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葫芦丝的艺术魅力

2019-09-10雷承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葫芦丝文化传播

雷承峰

摘 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风景、特色文化,当然也有必不可少的民族乐器。现如今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知识产业,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为了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古筝、二胡、琵琶、扬琴、葫芦丝等民族器乐各展风采。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吸引了愈来愈多民众的关注和喜爱,使得选择民族乐器学习者越来越多,使得当前社会上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关键词:葫芦丝;文化传播;民族风采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该乐器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傣族、佤族等传播过来。葫芦丝是他们常用的乐器之一。葫芦丝体型奇特美观、小巧玲珑,其音色厚实、柔和、淳朴。随着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葫芦丝音乐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葫芦丝的制作工艺美

中西文化的交流传播,使得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横行而来”的西方文化代替掉了。而剩余的部分民族文化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进行着蜕变。而一个民族文化是否存活着,要看它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人群,是否能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所呼应[1]。

葫芦丝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少数民族男子对心爱姑娘表达爱慕的一种方式。葫芦丝是很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形状和构造风格都别具一格,葫芦丝的构造具有观赏性,体现了古朴典雅的自然风味。葫芦丝外形圆润饱满,象征着和谐美满,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葫芦丝外形大小与调性有关。葫芦丝的发音要准确,音色要柔美,音程流畅,吹奏要轻松。发音体是葫芦丝的核心部分,决定了葫芦丝的音色、音量和耐用程度。云南一带所做的葫芦丝是质量最好、耐用程度最高的一种。

二、浓郁的民族文化美

文化知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江湖泊,也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是现代的根基,传统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资源,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科学概括。民族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底蕴。葫芦丝音乐展现了真实的民族生活美,深厚的民族风格美,蕴含了浓郁的民族文化[2]。

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了真实的民族生活美,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音乐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音乐可以描绘大自然,呈现生机勃勃的自然界。

如演奏葫芦丝著名乐曲《竹林深处》前两小节:是根据民间风格的要求来运用的,打音的手指不能打太快、太实,要使其产生似弦乐揉弦时的颤音效果,将浓郁的傣族韵味表现出来。傣族这种“如水”的民族气质和文化性格深刻地体现在打葫芦丝音乐文化中,通過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从物质到精神文化领域处处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给人一种非常宁静的感觉。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承载音乐的物质基础,是作曲家进行艺术思维、塑造音乐形象、表情达意的手段;是表演者把音乐作品转化为音响形态并传达给听众的凭借;是欣赏者通过听觉感知音乐艺术美的音响中介。葫芦丝常被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芦丝气息流畅、音色轻细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人民喜爱。目前使用的葫芦丝有单管和双管之分,单管葫芦丝除主管外,在右附管上设计了一个“3”音,通常用软塞子塞住,您需要发音时拉开软塞子即可。葫芦丝音域虽然很窄,但它具有一定的和声效果,能在有限的音或范围内表现完美的音乐形象,和其他中国传统乐器比较起来,它独特的音色极具新鲜感,带有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3]。

透过乐器教学中的这些现象,追寻根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丰富的音乐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分析得透彻明了、讲解得生动有趣,同时具备“手心融合”,能够把人的情感、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完美地结合,才能让学生们在不断地练习、鉴别、揣摩中,提高演奏技巧,理解音乐的表现力,最终能够轻松自如地感悟作品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这才是我们希望能达到民族乐器教学的初衷和预期的效果。

人们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难道我们不能在失去前好好把握住机会抓住它呢?中国传统文化如今暂没有毁灭,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去挽留住它,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它。不要在人们再次需要它的时候,才发现它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结束语:

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要适应新文化的出现。只有好学,吸取别人的优秀文化,融和自身文化,才能使其发扬光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摒弃自己的传统文化,相反我们要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毕竟它们是经过五千年历史沧桑所保留下的精华。

参考文献:

[1] 郭蕾.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J]. 北方音乐,2017,34(24):28-28.

[2] 刚霁雯. 浅谈葫芦丝演奏中的艺术体现[J]. 北方音乐,2014,45(9):82-82.

[3] 吴学源. 葫芦丝的流变与发展[J]. 民族艺术研究,2017,30(6):122-132.

猜你喜欢

葫芦丝文化传播
葫芦丝进入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讨论
我爱吹葫芦丝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我爱葫芦丝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重庆市800名师生齐奏葫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