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2019-09-10顿珠卓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应对策略

顿珠卓玛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基于儿童社会生活的学科,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不仅具有非常高的综合性,同时还具有情感性、开放性以及活动形式多样等特点,如何充分运用这些特点,为孩子们打造一个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品德与社会学科包容了各方面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人,更好的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经多方面的调查分析,我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怎么去建设高效课堂呢,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一、运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主动性

营造教学氛围,打开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热情,是情境创设的主要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推进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和谐的教学氛围,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打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造性意识,激发心灵火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授《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时,我走进教室后,并不急于开始新一课的话题,而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视频观看:“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随即开展小组讨论,并提出:“小组的每个同学举例说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等,引导同学们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幸福。除此之外,我还为孩子们布置了“科技造福人类”的演讲主题,让孩子们课下自行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进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科学,热爱科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如果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不感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苦口婆心地讲,也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相反,如果所学内容是他们感兴趣、喜欢的,他们就会尽量挖掘内在的潜能,犹如挤海绵里的水一样,竭尽全力挤,分秒必争地学。其刻苦精神让人惊讶,让人感叹。倘若这样,品社教学效果能不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吗?因此,在品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我长大了”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带来自己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上小学以后戴上红领巾的照片,进行对比,请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身体发育了、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提高了,以及精神风貌等多方面的变化来进行总结、比较,感知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从自己的成长中发现总结变化最明显的地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画下来,制作成“我的变化”小卡片,收集在“我的成长记录袋”里。这样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

三、注重体验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教学既是一種生命活动,又是提升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手段与途径。体验式教学设计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心理的视角出发,以学习体验的生成为重心,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本体论依据,以情境学习理论为认识论依据,以实践智力理论为价值论依据,以实践性思维的训练为直接目标,以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为最终旨趣的一种内发创造式教学设计。“基于实践性问题解决”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特征。体验活动要设计的合理且必要,否则,体验式教学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体验活动就会画蛇添足,达不到促进生命成长的积极作用。例如,泰山版教材《当一回消费者》,一位品德与社会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课前,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布置了一个小超市,课上,让学生到超市里买东西,买完东西付款。结果,在进行体验时,学生看见摆放的零食就坐不住了,纷纷过去选购,然后到收银台去付款。听完课,我问这位教师设计这个体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她说是让学生当消费者,学习选购商品。学生购物时选择自己心仪的商品,这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已会内容,却要再次放到课堂上去体验,这显然是没有必要。而商品如何去选购,如何识别商品应该具备的标志,如何鉴别“三无”产品,如何去排队付款,付款后如何索要发票,这些小消费者应该具备的本领,教师并没有作要求,仅仅把体验局限到商品选购上,体验活动存在不合理性。所以,整个体验活动用时长,没有解决学生需要的“实践性问题”,还显得混乱,实际意义不大。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体验活动必须是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形成的必要手段。

四、创设体验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体验活动是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载体,体验活动的设计必须在课程教学目标指导下,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教师必须根据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结合学生实际行为能力创设相应的德育体验实践活动,不能设定学生能力达不到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实践活动。德育体验活动一般可分为直接体验活动和间接体验活动。直接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亲身实践”等方式直接参与实践,亲身经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主张课堂应具备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征。所以,有效的品德课堂必须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氛围中学习,立足生活、回归生活,在课堂活动中获得实践的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真正通过生活的实践,才能体验教育的结果。在使用教材的时候,教师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动态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让品德与社会成为学生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和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让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提升生活能力,让学生真正过上幸福、美好、有意义的生活。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应对策略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