。

家长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家长对孩子写作业要求甚多,孩子写一笔要反复描,擦了写,写了擦,结果动作拖拉,有时考试都写不完,严重的还会造成强迫行为。

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也会传给孩子。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烦躁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家长对孩子总是否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要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好,甚至更好,稍有一点缺点就大加指责,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有个小学生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常性,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妈妈总是责骂他什么都做不好,从没有表扬,所以想发脾气。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容忍孩子有缺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父母比孩子先做到”的那种意识与自我要求。因为父母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父母自己的精神必须首先健康。

有些父母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光知道一味指责甚至打骂,而从不查找自己的原因,这很糟糕。父母往往是孩子形成问题的最大症结,当你看到孩子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想自己哪里做错了没有。

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教育专家和心理医生帮助分析和矫正。可以说,优秀孩子出自高素质父母之手,问题孩子都是问题家长的产物。所以,为了孩子,父母要先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原稿复印件小亮
朱自清不肯马虎
小亮归来
送猪肉
身份证复印件加注可防信息被盗用
《聊斋志异》原稿寻回记
如何补发生育津贴
异地患病员工医疗费如何报销
给小亮打电话
100分
方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