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有效接纳随班就读学生

2019-09-10徐雪逸

家长·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飞随班同桌

徐雪逸

近年来,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育公平理念下,如何保证特殊儿童也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也随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一种有利于保证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形式——随班就读受到了更多重视。

所谓随班就读,就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随班就读生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强,自立自助能力、自信心、社会交往能力更高,对学校生活有较高满意度和归属感,比一般学生更具有互助合作、自治等精神。

开学,我迎来了一群刚入学的可爱孩子,也包括一个看起来比一般孩子要大的女孩子——小飞,她被妈妈推着轮椅从后门进入教室,妈妈看起来还很年轻。班级里的好奇宝宝和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投去好奇的眼光,小飞的妈妈走到我身边,轻声地介绍起了孩子的情况:小飞比同龄孩子要大两岁,坐轮椅并不是先天的残疾,而是在小飞就读一年级时,由于脊髓炎的后遗症导致她没有办法再站起来,休学了两年,现在还在康复阶段,但是康复时间还未可知。

自她入学之后,一年之间先后给她换了3个同桌,小飞以同桌爱讲话影响她学习、同桌随意动她的轮椅、同桌经常偷看她的作业等理由要求教师给她换位置;一年的春游、秋游,也不愿去参加。小飞在校园的学习通常只有半天,因为下午一般都安排了医院的康复训练。频繁的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小飞身上收效甚微,孩子的性格也慢慢产生微妙的转变:小飞和班级孩子的交流越来越不积极,并且经常性地回避关于自己身体的话题;偶尔对前来照顾的奶奶发脾气;作业有时候也以身体原因为借口不能按时完成。

由于休学的原因,现在的小飞比班里的同龄孩子要大两岁,也就是她已经处在10岁的这个阶段。7~10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人格的形成阶段,由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各种习惯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意识在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孩子有了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够通过意识努力建立意识心理模式,形成新习惯。

出于愧疚,家人对小飞的物质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心理照顾却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总是无法全面照顾到,面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校园内教师的引导可以给予孩子更大的帮助。

一、注重课堂表现,培养更多的自信心

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在一些需要身体参与的活动上是没办法很好地表现自己的,因此,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在他们所擅长的方面给予更大的关注和鼓励。

小飞在文化课堂上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举手积极,回答声音也响亮,那么作为教师,我觉得不妨多加鼓励,原本就需要孩子们多多参与课堂,才能在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而小飞这样的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中,她能更加有自信心,有一种融合进班级的感觉,或者是说,在这个集体里,这样的鼓励更能让她觉得有一种“自我存在感”。其实一开始,小飞和孩子们的交往方式是“吸引”。小飞的家长给小飞买了很多有趣的“小玩意儿”,当小飞带到教室以后,孩子们齐刷刷地围过去。但是这显然不是一种非常可取的交往方法,如果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不再对这些“小玩意儿”感兴趣,那么就没法交流了吗?所以,我仍然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培养她一种健康的心理,一种完善的人格,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孩子心理人格的形成阶段。

二、重视课外活动参与,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小飞不太热衷于参加班级以及学校的集体活动。或许是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或许担心出去行动不便,但是,考虑到大家都是班级的成员,我还是和小飞做了比较细致的沟通。小飞的语气吞吞吐吐的,不管是介于教师的强烈要求,还是她最终心动了,那一次的秋游,她还是去了,尽管不和大家一起。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小飞坐在轮椅上,笑得很开心,我想:她的内心,一定也有参与班级活动的愿望。在之后的校园活动中,我還是积极鼓励她去参加,更多的是为了让她有感于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在那之后,她也多次报名校园的读书比赛,通过班级的投票,获得了学校第一届的“阅读之星”。

三、珍惜家校沟通,营造良好环境

小飞的父母因为在外经商的原因总是不在家,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她,普通孩子的家庭都十分重视“隔代抚养”的这个问题,更不用说这样特殊的家庭,爷爷奶奶的照顾对于小飞来说肯定是不够的。孩子的身体有缺陷,这已经没有办法做过多的改变,那么如何用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滋润孩子的心灵,我想,这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爷爷奶奶带来更多的是陪伴,孩子的交流除了和同龄人,就是和家长的沟通了。

小飞的妈妈在小飞上学之后又给小飞添了一个弟弟,但还是住在外地。从和妈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飞的生活情况,妈妈也渐渐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爱沟通交流等等。二年级开始后,妈妈带弟弟住在了家里,我明显看到小飞态度的转变,对治疗更积极了,因为妈妈在家等着;爱参加活动了,因为妈妈陪着……如果教师和家长一起努力,那么,何必忧愁孩子的各种问题?在已经没办法改变一些事实的情况下,把能做好的做好,能改善的改善,那么尽管是特殊孩子,一样可以开心健康地长大。我们需要社会大众不将残疾人、特殊儿童看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将他们看成是拥有与众不同特征的社会的一员。通过形成这样的广泛共识,那么残疾人在整个社会中,特殊学生在普通班级中的境遇就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在我看来,随班就读应该强调一种“融合”的观念,但并不意味着需要残疾儿童费力地适应普通学校的文化。融合也不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即让他人认为残疾人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拒绝承认差异就像是硬要自己“不管帽子叫做帽子”一样荒谬、没有意义。只是以更加积极的自我认同感与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他可以和别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乐,一起成长进步。长此以往,普通孩子不会对特殊孩子产生偏见,特殊孩子也不会因为缺陷而自惭形秽,我想这样才是融合,才是随班就读的目的所在。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小飞随班同桌
换同桌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小飞的63分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同桌有病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羡慕我同桌
小飞的奇遇
令小偷无语的失主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