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保险用创新打响“弯道超越战”
2019-09-10易名
易名
在龙头企业树大根深、新兴品牌蜂拥而至的中国保险业,成立于2006年的华夏保险,只用短短十来年时间就创造了业界瞩目的“华夏速度”,由一家中小型保险公司向着大型险企华丽转身。
2017年,华夏保险总规模保费收入1715亿元;原保险保费870亿元,同比增长91%;公司总资产4555亿元,近5年总资产复合增长率为84.11%:净资产223亿元,内含价值508 5亿元;投资收益近300亿元,净利润超40亿元。今年上半年,华夏保险原保险保费达715.10亿元,预计全年保费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如此耀眼的业绩,源自华夏保险独特的创新之路。
自2013年起,华夏保险就提出“弯道超越”,走出一条创新、差异化、具有华夏特色的发展模式。到了2017年,在公司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华夏保险提出了“1212”新战略,即到2021年,当年达成新单期交保费1000亿、续期2000亿、净利润100亿,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两大创新战略,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昂首迈进中国保险第一方阵。从科技、营销到文化,华夏保险的每一次腾飞,都与创新密不可分。
科技创新以实效为先
在过去,保险客户大多体会过纸质投保的繁杂与不便,而现在,通过微信端投保,最快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所有流程。而这个创造行业之最的纪录,属于华夏保险。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华夏保险创新实现了投保、核保、承保、保全、理赔的全流程线上化。客户体验良好的同时,运营成本也大大缩减,为公司业务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
虽说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提升客户体验,但在创新的大潮下,人云亦云,会让很多公司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怪圈。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唯独忽略了去满足需求、提升体验。华夏保险各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懂,且大多能迅速落地,有效执行。
在实现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华夏保险一直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运用先进技术,直击客户痛点。纵览华夏保险的所有科技创新,无论是“微信投保”“多元自媒体平台”,还是“保全自动化”“95300全媒体服务平台”“小额快赔”,郡是从明确解决客户痛点的目的出发,项目本身从设计、研发到推广均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且郡做到了极致,甚至多次创造行业纪录,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客户满意”。
比如“小额快赔”项目,就很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作为“微信理赔”的二期工程,“小额快赔”项目将目标定在了3000元以下的费用补偿型医疗险理赔。与外界普遍认知不同,目前医疗险赔付中,3000元(含3000元)以下的赔案占比超过了76%。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着相当可观的客户需求。由于医疗险本身赔案期限较短,赔付率较高,因此,小额理赔的时效性,就成为客户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
“小额快赔”项目上线后,通过流程再造,仅需4步,现场结案后实时付款,时效缩短至30分钟以内。只要客户通过预设规则及现场审核,即可在微信端自动结案,实时付款,完全不依赖后台人工,真正实现了7*24小时的快赔服务。
经营创新发挥“长板效应”
华夏保险的一系列明星产品“常青树”“福临门”“护身福”等,其共同特性是性价比高,这与华夏保险的产品策略创新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策略有以下四点:
首先是针对性强。在严谨的市场调研分析后,华夏保险会针对主流客户需求产品,也就是年金险与重疾险,进行深入设计,从费率、保障范围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形成市场上的独特优势。举个例子,常青树+医保通+爱相随,是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的组合,涵盖从重疾轻症、医疗报销到终身给付,责任互补,可充分满足客户曰益增长的对健康生活全方位保障的需求,针对性较强。
其次是简单极致。寿险及健康险,一直以其产品责任与条款的繁琐复杂著称。相比之下,从后端的设计开发起,华夏保险的产品就做到了责任简单、理解容易,减少销售误导或者理赔纠纷;同时,在一些客户尤其关注的重点需求:费用、“场景化”销售等方面,尽力做到极致,给客户带来良好体验。
再次是产品丰富。为了实现有效获客,华夏保险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拓客類产品,包括护身福、守护神、母婴宝、e家保、好孩子等产品,覆盖两全、意外、短期母婴疾病保障等相对单一的客户需求,费用较低,为公司获客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是战术到位。“产品创先”是华夏保险一直着重强调的战略,所谓“创先”,既要创新,更要成为行业领先,这就意味着差异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华夏保险提出实现“产品创先”战略的五大方针:“渠道差异区隔化”“服务嵌入生态”“战略客户定制化”“理念创新跨界化”“包装格调清新化”,从战术层面,将产品设计与渠道定位、客户性质、服务方式、经营理念等要素相结合,从而使产品得以精准定位不同客户,极大满足多元化的客户痛点。
总的来说,华夏保险的产品策略既避免了跟主流公司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也避免了跟中小公司的简单费率竞争,力求在综合优势上做到突破。
除此之外,华夏保险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价值业务的提升,和公司管理经营模式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这其中,创新再次起到了主导作用。
其中,人事制度的创新最为突出。寿险营销讲究“以人为本”,对内外勤两支队伍的管理是营销业务发展的基础。针对两支队伍,华夏保险均制定出明确且行业领先的管理制度。针对外勤队伍,华夏保险的“创业传家基本法”在多方面做到了行业首创,其中,传家理念的提出,允许保险代理人的团队和财产血脉相传,激发保险代理人的销售积极性;另外,包括从终身底薪到终身佣金,从新单续期一体化经营到总监团队自主经营的创新设计,营造外勤业务团队自主创业与经营发展的良好氛围,并成功打造出如刘影团队这样的亿元级队伍,效果显著。
而在内勤团队中,收入与业务高度挂钩,“绩效”的作用被空前强调。对比同等业务规模的保险公司,强调“不养懒人、不养废人”的华夏保险,内勤员工虽数量少,管理成本低,但能力高,业务效能强,且不断成长,推陈出新,带动了整个公司业务大发展的整体氛围。
另外,华夏保险经营机制的整合创新也是一大特色。通过统一思想、统一动作、统一方向,确保人事、财务、精算、后援等资源部门共同推進,求同存异,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综合以上创新可见,华夏保险在经营管理上力求区别于同业,不盲随大流,而是一直投入资源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事情,并逐步在部分领域、部分市场取得领先,充分发挥“长板效应”,通过强化自己特长,在差异化竞争中去取得比较竞争优势。
文化创新以绩效为指引
用一个词来概括华夏保险的企业文化,就是“绩效”。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分支机构,无论是前台还是中后台,“一切为了业务发展,一切为了团队发展”的绩效文化一直贯穿其中。为此,华夏保险一直坚持去行政化,防止大企业病,灵活应对市场反应,做到不官僚、不僵化。
与业务的直接对接,意味着华夏保险的各项工作将直接影响着业务发展,更重要的是,“绩效文化”得以在不同部门间扩散,并与部门、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因而被广泛认可。
“绩效文化”的推行,不仅在公司内部产生了一线导向的虹吸效应,同时,在去中间化、去行政化的作用下,企业经营者能真正把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业务伙伴、每一位客户放在心里。比如,通过微信群建设,总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乃至总裁,都会在各大销售一线高手群里,直接回答和解决销售一线面临的任何一个问题。这种极致且扁平化的沟通形态,充分促进了效率提升。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间相同习性的人所形成的文化,一旦形成,对公司员工的精神塑造是深远持久的。但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言,“企业根本是战略,战略本质是文化”。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本质上比企业战略还要宏大。那么,如何将企业文化做实?在这方面,华夏保险也深下苦功。
凭借“绩效第一”的创新定位,华夏保险整体的业务导向定位把握准确;与此同时,由于绩效本身就被考核,能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在公平且多劳多得的激励下,员工自然会高度认可。而华夏保险的经营架构与制度建设基本都能实现“以绩效为导向,以业务为指引”,且对于绩效的强调与执行,华夏保险从领导层到一线员工,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上下同欲。
华夏保险一直强调“向解放军学习”,而华夏保险的绝大多数员工,都能做到像部队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最终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绩效文化的有效落地。
为实现业务发展,必须要坚持竞争与创新两大文化路径相结合。为此,华夏保险不断营造鼓励竞争与创新的文化氛围,在机构间、部门间乃至处室、个人间构建鼓励竞争与创新的运行机制。搭建各大创新孵化平台,夯实创新基础。同时,建设竞争力与创新力兼具的人才梯队,通过英才计划、西点计划等人才建设项目,不断引入新鲜血液,推陈出新,保持队伍的活力与竞争力。
当然,“绩效文化”的推行,并不意味着公司只是片面追求业务,而对客户服务方面有所欠缺。与此相反,通过“绩效文化”所练就的聚焦力、执行力,华夏保险的这一系列理念不再只是口号,从科技升级、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到对外宣传,所有项目均能定向聚焦,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客户满意”。
依靠科技创新,华夏保险期待能彻底改变现有产品形态,简化业务流程,压缩运营成本,在不断解决客户痛点、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技术驱动业务的持续增长。同时,依托管理创新,华夏保险将逐步实现组织结构创新型、管理成本集约型、前线队伍服务型、后线队伍专家型、组织内部交易型、服务链条生态型的全新管理模式,以科学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人均产能,实现业绩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