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2019-09-10孙怡
摘 要:文章将“地方性”与“特色化”结合起来,在地域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以及地域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应用价值。地域传统文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充分利用地域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资源,使之成为培养特色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地域传统文化;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1-116-03
一、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应用价值
地域传统文化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包括该地方的方言、文字、民俗、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等,至今仍然发挥作用,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地方的高职院校根植于该区域的地方文化,并深受其影响,作为该区域的地方性优势,地域传统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建设特色化专业也正是“特色化”的体现与要求。其办学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区域经济的發展需要,树立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建立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按照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地方性”和“特色化”的要求,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兼顾地方发展的区域特色,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建设中引入地域传统文化,将其列入特色专业的建设当中,科学而系统地设计特色专业的发展规划,完善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性”与“特色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地方性即特色化,特色化即地方性,是建设地方技能型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地域传统文化能够转化为优势的教育资源,充分为高等职业教育所用,为高职院校建设特色化专业、培养特色专业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方面,地域传统文化影响着高职院校特色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老师和同学们置身在该地域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地域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地域传统文化中的方言、文字、民俗和文化传统等也可以转化教育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能够丰富高职院校的特色化专业课程,不仅对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二、地域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价值意义
1.有利于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高职院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高职院校强调“地方性、特色化、高水平”三个核心特点,要求地方高职院校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地域传统文化体现了“地方性”,建设特色专业体现了“特色化”,将地域传统文化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正是将“地方性”和“特色化”有机地统一起来。
2.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地域传统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在本区域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鲜明的区域特色,有特色的专业才有竞争力,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于一个区域内的高职院校来说,让地域传统文化特色成为专业的特色,是一条专业特色建设的捷径。
3.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研究。将地域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中去,可进一步开发地域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通过鼓励专业老师研究地域传统文化,开设与地域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加强教师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将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有利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4.有利于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培养的学生多数会在本地就业,了解地域传统文化是学生基本的素养,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融入地域传统文化因素,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土文化,迅速转变职业角色,成为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人才。
三、地域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地方高职院校要强化办学特色,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必须重视地域传统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应发挥“地方性”优势,在地域文化的背景上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应用到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中去,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地域传统文化成为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的精神支撑。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研究地域文化,确定特色专业。建设新专业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研究地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按照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系统地制定特色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计划,并进行科学地论证,积极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申报自己的特色专业。
开发相关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地方性和特色化的课程,在特色专业的课程开发上重视地域传统文化的特色,除了开设地域传统文化的通用课程之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着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以作者所在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滁州的琅琊山、醉翁亭享誉全国,文化意义深远,学院自主编写的校本《大学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滁州文化章节,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与滁州文化相关的课程。
改进教学方法,建设实训基地。以地方性依托于特色化,多途径地将地域传统文化引入特色专业建设,与地方的龙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成立相关的为企业服务的工作室,打造特色化的实训基地,紧密结合区域内产业进行实训教学,强化特色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
提高师资力量,打造教学团队。逐步建设一支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打造地方性、特色化的教学团队,不仅包括专职教师,也要重视行业内的技能型人才,聘请专家走进课堂,组建一支独具特色的技能名师团队;另一方面,不断充实师资力量,让专职教师深入学习地域传统文化,并不断加强与地方其它院校的交流,掌握最新的地域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并及时引入课堂,应用到特色专业的教学中。
健全教研制度,形成监控体系。坚持“地方性”和“特色化”,将地域传统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完善特色专业的教研制度,组织开展与地域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并逐步完善相关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重视文化建设,传播地域文化。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中引入地域传统文化,营造地方性、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上,也表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等物质层面上:一方面,加大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精神倡导,例如做与特色专业相关的地域文化专题讲座、推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教材等;另一方面,完善硬件设施,例如建设特色专业建设文化墙,用来传播与特色专业相关的地域传统文化等。
将地域传统文化应用于特色专业建设,体现了地方高职院校“地方性”和“特色化”的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在多元文化碰撞和高校办学同质化的背景下,将地域传统文化应用于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中,能够使高职院校摆脱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技能型人才。地域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学生而言,既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内容,也是历史文化的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孙怡,李平权.地域传统文化的高等教育价值及其应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2):128-130.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赵雪情. 浅谈地域文化引入高职旅游专业建设的做法和意义——以湖北山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育教学论坛[J],2016(12):38-39.
[4]拓春晔.地域传统文化的早期教育价值及其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2):33-36.
[5]杨军林,贺炜.论地域文化研究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记吉首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建设[J].学术论坛,2011(10):64-65.
[6]仲淑秋.淮安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1-3.
[7]徐小茹,浦海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地域特色文化融合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6(3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