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措施
2019-09-10傅俊玉
傅俊玉
摘 要:随着高中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愈发重视学生学科素养培养。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点繁杂且内容深奥,部分知识点之间不存在联系,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中分析历史课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科素养;培养措施
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学科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历史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以塑造出良好的课堂历史氛围,这种氛围本身就是历史学科独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将学生代入到浓厚历史氛围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史实,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讲解西方制度内容时,教师利用带有情感的语言描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并对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等历史概念进行解读,保证学生掌握历史史实的内涵意义,同时教师罗列出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罗列出来。但要注意一个问题,虽然多媒体课件可以塑造历史氛围,但教师不要忽略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将相关内容利用包含情感的语言进行描述,塑造成更浓厚的历史氛围。历史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选择其中典型的案例,如乔治二世在位时内阁集体辞职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散发出的气息,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情感。
2、创新方法,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史实,也就是历史上存在的内容,将这些史实故事利用起来,塑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历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都有固定的时间与内容。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灵活运用这些历史知识、内容,不知不觉之间完成学科素养的培养。
如:甲午战争事件学习时,教师可以罗列一些与之相关的战役,如威海卫战役、黄海战役等。虽然这些历史史实相对枯燥,但利用甲午战争这一条线索,可以将这些战役串联起来,使得脑海中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这个知识脉络体系中蕴含着很多历史史实,体现出学习历史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掌握更多历史知识:中日之间爆发甲午战争的原因有哪些?《马关条约》签订后对清政府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形成完整场景与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并培养思考能力。
3、课堂教师,渗透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课堂教学时,历史情境利用多媒体、音乐等形式对学生感官进行刺进,使得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收到更多信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实现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锻炼。通过联系教学内容的方式塑造情境,增强文化认同。
历史情境教学时不应该受到时间限制,让历史生动的展现给师生,缩短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机械的传统讲授方法变得生动有趣,更加主动的完成课堂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提升并增加文化认同,实现家国情怀内化。历史学科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方法提取历史信息,并对这些获得的历史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培养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爱国情怀。历史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史料,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展开教学,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保证史料资料运用的科学性。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要突出历史人文教育,不同的历史内容也会体现不同的人文精神,教师要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如:《侵略与反抗》章节知识学习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无法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时政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利用阿富汗、叙利亚等国家战争情况引出中日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内容,明白当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了解日本人当时在中国穷凶极恶的表现,切实掌握相关知识点,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生活化方式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至数学学习,有利于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标准。在课后的回顾知识中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想起所学的知识。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只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将课后作业实现多样化。
结语:总之,学科素养培养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后期学习总结。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劉玉红.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12-113.
[2]陈秋香.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