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需要真探究

2019-09-10王焕荣

关键词:公倍数周长绳子

王焕荣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改为椭圆形、正方形行不行?”学生一听,哈哈大笑。我又接着追问:“如果不行的话,为什么?”这样一来,本来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亲历学习过程

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为此,在一些数学课上,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给出一个三角形图形,先上学生自己计算它的面积大小,在学生一筹莫展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再制作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看能不能借助这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计算出其中一个的面积。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会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从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这样也就自主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深人地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鼓励质疑,激发孩子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课堂上,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例如,一次我在教学判断题“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零,这个数就扩大100倍”时,多数学生未经思索就回答这句话是对的。我当时也误认为这句话没有问题,就准备这样过去了。谁知突然一个学生小声说道:“0也是整数。”他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我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我马上郑重地表扬了那位学生,鼓励大家向他学习。这件事之后,在数学课上,只要有不同的意见,学生就敢于随时提出来讨论解决。

二、鼓励小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课件出示“求下面每组数(6和18、9和1145和15、8和5)的最小公倍数。仔细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通过求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们归纳出:6和18、45和15这两组数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较小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8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0。学生也正是在小组合作中得出结论,在学习的同时也产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堂中即使不愿发言的同学也变得活跃起来。

三、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思考、交流,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诱导点拨。

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先让全班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测量计算,寻找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收获。有的小组汇报可以用滚动法;有的小组汇报可以用绳子实际测量一下。我在肯定的同时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求它的周长,能不能把游泳池立起来滚动一周?用绳子量是不是也很麻烦?”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但探究却一时陷入僵局。此时我不出声,轻轻地拿出一个悠悠球,抓住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使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然后我缩短绳子,继续上悠悠球在空中旋转,并问:“大家看看,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我们可以怎样做?”顿时,有几个同学恍然大悟,只要知道半径与圆周长的关系,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这时学生情绪高涨,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也顺理成章。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给他们创设探究的条件,搭建探究的平台,调動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能不断增强。

猜你喜欢

公倍数周长绳子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周长面积变变变
寻宝藏
公倍数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绳子
取绳子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芝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