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室制备氢气》教学设计
2019-09-10黄贵源
摘 要:实验室制备氢气是金属化学性质的拓展应用,本文以《实验室制备氢气》进行教学设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即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本文中教师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实验的学习活动,采用主题整合、问题导学等策略实施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室制备氢气;教学设计;实验探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初中化学教学应做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环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即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要求学生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实验的学习活动,采用主题整合、问题导学等策略实施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实验室制备氢气是金属化学性质的拓展应用,学生在掌握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灵活应用,从而巩固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通过前面所学的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对气体制备的装置选择和操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设计氢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药品和仪器,并进行装置的创新拓展,对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课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通过信息提示、问题导向等方式步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进行氢气的制备实验,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達到发展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制备氢气,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巩固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基础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设计制备氢气的装置,类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完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和科学实践,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实验室制氢气——金属性质的应用
一、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Zn和稀硫酸/稀盐酸
2.原理: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3.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4.检验(先验纯)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及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重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基本由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穿插理论分析和计算,真正让学生想实验、做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内涵和乐趣。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将理论化为实践,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了自身的科学素养。若能把个别学生展示改为全班分组探究,让学生能有更多设计实验的空间,或许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丛亮.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才智,2013(21):25.
[2]刘良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105-1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2-123.
作者简介:黄贵源(1978.5—),男,福建省泉州人,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