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在童诗中飞扬

2019-09-10王保芝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10期
关键词:童诗儿童诗童心

王保芝

儿童诗歌一直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意在希望孩子们能徜徉在诗歌里,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母语美,尽情享受中华诗歌的音韵美。相遇新教育,也有幸参加课题研究——《乡土儿童诗进课堂的实践研究》,我深深地感悟到:诵读儿童诗,就是与时光共舞。我一颗热爱诗歌的心被撩起,我有一种冲动,希望我的孩子们每天都穿梭诗歌间,因诗歌而快乐,因诗歌而成长,因诗歌而幸福。心动就会行动,我在班级中进行“童诗在童心中飞扬”行动探索。

一、走近童心,挑选童诗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养是心领神会的活动,只有从心田出来的才能抵达内心底层。的确,教育须要心与心互换,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当教师的童心与学生的童心相撞、叠加在一起,彼此心灵类似,与学生一起偕行,教养才能真的散发耀眼的光芒,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田。

1. 呵护童心,走近儿童世界

儿童的心是一种毛毛情愫,想起一位老师描述这样一个情景:一次学校进行绘画比试,一位小朋友绘完海上的汽船、水中的鱼虾之后,就把海水全部涂抹成血色,观看的老师略犹豫了一会儿,禁不住问道:“大家都了解大海是蓝的,你为什么把它涂抹成血色的呢?”小朋友不加思索地回答:“现在许多人不爱护环境,有的人往海里乱扔垃圾废品,海洋生气了,内心在往外喷火。”这片“血海”不是儿童随便的涂抹,也不是儿童缺少生活常识而出现的错误判断。在他的眼睛中、心目中,海洋是真的有生命、有感情,是知道生气的。

2. 尊重儿童想象,走近童心

儿童的心灵深处是美妙的,温和的,而且使温和化为一种美的幻化。在孩子们的童心世界里,小鸟会说话,花儿会微笑,路边的小树在招手。他们充满了愿望、充满了憧憬,他们以为一切事物都是美的化身。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成为想变的样子,他们看《蜘蛛侠》误以为人被蜘蛛咬一下,就可以变成蜘蛛侠。 在他们世界里有一切都是美好的。

3. 解读儿童作品,走近童心

儿童诗语言清新明快,节奏感强,情节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构思新颖,富于情趣,内容单一,篇幅短小,诗中富有童趣童真的大胆想象。

4. 走近童心,挑选童诗

清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阵微风吹来,油菜的花香沁人心脾。此时,再吟一首带乡土气息的诗歌该是多么幸福的美好时光。走进童心,挑选童诗,我根据年级段、主题来挑选童诗,分别是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一般每个年级段分几个主题。 例如主题有:乡下风景真迷人; 我要长大;四季的味道;生命是一种力量;爱在身边;可爱的祖国;美丽的家园等。 挑选汇编成册,班级每位学生一本。 例如,一年级精选的诗歌有《春姑娘来了》《我的祖国是中国》等;二年级精选诗篇有《我愛妈妈》《童年》《梦想》等; 三年级精选诗歌有《假如我是一滴水》《友谊》等; 四年级精选的诗歌有《生命是什么》《秋的叮咛》等;五年级精选的诗歌有《畅想》《中国在我心中》等;六年级精选的诗歌有《月亮》《窗前一株紫丁香》等。

二、诵读童诗,童心飞扬

1. 在诗篇的情境中开始诵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童诗诵读,精心设计诗篇的情景,为儿童创建一种和儿童诗歌朗读相匹配的情景,也就是说在诵读童诗之前,要让学生的身心共同在场,投入地进入朗诵的情境。例如,诵读《祖国在我心中》,创设情境句导入: 祖国,我的祖国。我们是你的孩子,出生在鲜红的旗帜下,生长在你的怀里。有了导入语言的提示、衬托与铺垫,再朗诵《祖国在我心中》,孩子们感情基调定了,就会饱含深情朗诵,有了诗化的情景,学生朗诵童诗就有了诗情画意的场景。

2.在仪式感中开始诵读

诵诗应融入生命的儿童文学仪式,我班诵读时间进课表。我们班童诗诵读安排两个时间段,每周一、周三早晨; 周二、周四晚上。每次十分钟“童诗朗诵”,每天的统一时光,孩子们就不谋而合地想起要朗诵童诗。 每个黎明,我和同学们开启与时光共舞的儿童诗诵读,师生在晨曦中相遇,共同迎来新的时光。例如,我们为每一天的开头、每一天的晨诵,设计了“与清晨共舞——用美妙的词藻把每一天黎明点亮”“清早的诗情画意”等项目,清晨诵读童诗就会成为迎接太阳、欢迎全新一天的文明典礼。我们还可以为每天的傍晚,来设计“美丽的斜阳”“夜风里的童诗歌”等栏目,在瑰丽似锦的落日中即将结束一天的学习的时光,我为儿童设计一段童诗暮读的引语:“此时的落日,为西边的山脉穿上大衣,为我们的学校涂抹了金色的余晖,落日刚好聆听我们心目中的童诗,让童诗从我们的内心飞出来吧!”就这样让童诗在落日中飘荡,在孩子的生命里翱翔。

3. 在优美的音乐里开始诵读

音乐是童诗最好的“邻居”。 音乐是最有力量的无声语言。童诗尤其要富有儿童味的灵活音乐的衬托。这样,童诗独有的情调才能更大范围地展现出来。很明显,相匹配的音乐可以同时与童诗联手,推动童诗朗诵。 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合适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根据诗词的意象,体味诗词表达的感情基调。 然后寻找这一主题的音乐。 这种主题化的配乐肯定是合适的。二是要挑选一些优雅,增加童诗诵读的威严氛围。例如我们为《窗前一株紫丁香》配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背景音乐,此背景音乐表达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起到烘托主题的渲染效果。

三、畅想童诗,内化童心

1.畅想童诗,以诗育人

美学大师宗白华说,我们不肯定要写诗,但是我们内心不能没有诗情画意。有诗的人生会多一点精彩。童诗诵读的多了,自然受到熏陶、感染,我通过渗透、陶冶、熏染、以诗育人。这种寓教于乐的德育教育。打破了以往德育的说教和粗暴的强制训练。 随着学生诵读数量的增加,学生开始畅想童诗歌,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上课时,一位同学发现自己的铅笔不见了,只听见他自言自语说: “小铅笔,真淘气,想和我来捉迷藏。”多好的童诗呀!事实证明受到诗的洗礼的孩子更知道体谅人,关心谅解人,举止文明、谈吐优雅,有爱心,乐于助人。

2.诵读童诗,内化童心

诵读童诗,成了孩子们生活习惯,现在,他们一天不诵诗,就好像生活是不完美的。我安排了日常诵读诗、生辰诵诗、节假日诵诗、主题诵诗,形式多样的诵诗充盈着班级,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都“晒”出自己的童音,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让他们感受自我的存在。 我还通过“音乐渲染”“画面刺激”“激情表演”“问题引发”激发学生由淡变浓的诵读情绪,由表及里地指引儿童的领会。

另外,我在班级中每周五班会时间举行诵诗大赛,评选“诵读之星”,孩子们乐此不疲、声情并茂地诵读。在这样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中,净化孩子的内心,陶冶孩子的情感。 从诗歌的外在美,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与情愫,从而内化童心。

童诗的诵读唤醒孩子们柔软的心灵,净化他们的灵魂,保护孩子们率真的天性,丰富孩子们纯真的略带乡土气息的心田,丰盈孩子们当下的生命,在诵读中孩子们与诗歌融合,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动容于云卷云舒,正如沈从文说的那样:于清早安静之时,听见鸟鸣,使人不敢堕落。 就这样童心在童诗中飞扬。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关镇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童诗儿童诗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教案《创作儿童诗》
童诗对对碰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诗三百首
童心绘天下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另一种话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