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2019-09-10刘日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狗物理互联网+

刘日红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电子白板、多媒体、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与物理同行一起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的思考。

关键字:物理教学;“互联网+”;信息化

“互联网+”指的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孕育而生。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到知识,也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几个实例探讨在实际教学中的“互联网+”的应用!

一、互联网平台+微课等实现自主学习和课后再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会做好预判,将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课,便于学生提前自学或课后再巩固。在《认识电阻》教学中,笔者将“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录制成微课,要求学生在家提前预习本实验,同时也为部分同学的课后在学习、巩固提供便利,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將知识点录制成支持在线播放和下载的多媒体格式的微视频;(二)上传至个人平台;(三)将链接好的网络地址生成二维码;(四)学生在家利用电脑进入博客实现在线播放,如果是手机的话,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在线观看或下载。

二、互联网在线测试+Flash+多媒体完成当堂反馈和课后测试

传统的当堂反馈通常都是利用PPT呈现,学生完成训练,反馈的形式单一,学生的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基于这样的问题,我利用互联网和试题调查工具小软件将当堂反馈制作成Flash动画进行闯关练习,并利用白板的屏幕批注等功能进行指导和点评。

这种在线闯关测试的Flash动画利用小软件制作起来并不复杂。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好标准答案、答题时间、闯关成功的正确率、背景音乐等等,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完成训练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尝试后,我发现学生积极性有所提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些同学课后还能自行下载或进行在线测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课堂及课后应用——传统教学与微课穿插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据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课堂上一味地板书讲授,会显得乏味,失去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个小小的微课,既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转换一下学生的思维,又可以重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使整节课的时间均为有效时间。如初中物理中《电压》这节课,重点和难点都是电压概念的形成与条件的判断,如果只是依靠传统教学,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时,在电压的教学穿插微课,而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学习仍然按原传统方式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的多。

四、“互联网+”云平台在多元互动中实现了对学情的监控

了解学情对教师把控教学的难度、进展的速度和呈现的方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师对学情的真正了解?云平台利用手机抓拍或录制视频功能。把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影像传到后台作为对学情分析的原始资料。如:教师需要知道学生作图题是如何画的?学生想知道作图过程中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教师可从云平台“我的图片”的预览中找到系列相关图片。从这些照片中找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问题图片,把此图由预览状态转为播放。这种用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读是防止重犯同样错误的有效办法。如何对作业进行点评?问题可能出现在哪。云平台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此题讲与不讲。讲什么的判断有了真实的依据。

五、互联网视频引入新课

新课开始时,学生往往还没有从课间活动中回过神来,对新课充满好奇心。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将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互联网进入课堂,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如:在学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这节课时,可以用互联网播放小狗算术的视频:主人写出算式,小狗通过叫声给出答案。小狗真的这么聪明吗?有人曾经做过实验,把小狗和主人分开,小狗做的算术题几乎都错了,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也可以让你家的小狗变的这么聪明。通过这样的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源十分丰富,我们也可以查找一些实验视频,进而来改进我们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的可操作性更强。

六、互联网+微课+翻转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灵活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不能用微视频来代替物理实验,不能通过观看微视频而取消了学生做实验的权利。微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共同实验。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让学生对实验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这一节时,这是一个学生分组实验,但是在微视频上也可以通过动漫演示,只需要轻轻地移动视频中的蜡烛,就可以轻松地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是这一重要的物理规律,如果让学生只通过微课就能解决,那也是有背实验之嫌,因为学生在鼠标移动之间很难完成这一个很深刻的探究过程。而如果动手做的话,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还能进一步拓展一些其他知识,如用凸透镜直接观察窗外的景色,你将会看到一棵倒立的树呈现在你的眼前。那么你的印象将会极为深刻,你可以直接用手遮挡住一分部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也可以上下移动蜡烛,观察成像情况;虽然学生可能做的蜡烛油满桌,但是通过其亲手操作,有许多结论可能终身难忘。

“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学生觉得“互联网+”的教学实践给我们带来新颖的学习方式。网络资源丰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会了学生网络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进度学习,懂得的延伸知识更多。当然,“互联网+”是课程教学的一种载体,但它不能决定教学效果,只有教师不断尝试和摸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互联网同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1]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2]张鹉.“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践与思考.物理教学,2104,08.

猜你喜欢

小狗物理互联网+
留言板
小狗
小狗走丢了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