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0李瑜红
李瑜红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注重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对话式教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话教学,既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措施
1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对话形式缺乏合理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对话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话的内容以及对话的形式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进而使对话教学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之教师缺乏对课堂的预见性,导致对话形式往往会脱离教学目标了,甚至很多都是无意义的对话。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准备不足,没有将对话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导致对话形式脱离了教学目标,进而影响了对话教学作用的发挥。
1.2 师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
对话教学模式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对话,而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便是平等,也就是说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实现对话,进而发挥出对话教学模式的效果和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并且教学态度十分严肃,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进而不愿意也不敢于同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也就无法得知学生的实际想法和诉求,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在教师长时间的压力下,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所讲的一定正确,对教师产生盲目顺从,缺乏自己的认识和观念,这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且也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给对话教学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 对话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 师生之间的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话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放低姿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使自身处于与学生同等的位置,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进而能够将心中所想向教师表达。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话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方面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讲解,比如蝴蝶或者天平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的眼睛以及眉毛等都是左右对称的?而不是上下对称呢?这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尝试画出上下对称的人脸,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是按照对称轴对称的,并不是延任何直线对能对称。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2.2 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出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很少有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统计”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对最受欢迎的动画片、最受欢迎的水果以及最受欢迎的卡通人物等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对班级所有同学进行调查和统计,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话的频率更好,既能通过讨论解决相关问题,也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3 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围绕着教材进行学习,因此,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便是学生阅读教材能力的体现,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植树问题”这方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翻开教材,找出解决植树问题所能应用到的知识。学生通过探究可以认识到以前所学的数形结合能够为解决植树问题提供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更好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结束语
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能增加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師应加强对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照刚.谈谈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A].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2019:1.
[2]刘寺颖.关于“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