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课堂策略探析

2019-09-10张娉娉

理论与创新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张娉娉

【摘  要】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也越来越偏重于考查學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着力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有声阅读;视觉冲击

引言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在2014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是在三维目标的课改基础上对育人目标的细化,旨在强调学生的品格与能力。实际上,语文素养已经是长久以来课程设计中一直坚持的理念,因语文素养难以一蹴而就,无法突击提升,近年大家纷纷宣传“得语文者得高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把语文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整合,成为当下众多语文教师最关注的焦点,怎样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高中语文课堂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结合本人多年多轮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作了三个方面尝试:

1有声阅读引导,累积积淀文学文化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大量的阅读背诵积累。

高中学生该读哪些书?我教的学生,大多读漫画或手机上碎片文章,整本书阅读极少,名著读得更少,家长也不支持读名著,凡与高考不直接挂钩的,均被视为“闲书”,不值重视,作为语文教师,正确理解考纲,引导学生阅读极其重要。

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共识。除了高中语文课本,课堂内外,一部励志之作,一篇美妙散文,几首好诗雅词,都能引导学生享受读书之乐,我利用晚自习时间播放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纪录片,收效明显。在这之前,学生几乎不知道三毛是何许人,有部分学生误以为就是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小三毛,可见其知识面之窄。女作家三毛一生传奇浪漫,她具有超人的才华、丰富的经历、丰赡的文学成就,学生看得专注而投入,纪录片深深吸引了学生,启迪着学生;纪录片放映之后,我又为学生解读了三毛的经典之作《撒哈拉沙漠》和《哭泣的骆驼》,建议他们从几个角度去借阅和评论,几天后,我看到几张课桌上已摆放着三毛的书,崭新的,心里很是欣慰,至少,自己的努力,有了效果。经典名家的作家作品都用这样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了三毛的作品,学生就会主动去找同时期或风格接近其他的名家作品来看,并且,班级几名优秀学生这样做了,会带动其他学生加入到读好书的队伍中来,假以时日,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就在日积月累中得到增强,班级文化底蕴自然就会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导阅读了,再引导把经典的片段背诵下来,吟咏回味,揣摩精妙之处,写作素养相应就会提高,就实现了从积累到能力的飞越,因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再如,高中语文必修五中有《咬文嚼字》这篇说理性散文,强调的是语言文字和感情的联系,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我想到平时布置的作文,学生最大的不足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差,其文字不能准确有力的表现内心情感,不够感人,而学生不会写,正是因为读得不够,因此,我上网找了《品读》栏目中对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合欢树》解读视频。《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文章,是用朴实的语言谱写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其文字饱含深情,渗透着作者对母亲去世的悲伤,我将其播放给学生看,一是要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力量,学会将生活中的至真至情用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认识史铁生,了解他的经历,他遭遇的不幸以及他如何奋起,用笔书写人生华丽篇章的传奇,并尝试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眼睛里都流露着相同的情感,那就是温柔与感动。

史铁生所写的均是学生所熟悉的亲情,但平时作文中为何写不出,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不够,用词不准确,遣词造句能力差。在这次作文练习中,一个女生写出了一篇题为《家乡的棉花》的佳作,用朴素朴实的语言抒写了家人对远在他乡打工的父亲的深切思念,真挚感人,感染了全班学生。我在他们的摘抄本上也看到了一些名作中的精彩语段,这就是我想要看到的效果。

2创设情境,适时拓展,让学生爱上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从心底喜欢、爱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材中的文言文,课堂上教师讲解得很详细,分析透彻,但考试成绩却特别差,答得令人满意的也就仅有几个学生,一半以上的学生甚至对所考的文章(课文)没有任何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我想学”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学习,喜欢上语文课,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一次考试,考一个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这本不是一个难写的话题,但因为学生平时就不大爱读书,对阅读这个词理解缺乏真切感受,作文写下了很不理想,写得浅且空。我觉得很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就让他们看2013年世界读书日湖南卫视录制的书香中国晚会,那场晚会邀请的文化学者刘震云、莫言、郑渊洁等人进行了精彩的演讲,那些演讲对读书的重要性做出的精辟的阐释,给予了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他们自然萌发出了我要读书的念头,还有学生自觉拿出摘抄本,记录下经典语句。

选修教材中选入了一篇陆游的《书愤》,此诗抒发的是诗人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学生初中所学过的陆游的诗抒发的都是这种情感,考虑到学生听课兴致不会太高,我就在教学过程中串讲一首陆游的词作《钗头凤》,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婉被迫分开后,在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我把这些缘由以及后来唐婉回应的词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痴迷,特别是对两首词中的错、错、错;莫、莫、莫;难、难、难;瞒、瞒、瞒四句印象极深,反复吟诵,学生根本没想到爱国词人陆游还有这样温婉柔情的一面,接下来的《书愤》教学中,学生学得投入、积极,课堂上试背的效果也较好,全班几乎都能当堂背诵,而且课后有几个学生还特地把这两首词认认真真地抄在了摘抄本上,所以,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爱上语文。

3视觉冲击,提高阅读的快感和获得感

将央视创办的一些优秀栏目,有选择地播放给学生看,并和学生分享心得,以此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文学素养。

央视创办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与文化文学紧密联系的栏目,其间出现的美句,哪怕只读一遍,也获益终生。这些栏目,都选用精美的文字,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用最平实的情感传递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著名作家铁凝也极力推赞,因《朗读者》中出现的文本,很多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验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出于今人之手的篇章,此前也多已在读者中间广为流传。但学生并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有这些栏目,他们所关注的只是网络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教材中入选的也是名篇名作、经典佳作,但书面文字,学生觉得抽象不具体,枯燥乏味,也就无法激起情感体验,所以我意识到自己要充当好引导者这一角色,把这些优秀节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经典佳作,从而喜欢阅读,激起诵读文学经典的渴望。只有喜欢,才会主动去学,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今年,我教的是两个理科班,先前语文基础薄弱,阅读量太少,语文素养不高,但经过我按照上述教学理念采取相应措施后,慢慢地,学生变得爱读书,喜欢上语文课,遇到不懂的生字、成语,会认真查字典,教学过程越来越轻松,阅读理解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在学年期末考试中两个班都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与具体的教改和日常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根本,教和学都是天道酬勤累积数量之后厚积薄发的素养升华,教师运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积极指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会得到增强,语文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张立昌.课程设计与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200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