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2019-09-10田野
田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媒介传播也由传统传播方式转变为新媒体传播方式,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把社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传统的院线、电视传播转变为了新媒体传播,纪录片在当今社会的关注度极高,中国纪录片已经进入公众时代。作为一名媒体工作人员,如何保障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有效传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就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而后提出了几点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传播策略
聂欣如先生认为:纪律片就是以纪实为主的一种叙事影片,它具备认知和娱乐的双重功能,且与一般以娱乐为主的影片区别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为纪录片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与空间,也为纪录片的传播带来了诸多挑战,对纪录片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观察当前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纪录片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都有着密切联系。1980至1989年期间我国纪录片的内容主要是以国家政治为主题,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纪录片呈现出了气势恢宏、篇幅宏伟的特点。比如《望长城》这一纪录片主要是对长城修建、变迁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记录,从社会人口迁徙、长城在我国历史上的诸多作用等多个方面阐述了长城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该纪录片被称为“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传统纪录片大都是依靠院线、电视来实现有效传播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产业的商品化、市场化趋势愈加明显,再加上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是有效推进了新媒体的发展进程,为纪录片的后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开放后,我国纪录片行业的受众范围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产纪录片走进了大众视野,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即时性,观众可以通过网站直接观看纪录片,极大地拓展了國产纪录片的市场。比如,前两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该纪录片将播放重点放置在了网络平台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可以销售视频版权,还可以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自主完成线下购买,真正实现了网络、电视、微博话题、淘宝销售为一体的营销模式,实现了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
二、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一)为纪录片爱好者提供培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传播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开始参与到纪录片的传播过程中。虽然与专业人士相比,普通人所拍摄的作品质量相对较差,但是普通人拍摄的纪录片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他们拍摄身边人和事,内容更接地气,很多作品视觉独特、细腻感人。为了更好地提升纪录片的拍摄质量,提高网站知名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为纪录片爱好者提供一个培养其专业技能的学习渠道,帮助他们学习一些拍摄技巧及专业知识,让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纪录片所要传达的思想以及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全民素质,让纪录片的传播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最终让纪录片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注重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不仅拥有着巨大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行业挑战。现阶段,不管是栏目还是各个网站都开始争相出品一些制作精良、寓意美好的纪录片,以吸引观众关注。比如在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为了更好地契合“猴年”这一主题,百事可乐推出了名为《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的微型纪录片,讲述了六小龄童及其家族历史的一个关于传承和坚守的故事,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西游记》与产品完美融合,百事可乐和六小龄童也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为了获取正在崛起的“80后”“90后”网络原住民的认同感,可以通过受众情感定位来对作品内容进行创新,再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共享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注重与传统手段的融合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目前纪录片在新媒体传播方面发展得如火如荼,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仍是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手段,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要注重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建设,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同时,要对电视纪录片进行改良,丰富电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形成大众文化,让更多的人对其产生认同感。如创作历史纪录片时,可对当时的历史场景进行再现,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或在纪录片创作过程当中,在保证节目纪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娱乐元素,重视画面审美性,为画面提供充足的意义空间,提高节目的可看性,以改良受众体验,吸引更多受众。
(四)注重渠道的开发
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传播者应树立“互联网+纪录片”思维,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需求和传播规律,在传播渠道和平台管理方面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国网民数量庞大,手机已经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第一大上网终端,基于这一现实,各大传统媒体、视频网站纷纷开发了移动客户端,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这一类APP应用程序即可观看网站内容和纪录片,同时也可通过手机摄像头自行进行纪录片的拍摄、剪辑和上传。手机移动终端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又一广阔平台,传播者可以利用手机互联网环境确定纪录片的传播流程,开辟纪录片的传播空间,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其作为提升纪录片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增强纪录片的内容把关
尼尔·波兹曼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纪录片亦是如此。娱乐化、商业化倾向日益明显,纵观近几年院线上映的纪录片,获得高票房的往往都是一些综艺节目的衍生类纪录片,这类纪录片虽然内容轻松有趣,但是在价值观深度上依旧有所欠缺,因此国内新媒体平台应进一步加强纪录片内容的把关。
为了避免低俗娱乐化内容的泛滥对纪录片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应尽快出台对于节目内容的分级管理制度。随着新兴媒体形式的日益增多与媒介内容来源渠道的日益广泛,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应得到完善。在网络视频方面,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对其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但由于国内网络视频平台节目来源杂、内容海量,要实行完全规范化的内容管理还需时日,各视频网站在选择纪录片上应更加着眼于“质”而不是只追求“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困境,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媒体工作者必须把握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传播的变化与特性,找准纪录片发展的需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新媒体时代纪录片未来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