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2019-09-10吴未央
【摘要】本文以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为导向,在分析目前职业学校英语现状的基础上,以一个文本为例,将文本的内容与比赛环节、内容以及评价标准进行“对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动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技能大赛;“对接”;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吴未央(1984.09-),女,汉族,江苏昆山人,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一、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
学生层面:1.英语基础尤其是口语基础薄弱,个体差异比较大。2.逻辑思维水平不够,言之无物。3.词汇量不小,但是中式英语问题突出。4.习惯了高中的“压榨”模式,对英语兴趣不大,课堂气氛不活跃。5.重视笔头的表达,应试的观点深入人心。
教师层面 :1.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模式大多还是传统的“单词语法为中心”的模式。2.教学方式呆板,“教师主导”占多数。3.受课时以及大班授课的限制,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教材层面: 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用的教材比较枯燥老套,难以引起共鸣。
二、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概述及比赛环节分析
1.大赛概述。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职高专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在这个背景下,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标杆,不仅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空间。
2.大赛环节分析。
(1)职场描述(Presentation)。参赛者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概括图表反映的现象和问题。 此环节重点考察参赛者使用恰当词汇和多种功能句型进行比较、组成、排序和趋势变化描述。这一部分从语言能力的层面考察的是参赛者读和说的能力;从思维的层面上,考察的是比较分类、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2)情景交流(Interview)。参赛者题目要求进行角色扮演,与主试官(外籍教师)进行一对一的 现场问答。这个环节在语言能力的层面主要集中在听和说的能力,从思维的层面上要求选手思维敏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沟通能力。
(3)职场考验(Role-play)。参赛者通过抽签方式分组,并按照抽取的题目要求进行情节设计和组内合作,最终以短剧的形式展示给评委及观众。语言上重点考察其语言的听和说、表现力、协作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思维上要求选手反应迅速,能分析,能总结,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4)即席辩论(Debate)。参赛者以某一职业领域或社会热点为辩题进行辩论,作为决赛的最终环节,此环节是对参赛者英语运用能力(听、说)、思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综合考查。
这四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要求,同时,又要求选手思维敏捷,能分类比较,能分析,能总结,能思辨,有广度,有深度。总之,技能大赛要求我们的学生既要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如果只培养单一的选手或者只挑选最好的选手开展集训去参加比赛是没有意义的,也违背了比赛组委会“以赛促教”的宗旨。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学生思维品质不高、课堂气氛不好、英语学习的兴趣低迷等问题也常常让我感到困惑。因此借着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契机,在参加技能大赛反思的基础上,借鉴大赛的环节和评判标准,我也对于自己教授的大专學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三、课堂设计的尝试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是Writing for Myself,故事内容比较老套,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语文(也就是英语)非常差,但是“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机缘巧合,无趣的Mr.Feagle 布置的写作题目让“我”想起了以前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就写了出来,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我”感受到了学写作的乐趣,最后终于实现梦想成为作家的故事。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对接”:
1.教学内容的对接——深层次解读语篇:(1)夯实基础:对于英语来说,单词和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基础,因此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比较难或者重要的单词,我会选择一些包含这些单词的电影片段或者歌词,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比赛会牵涉到了一些关键词,比如数字、比较、分类、趋势等英语表达会给予更多的重视和练习。
(2)概括和总结: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读懂课文并不难,难点在于对于课文层次以及各层次大意的把握。这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技能大赛考察选手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分段方式,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理顺作者的思路,了解英美本土作家的协作思路和逻辑思维。
(3)提问的艺术:提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对于问题我也做了精心的设计:难度层层深入;同时利用what\when\where\How\why 等特殊疑问句代替Yes或No的简单疑问句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4)讲解内容图示化: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过程就体现了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图示化的展现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清晰的了解文本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有效训练。
2.教学活动的对接:
(1) 教学内容和比赛环节的转化。由于故事的内容比较老套,没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此,我把课文的两个重点落在老师和梦想上面。选这两个主题是因为他们本身将成为幼儿园老师,且他们正处在谈论梦想的年纪,我相信这两个主题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本单元课前的准备就变成了两个调查问卷。学生们自己去起草问卷,发问卷,分类总结,形成图表并以汇报的形式展示给我们。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会被分成几个小组,有问卷组、统计组、汇报组;问卷组负责设计问卷并发放;统计组负责数据的统计,并收集不同的表达方式;汇报组负责将最终的图表描述给全班同学并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在这个环节就在真实的情景中锻炼了大家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总计归纳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最后,这个图表还将作为写作的作业布置给大家。
(2)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1)课前准备。大学英语的单词量多,长且难。在课前,我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一单元的重点词汇自己编成对话或者role-play, 在他们创设的情景中使用这些新单词,既增强了对单词的记忆效果,又锻炼了协作互助的能力。
2)课中提升。就这个故事而言上课的重点在理清文本写作逻辑以及作者的写作逻辑。按时间顺序发展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其中有插叙和倒叙;作者的写作逻辑在于课文的分段和结构。大家分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之后再在班级交流并阐述理由。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锻炼思维,给同学们公开发言的机会。
3)课后深化。首先,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设计了一个role play或者是interview. 作者多年以后成名回母校做讲座,有师弟师妹提问,记者提问,碰到老师等等环节,学生们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排练并在课堂上表演。其次,还可以对某个主题进行辩论,如“老师对于一个人才的作用”,或者“你喜不喜欢这个故事,为什么”。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堂上表演;没有时间的话每个人说出至少三个理由。这样的活动既在形式上与大赛环节向呼应,又锻炼了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水平。
3.评价体系的对接: 教学活动设计的改革必须和考核评价方式相配套。 在课上,英语课突出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有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口语活动表现、口语测试也应该纳入考核评价里面。 因此每次课我们都会选择一项作共同探讨,总结,同时所有学生为该项目打分,形成学生的日常性评价,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以将日常性评价、同学 间的相互评价、英语教学的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英语评价方式。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要求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不仅立足在提升学生的知识语言水平,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应变、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评”宗旨的引领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向“赛课融合”的模式转变也是必然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尝试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栾维维.从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反思中职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8(23).
[2]李培.基于技能大赛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