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的学科教学研究

2019-09-10刘亚萍

数字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字阅读

摘 要:标准驱动教学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代表模式。针对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中文在线已进行了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初步探索。阅读能力制约着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效果,最终影响着青少年的终身学习能力。数字阅读逐步成为学科阅读教学的引擎,教育要面向未来学习力,同时要顺应我国教育体系内分学科教学的大环境。本论文系统研究了融合数字素养提升的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并提供了围绕本套体系开展学科阅读的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学科阅读;阅读能力指标;非连续文本阅读;阅读教学模式;数字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9)01-0047-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全球监测报告中指出:能力的培养应该是给予更多“文化环境”的政策支持,而不是简单的个人技能与能力账户的统计[1]。本世纪,欧美以及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标准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将统一的标准应用于教学、测试和各种教学活动,创建公平的学业评价体系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代表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高水平的学业表现。如美国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CCSS)[2]。我国新课标(2011年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但新课标仍不具备能结合信息化手段的直接操作性。

对于成人来说,阅读可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鉴赏和审美。但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从“学会阅读”向“通过阅读学习”的过渡。我国文化对素养的理解,更偏向于人的一种气质与涵养,偏向于道德修养。UNESCO认为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是社会和社会发展在改变生活的能力中的重要因素[3]”。阅读素养不仅是个人活动,也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工具。目前,教育国际化趋势、信息爆炸的现实环境、数字化(屏幕化)阅读环境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能力不仅决定于记忆力、语言感知能力,同时也与认知策略、元认知紧密关联。单纯从阅读面、阅读量的考核很难理性确定阅读效果,因此测评题成了相对可靠的评价方式,但也取决于题目的质量。国际上关于阅读素养评价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我们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进行延伸化、本土化。国际教育发展理念,不仅要提升少年儿童的未来学习力、全球竞争力,同时还要改善与提高本国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的内在需要。阅读素养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并非独立于教育体系为学生设置了一套阅读分级认证办法,而是深入教育体系直接服务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这与美国的蓝思阅读分级体系运营方法不同,但“深入教育体系直接服务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从一开始也就预示了这套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可全国范围内最大化应用。

一、建立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阅读能力影响着儿童的语言、认知以及社会性发展。在学习障碍的人群中有80%表现出阅读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发生率约为5%—10%。2013年的一项大样本调查发现,在一些地区,汉语阅读困难儿童的比例甚至超过了30%[4]。儿童一旦出现阅读障碍,其行为、认知、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会受到牵连[5],严重影响儿童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谈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6]。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科的内容、价值和目标。阅读能力,作为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从长远讲,迟早要面向孩子们的职业发展。因此,本研究借用了国际教育质量保证以及学术/职业资历互认通用的“资历框架”(Qualification Framework)概念与理念,命名为“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类同资历框架与职业教育/高等学历教育层级的趋同化对应关系,本研究提出的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一一对应于基础教育各年级。

为确保指标体系与国家教育政策、全国性学业能力考核要求的趋同化,新课标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之外,全民阅读国策、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论等也是学科阅读的重要理论支撑,这些中文在线已在之前研究中详细论述过[7]。本论文在理论依据方面主要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以及数字素养与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体系的关联性。

(一)阅读素养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阅读素养不是静态不变的概念。其随着技术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不断演变。目前阅读素养从图文识别、文学阅读,到兼顾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到数字阅读素养不断调整着。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指出“阅读素养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力并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使用和反思文本材料的能力”。我国上海地区于2009年第一次参加PISA测试并夺冠,但通过数据我们发现这次测试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成绩比连续性文本成绩低25分。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新闻、书信、日记、影评等形式展现的实用文体,而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所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基本由数据表格、曲线图、图解文字组成的文本。例如清单、表格、图示、广告、地图、时刻表、目录、索引等[8],以及各种使用说明书、景区游览图、车票及飞机票等文本材料。有学者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分为矩阵式非连续性文本、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位置性非连续性文本以及登记式非连续性文本[9],本研究采纳了这个分类方式。非连续性文本试题同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更面向公共的、職业的阅读素养。

2009年PISA测评上海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成绩也从深层反映了我国学生在面向公共的、职业的阅读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目前,我国不仅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料占比少,且教学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意识也不够。

连续性文本其上下文有一定逻辑联系,读者能产生“开始模糊,读着读着就懂了”的感觉。非连续性文本的“不连续”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有内容上的不连续。因此,与连续性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更加依赖于先前知识组块,即背景知识越丰富的学生越能完整地提取所需信息,所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让学习者经历在真实世界解决问题的体验,其指向一种深度阅读、跨学科阅读,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本研究提出的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体系特别加深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测评。

(二)数字素养与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体系的关联性

PISA阅读测试题包括“电子阅读能力测评”,强调适应信息社会的电子信息能力。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引擎。数字化阅读的研究已从“有效性论证”走向“创新性探索”,逐步将超越纸质阅读的研究。数字阅读基于一定的数字素养。数字时代的阅读既需要技术支撑的数字能力,又需要认知层面的阅读能力。

数字阅读其本质还是阅读,遵循阅读的规律。本研究提出的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没有将数字阅读单独列为一个能力单元,而是分别融入了基础阅读能力、跨学科阅读能力。且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直接将数字阅读作为一个能力指标。

二、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

(一)学科阅读能力测评系统

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体系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套学科阅读能力(标准)评价机制,并在评价机制的指引下开发学科阅读能力综合测评系统,并建立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数据库,以及与指标数据库相对应的学科阅读能力试题库、学科阅读资源数据库。本论文集中阐述学科阅读能力三级指标以及试题库的建立,中文在线陆续会以学术论文的途径阐述学科阅读能力评价机制的研发、学科阅读能力综合测评系统的策划、基础教育学科阅读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阅读能力测评,是为了“以评促读,以评效读”,要关注阅读评价的真实性反馈,不能主观感知教育期望和教育估计的一致性。评估标准与评估内容的一致性(包括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知识样本平衡)能确保教学评估的效度,但这并不简单地意味着评什么就考什么,更体现在标准与评价中所有组成元素的互相协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业成就,通过阅读获取个人幸福感。

(二)学科阅读能力的三级指标与测评题库

各学科阅读能力测评都基于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有三个能力单元:基础阅读能力(40%);学科知识阅读能力(40%);跨学科阅读能力(20%)。其中基础阅读能力单元、跨学科阅读能力单元分别有三级指标,逐步加深可操作化程度。如表1所示是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一级、二级指标。关于学科知识阅读能力单元,主要以学科知识考核为基础,可分别结合基础阅读能力、跨学科阅读能力的指标体系来策划题目。

几百个三级指标按年级、学科直接对应阅读测评题目以及阅读资源,如图1所示,“基础阅读能力→阅读智力因素→认读能力”的部分三级指标。学科阅读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主要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反复论证,目前本研究仍在进行中。三级指标论证完成后,为便于存储和检索,将进行各级阅读能力指标的统一标识与编码,支撑学科阅读能力测评系统。

三、学科阅读教学设计模式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阅读参与度,PISA 2000的阅读测评结果表明学生阅读参与度越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就会越理想。阅读参与度为阅读的动机和行为特征,分为个人阅读参与度和学校阅读参与度,个人阅读参与度指的是出于个人兴趣而参与阅读活动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学校阅读参与度指的是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过程中参与阅读活動的行为特点[10]。因此,无论从增强个人阅读兴趣,还是丰富学校的阅读活动、参与方式上,都要注重从教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为提升阅读参与度,本研究提供了五类学科阅读教学设计模式,基本涵盖了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体系的考核点,也可综合运用多个教学设计模式。

(一)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面向所有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主要面向阅读自觉性的培养。翻转课堂模式非常适用于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的学科阅读教学。阅读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有效途径。

(二)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主题阅读面向跨学科阅读能力单元下的综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专题研究能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研究主题为统领,从学科交融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开展综合性研究,是提升跨学科阅读能力的一个核心途径。

(三)任务驱动的阅读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的阅读教学模式面向基础阅读能力单元下的查阅能力、选择读物能力、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培养,以及跨学科阅读能力单元下的学科知识迁移能力、专题研究能力。

(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面向基础阅读能力单元下的认读、理解、评价、查阅能力以及跨学科阅读能力单元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实用文本写作能力、专题研究能力。

(五)基于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模式面向跨学科阅读能力单元下的学科知识迁移能力、专题研究能力。深度学习是指个体在一个情境中掌握所学并在新情境中应用所学的过程,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获得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或能力表现的专长[11]。深度学习重视先前知识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重视知识获取的脉络,需要一定周期,一般不采用即时性阅读任务。

四、研究总结

阅读标准的制定是个庞大的工程,不仅包括教研、技术耗费的成本,更涉及标准在教育体系内、出版行业内、教育资源提供商等多个跨文化与教育的行业对接。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且制约着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延展我国新课标能结合信息化手段的直接操作性,本研究从阅读角度提出了学科阅读(标准)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逻辑;为了不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这套学科阅读(标准)能力指标体系与学业评价保持高度一致,本研究没有独立于教育体系为学生再设置一套阅读分级认证办法,而是深入教育体系直接服务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最后,论文提供了与学科阅读(标准)指标体系相匹配的学科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探索阅读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标准始终不变的育人目的。

[1]劉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3]陈鹏.PISA与美国共同核心标准中的阅读素养内容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4]TAN L H,XU M,CHANG C Q,et al.China’s Language Input System in the Digital Age Affects Children’s Reading Developmen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0027-8424),2013,110(3):1119-1123.

[5]宋然然.儿童汉语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6]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刘亚萍,李林,刘慧源.论核心素养下的学科阅读能力指标体系的建设[J].科教导刊,2018,(5):56-59.

[8]陆璟.PISA如何测定阅读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1-03-17(006).

[9][11]黄艳春.深度学习视角下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10]陆璟.PISA测试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Research on Subject Teaching Based on Reading Ability (Standard) Index System

LIU Yaping

(Beijing Online Chinese Edu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Beijing,China 100007)

Abstract: Standard-driven teaching reform has become a representative mode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In view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ject reading ability (standard) index system,th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online Chinese education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xplored.Students’reading ability restricts their learning effect in various disciplines,and ultimately affects adolescents’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Digital read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ngine of subject reading teaching.Education should face the future learning ability,and at the same time conform to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sub-subject teaching i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subject reading ability (standard) which integrates digital literacy improvement,and provides a teaching design model of subject reading with the support of this system.

Key words: subject reading;reading ability index;discontinuous text reading;reading teaching mode;digital reading

猜你喜欢

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阅读推广模式
城乡数字阅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创新
文本、载体与景观
基于“互联网+”的全民阅读共享空间建设研究
数字阅读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