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2019-09-10阳大志
阳大志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数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教学过程比较传统,具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特点。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如何让学生会应用数学,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借助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渐发展起来。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数学;生活情境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小学阶段更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的最宝贵的时间,如果能在课堂教学阶段,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数学,那么对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则会起到积极影响。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借助实际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情境,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生活”的神奇之处。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习大量定理、公式的学科,对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且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就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如果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那么他们就会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生活背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情境相联系,那么就会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说在一开始认识“十以内的数字”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可以将数字看成是一些学生认识的事物,如“6”是一个哨子形状的,“2”像是个小鸭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和联想。再比如在学习“体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借助于体积有关的生活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学生穿过爸爸的衣服?”“穿上爸爸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爸爸会穿你的衣服吗?”等问题,引起学生探究为什么爸爸不能穿你的衣服的原因。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则简化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选取生活案例,进行实践练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背景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创建数学生活化的氛围,帮助学生进行实践联系,真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直接将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分别测量每个人的身高,然后计算自己小组的平均身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比较,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身高最高,全班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得出了哪些结论。通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再比如在学习“小数计算”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拿一张购物小票,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票上的信息来进行相关计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写在课本上的冷冰冰的知识,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三)认真筛选,注重引导性
虽然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有很多,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选取生活案例的时候要注意贴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生活案例进行筛选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标准:一是所选取的生活案例是否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心理特点,能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所选择的生活案例是否容易被小学生理解,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不能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数学学习和思考;三是所选取的生活案例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数学学习必须首先要以学习数学知识为主,其他知识只能辅助,如果选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密切,一方面可能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无法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难以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四是 所选取的生活案例要是积极向上的,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结束语:
总之,将生活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數学知识,以此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锻炼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费雪姣.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8.
[2]石润玲.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的几点体会与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