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9-09-10夏军华
夏军华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抑制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我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起始概念课。在實际教学中,我发现在一节课中有的教师一次性呈现这些素材,表面十分热闹,但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课,甚至在学生摆小棒、写算式的操作活动中耗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恰当地选取素材,采取简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建构乘法的概念呢?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大部分学生已比较牢固掌握了加法概念,乘法知识了解不多。虽然部分学生对乘法已有所认识,但是这种认识是模糊、不完全的,要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理解乘法含义,建立乘法概念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计了简案并尝试教学。
一、实践感悟
(一)师生游戏
教师:(伸出双手)一只手有5根手指,我一共有几根手指呢?学生齐答:10根。教师:你是怎样算的?学生1:5+5=10。学生2:2个5相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教师:3只手一共有几根手指?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1:5+5+5=15,3个5相加。教师:你和你的同桌有4只手,一共有几根手指?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1:5+5+5+5=20,4个5相加。学生2:10+10=20。教师:5只手呢?怎么列式?(学生答略)教师:8只手一共多少根手指?该怎样列式呢?学生1:8个5相加,5+5+5+5+5+5+5+5=40。学生2:10+10+10+10=40。
(二)感悟乘法
教师:如果是20只手呢?你能想办法很快地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1:用加法,5+5+5+5,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教师的板书跟不上学生说的速度,下面有学生说:“到底有几个5啊?听也听不清楚。”学生2:20个5相加。教师:怎样表示?学生3:写20个5连加。教师:老师佩服你的耐心,有没有其他表示方法?学生4:(到黑板上写)5+5+5+5……5=20。学生5:可以用乘法:5×20或20×5。教师:你真了不起!已经知道用5×20或20×5来表示,这里的5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5×20表示什么?(20个5相加)认识乘号,齐读这个算式。
二、认识乘法
(一)改写算式
教师:你能不能像上面这样的写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举个例子,2个5相加,我们可以怎样用乘法表示?学生:2×5=10或5×2=10。教师:把刚才的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同桌交流、反馈。再看看,5×4、5×8等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二)观察发现
教师:(指板书)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加法和乘法算式,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反馈,引出相同加数的概念)
揭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三)让学生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教师: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你能创造一个吗?请你先写一个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把自己写的算式和同桌交流一下。
(四)体会乘法的简便
教师:如果想知道我们全班35个小朋友一共有几根手指,该怎样列式?学生1:每人有10根手指,35个10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5×10。学生2:每只手有5根手指,35个人有70只手,用70×5表示。教师:如果用加法做,你觉得怎样?你们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呢?
这节课使学生了解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有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把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有的能直接用乘法表示,有的不能,明确必须是相同数相加才能用乘法表示;第二层次是摆一摆,写一写。其中第3题:怎么用图、动作或学具表示4×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接着,学生用各自的方法表示;第三层次是主题图的应用:看一看、找一找,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列出乘法算式,看谁写得多。
四、总结延伸
(一)充分利用“经验”,挖掘课程资源
我基于部分学生对“乘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接用学生身上最熟悉的“手指”来引入,把握适宜的教学切入点,抛出挑战性的问题:20个5相加该怎样写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展示了各种表示方法,当学生觉得用加法写起来很麻烦的时候,自然就生成了乘法算式。
(二)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本课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并与合作交流、积极调控相结合。例如:当学生模仿着写完乘法算式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加法和乘法算式,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组织有效的活动,在“活动”中体脸
在乘法意义的探究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师生游戏——感悟乘法——改写算式——观察发现——体验简便,紧紧扣住“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这一主线展开讨论与交流,在练习设计中紧扣乘法意义的理解,层层递进,扎实训练,加深体验。
(四)引导自主建构,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本课,在初步认识乘法后,我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由于算式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学生对自己创造的算式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学习数学,能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而不是别人强加的。
综上所述,真正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尊重、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以“简便有效”为原则,精心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努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体现有效数学教学的四个要素(即“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的特点。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GS〔2017〕GHB2155)成果。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