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 教与学更美丽
2019-09-10莫健骑
莫健骑
N老师是一名男幼师,在区体育中心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的时候,他为大家展示了一节大班体育研讨课。
活动实录:
身着蓝色运动上衣、黑色运动裤的N老师带着20名活泼可爱的幼儿走进了现场。随着音乐响起,N老师带领幼儿入场围着椅子做热身运动:迈小步走(有幼儿边走边看场下听课老师)——跨大步走(走着,走着有的幼儿忍不住蹦着走了,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在小椅子中间小步跑——大步跑(幼儿撒了欢,发出了欢快的笑声)——高抬腿跑——迈小步。
师:现在每人站在一张椅子后面。来,手臂动一动,伸个大懒腰(双臂屈伸扩胸)。打个高尔夫,瞄准,挥杆(双手合拢挥臂)。看看球到哪了(单脚踩椅面做踏板动作)。好!球进了,上台领奖(站上椅子,双脚跳下)。
音乐停止。
游戏一
师:今天我们用小椅子玩游戏,5个小朋友一组,一起商量,用5把椅子摆成一座桥,要和别的组不一样。
幼儿自然分成了4个小组,N老师鼓励幼儿用椅子摆成各种形状的桥。幼儿有的用椅面连在一起排成一字形,有的用椅面间隔一段距离排成弧形,有的用椅面椅背间隔排成一字形,还有的用椅面椅背间隔排成三角形。排好后,幼儿都在桥上走了起来。
师:请每一组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怎样过桥的?(请每组幼儿向大家展示怎样成功过桥)
幼A:手可以打开帮助身体平衡。
幼B:走慢点。
幼C:眼睛注意观察脚底下。
师:你们真厉害,用小椅子摆出这么多种桥。
N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把4座桥归类为3种桥,用简单图示表示,小朋友们给最简单的桥(椅面连在一起排成一字形)命名为一号桥,第二难的(椅面间隔一段距离排成一字形)命名为二号桥,最难的(椅面椅背间隔排成一字形)命名为三号桥。
游戏二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椅子摆成4座1号桥,排队走过去,不掉下桥就是胜利。
幼儿走得很轻松,有幼儿从椅子上跑过去。
师:第一关闯关成功。现在请小朋友把椅子摆成2号桥,排队走一走。
大部分幼儿走过去了,有一个幼儿在椅子上踉跄了一下,左手碰到椅子背,一只脚落地后,又站回椅子上走了过去。
师:你们有没有掉下桥?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引导幼儿说保持平衡的方法)
幼D:走得很稳。
幼E:看我的!把手平举起来走。
幼F:还有,脚轻轻地、很稳地走。
师: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再试一次。
……
师:有没有人掉下来?
幼:没有。
师:这一关我们也挑战成功。(幼儿很开心。)
“下面我们开始第三关。”老师还没说完,幼儿就迫不及待地将椅子排成了3号桥。3号桥的难度比较大,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但是没有人掉下桥。
师:有没有人掉下来?怎样才能不掉下来?
幼G:要轻轻地走,因为有障碍。
幼H: 手还是要放平。
幼I:还是要轻轻地走,要降低速度。
幼J: 过桥时腿要抬高,要跨过去。
游戏三
师:想不想挑战更高的难度?
幼(齐声):哇!
有幼儿激动地挥舞双拳欢呼,有幼儿说“用我们的桥”。N老师让幼儿分为两队,排出有两种形式的组合长桥。两队分别排出了1号桥+3号桥和3号桥+1号桥的组合长桥。这一次因为挑战组合长桥,幼儿在桥上走时,走1号桥部分速度很快,走3号桥部分速度比较慢,过1号桥和3号桥转换部分幼儿身体有摇晃现象。
师:有小朋友上桥后身体摇摇晃晃的,怎么办?
幼K:手还是要放平。
师:对,手还是要放平,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平衡。第四关我们再来挑战一次。
老师强调了保持平衡的方法,第2次練习好多了。一些男孩子走过桥后激动地举起小拳头,说:“闯关成功!”
师:这一次我们要进行终极挑战,场地边有桶装水和瓶装水,我们要双手各提一瓶水或一桶水从桥上走过,敢不敢挑战一下?
一个幼儿左手拿了一桶水,右手拿了一瓶水。其他幼儿看见后,都换成了一手拿瓶装水,一手拿桶装水。(双手各提一瓶水、双手各提一桶水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瓶装水不会洒出来,桶装水如果平衡不好会洒出来。)老师看到后,愣了一下,但没有干涉,只是强调了“双手平举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幼儿双手各提一瓶水和一桶水,从桥上走过,完成挑战,高兴地摆出各种胜利姿势。
分析:
1.最简单的材料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此活动所用的器械是幼儿园均具备的小椅子,准备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椅子这一元素,师生围着椅子做热身运动——迈小步走、跨大步走、在小椅子中间小步跑、大步跑、高抬腿跑、迈小步走,拿着椅子做准备操——在椅子边上双臂屈伸扩胸,双手合拢挥臂、抬起双脚、利用椅子进行踏板动作的练习等。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幼儿合作用椅子自由拼搭组合成各种桥进行闯关游戏。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幼儿活动。每个幼儿一张椅子,减少了等待的时间,从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体能,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因此,活动材料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材料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2.教师的“导”胜于教师的“教”
“导”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孩子互动的过程。本活动“导”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孩子保持平衡的能力上。怎么样才是科学的“导”,艺术的“导”?此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游戏一中,既有形状比较复杂的桥,也有形状比较简单的桥。教师并没有以此作为重要的评价点,而是和幼儿一起分析了各种桥的异同,将其归纳为3种桥,为幼儿接下来搭建组合桥提供了经验基础。在活动中,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平衡能力上面,通过提问和让幼儿不断挑战的方式,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保持平衡的诀窍。
3.游戏化的方式促进儿童成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对儿童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活动。从准备活动的热身运动、准备操到基本部分的椅子搭桥闯关,教师用游戏贯穿始终。闯关游戏的形式,一关难于一关,活动的层次性逐步递增。幼儿在与同伴互助合作的玩椅子游戏中,探索掌握了在椅子上走、跨越并保持平衡的方法。
活动中,N老师以一个邻家大哥哥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他们也是一种同伴的关系),在关注幼儿情感的基础上,基于幼儿的表现给予分层指导。教师经常把焦点放在怎么教上,活动中幼儿总是被教师牵着走,教师成为活动计划的执行者,眼里看不到幼儿的表现。此活动中,N老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出积极的反馈,以巧妙的言语对幼儿进行启发,使幼儿获得成功感,营造轻松的“玩”的氛围。
4.给予幼儿充分的挑战空间
活动结束的研讨中,有些教师坦言,如果是自己选课题的话,不会选择今天的内容,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N老师对课题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只允许幼儿做最安全的游戏活动,只要幼儿稍有不按照自己要求去做的就会禁止,这种情况下幼儿就比较被动。今天的N老师,胆子比较大,不过多干涉幼儿,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如:游戏二中幼儿在走3号桥的时候,观摩的部分老师都比较紧张,害怕出事。N老师则积极鼓励幼儿尝试,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高涨。再如:游戏三终极挑战中,教师本意是幼儿双手各提一瓶水或一桶水从桥上走过。双手各提一瓶水和双手各提一桶水的难度是不一样的,瓶装水有盖子水不会洒出来,桶装水敞开式的,如果平衡不好水是会洒出来的。幼兒拿水时由于从众心理,都一手拿瓶装水,一手拿桶装水,两边的重量、包装不一样,活动时更不容易保持平衡,活动的挑战性也更大。如果教师在此时去干涉,让幼儿重新选择,就减少了幼儿挑战的机会。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有自我评估,他们会选择适宜自己水平的材料。教师过度干涉,有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
在最后一关,我们看到,幼儿一开始是想延续前面的速度的,但是刚上桥的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幼儿是东倒西歪、前仰后合,有的水也洒了出来。遇到困难幼儿没有停下来的意思,N老师也没有干涉,两三个循环下来,我们发现幼儿逐渐掌握平衡点,一是双手拿的物品重量不一样,两臂倾斜的程度就不一样;二是拿桶的那只手保持稳定不摇摆,水就不会出来。经验的获得需要在行动中学习,而不能只是教师灌输。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充分的探索空间,使其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