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五年级计算能力的研究与策略

2019-09-10周敬川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五年级计算能力策略

周敬川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计算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提高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五年级 计算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10-01

0

一、五年级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和影响

五年级的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数学概念引入通过计算来进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通过公式的推导与运用来计算,这些知识均与计算密切相关。

学生在面对如:小数乘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面积等的内容时,对计算的掌握十分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计算量增大,位数增多,导致结果不准确;第二,刚接触小数乘除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混淆,误把小数点对齐,产生计算错误;第三,多种的简便运算规律容易混淆。因此,提高计算的准确率,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迫在眉睫。

二、五年级上册计算教学的措施及方法研究

1.计算法则是计算的依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是避免机械训练,达到灵活运用,适应千变万化的最佳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是五年级学生新接触的知识,对算理“只把分子相加减”未能理解透彻。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教学时,我通过教具演示,分别把两个等圆平均分成4份,取1份,也就是1/4;另一个取2份,也就是2/4。请学生思考,1个1/4加上2个1/4是多少?在演示过程中,明白了1/4+2/4的分母没有变,只是合在一起后,所取的份数变成了原来所取份数的和,即分子相加的和。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只需把分子相加的和作为分子,而分母不变的道理了。

2.运用迁移规律,因势利导,逐步深入,落实计算教学法则

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法则”时,我首先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整数除法等知识后再引入新课:“小明去商店买文具,每支笔0.3元,他用1.2元可以买几只笔?”有了之前的铺垫,答案很快就出来了:4支。可当请学生进行竖式计算时,他们就产生了困惑,1.2除以0.3,商4应写在哪个数位呢?有的学生说,如果都是整数就好了。我及时抓住这个迁移点,因势利导,如果把除数变成整数,要使商不变,有什么办法?学生恍然大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得扩大10倍,抓住了“把除数是小数转化为整数而商不变”的关键,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进行衔接与联系。接着,我又设计“把除数变成整数”时,保证“商不变而被除数变化”的多种练习。从易到难,顺势出示例4,7.65÷0.85,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独立解决,边计算边叙述解题思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逐步总结并进行练习强化。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计算法则,并简化运算过程,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简化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训练思维,提高效率,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使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在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以期强化学生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比如125×88,有的学生是这样做的:125×88=125×(80+8)=125×80+125×8;而有的同学是:125×88=125×8×11.学生在摸索过程中对比得出最优化的方法,符合认知的規律。当然,计算方法多样化也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时,教师不必为了追求多样化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

4.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一般操作技能只需反复机械练习,而计算这样的心智操作技能,就必须开展以积极、灵活的思维活动为主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1)有计划地组织练习。我首先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的形式答题。在学习完小数乘除法后,我组织学生开展类似的练习,如:(1.8×6-1.5)÷3读作1.8乘以6的积减去1.5,所得的差除以3,商是多少?明确应用两数的积减去1.5的差除以3,避免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其次,采取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例如2.5×4÷2.5×4和2.5×4+2.5×4,通过对比明确二者的区别,提高计算的甄别能力。(2)笔算是关键。五年级上册中很多计算题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因此要反复不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准确率。如:小数乘法中因数中间或末尾0的题目,学生最容易漏掉0;积的末尾有0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该怎样确定小数点的题目。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病例,通过展示台展示,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怎样订正?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计算时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五年级上册的计算内容,量大,类型多,难度深!因此,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理论联系实践,“算用”结合,将计算运用到现实情境中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的价值,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当然,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雪鹤.《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猜你喜欢

五年级计算能力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浅析
五年级英语语篇情境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